¨宴U 燕第七喜甥
理论刖沿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
——以腾讯为例
赵桐羽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擅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以及各种传
播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一
热潮,介绍背景及发展环境,分析使用的用户,概括的传播模式与
特征并指出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诩: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两者相结合成为
一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的数据显示,截
至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民规模达到
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
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手机即时通信用户
数为3.52亿,使用率为83.9%。11I由此可以看出,手机上网成
为我国网民主流上网终端,即时通讯类软件在手机各应用中
排名保持第一,成为最热门手机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今天,中国的“拇
指一族”已经成为一个强大且不可忽视的消费体。时代需
求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
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就以时下热门的移动
即时通讯软件徼信来说,从产品推出至今短短两年的时间,
其使用者数量已经突破3亿人。单从即时聊天方面的功能来
说,目前已集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聊天方式于一身,适用
于手机客户端与移动互联网络,给用户以全方位的沟通交流
平台。那么,为什么能够在众多同类型软件中脱颖而出,
如此迅速地达到高普及度?其用户体有哪些特征?有怎样
的传播模式特征?信息传播对社会有哪些影响与冲击?
这些是本文要探索分析的问题。
i、I l l信曩述
即时通讯软件徼信,英文名w e chat,是由中国最大的互
东南传播2013年第7期(总第107期)
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正式推
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这
款软件是支持以移动网络为渠道,快速发送文字、实时语音
信息、图片、视频,并支持多人在线聊等功能的手机通讯软
件。121是传统通信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它
构建了一个集邮件、短信、手机、E m ai l、SN S、微博、l M等应用
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让异步沟通更加轻快清远旅游
便捷。2012年3月,徽信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两个月
后,其用户数倍增至2亿,就在刚刚到来的2013年,腾讯公
司宣布注册用户突破3亿。可以算得上是时下中国
最热门的互联网手机应用软件了,也被业界称为“移动互联
网时代的风向标”。
和很多国内手机应用软件一样,设计理念既非原
创,也非首发。其学习的榜样是加拿大K i k I nt er act i ve公司推
出的即时通讯软件K i k。K i k是通过手机用户本地通讯录,与
联系人直接建立连接,同时实现免费通信聊天、状态同步等
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社交软件,其设计理念越过移动通信自身
的硬软件壁垒、通信公司运营商壁垒以及社交网络障碍,使
得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新社交平台。虽然这
一款软件在当时还不能发照片、不能实时对讲或者发附件,
但却连接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使移动终端成为新的社交
节点。随后,全球类似G oogl e T aI k等类似K i k的I M 应用软
l o
舔蠢i::宝嚣—匕
期
理论前沿黪
机添加的摇一摇、漂流瓶等方式添加好友和通过传统的拨号
码查及新兴的二维码添加好友的用户均不足30%。这说
明,Q Q及手机通讯录是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与朋
友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渠道,二者里的好友与用户现实生活中
好友的契合度高。同时,也可以说明好友的真实性较高、
随意性低,用户更愿意在个人强关系好友圈中使用此软
件进行联络。
真实所在地区
真实姓名
真实头像
没有使用真实资料
.3“
●15.14葛
0.0睢20.0镰40.001l60.00j‘80.00j l
图五在上填写真实资料分析f7】
发送文字短信
发送语音短信
发送图片
视频对话
评论朋友圈内好友的图
文
发送表情符号
31l
■4.1嘣
112.6甜
12.4疆
11.9“
0.00j l20.00j l40.001l60.0嘣
图六用户常用交流方式分析图俐
如图五所示,在资料中,有65.8%的用户填写真实
所在地区,46.61%的用户填写了真实姓名,仅有35.34%的
用户使用了真实头像。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在使用
时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为慎重。
如图六所示,在常用交流方式方面,有56.18%的用
户会发送文字短信,32.63%的用户会通过语音聊天,而通过
图片、视频等方式交流的用户不足5%。这说明,从目前来看,
用户在使用以互动互联网进行交流时,大部分仍选择传统的
文字、语音等聊天方式,也可以看出,文字、语音方式较图片、
视频等方式更便于、易于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表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用户的沟通交流大多是在熟
人间进行,文字、语音仍为聊天过程中主要交流方式,在朋友
圈等社交平台使用中,用户较为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三)用户使用后对同类型产品的影响
如图七所示,出于软件自身支持语音信息及视频对
话的特点,用户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节约编写文字信息的时
间,也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私聊及聊空间,信
息传递快捷、界面清晰、操作简单易上手的特性对传统的手
机短信使用率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被调查者中31.60%
东南铸播2013年第7期(总第107期)
用户的手机短信使用率降低,而的使用,对同为新媒体
的微博、Q Q的影响相对较小。
通过对用户属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
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应用的要求也随之
提高。当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遍地开花,移动互联网应用改
变着人们的休闲方式、生活习惯、阅读方式乃至工作模式、终
端应用时,跨平台的移动社交时代到来了,而人们也在其中
寻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的工具。
广’47%
31.06%
曩微博使用率降低一手机短信使用率降低
一Q Q使用率降低■j殳有变化
图七用户使用后对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分析图哺
三、徽信的传播模式与特征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
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
要素,后人称其为“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
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
即:w ho,say w hat,i n w hi ch chan nel,t o w hom,w i t h w hat
ef f ect。“五W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分别代表了传播者、讯息、
媒介、受众及效果。这也促使大众传播学五大研究领域即控
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一思路
的形成。【10本文第二部分已对的受众进行分析,本部分以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基础,结合腾讯不断发展完
善中的自身特点,下文从的发布平台、信息平台、渠道平
台及接收平台来分析其传播模式与特征。
(一)发布平台——控制分析
用户通过软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快捷的联入互联
网off l i ne2i nl i ne,并在移动终端及客户端上发布各种信息内
容,如文字、声音、照片、视频等。同时,徼信发布平台一对一
(对单人或单个圈子)的沟通方式,填补了微博一对多(面向
全体微博用户,任何有微博账号用户都可以查看资料)传播
的沟通空白。
是腾讯公司继Q Q之后推出的又~主要用于通讯
聊天的软件,其基础用户大多来自Q Q的使用者。这一类用
户的特点是稳定且有强烈的情感黏性。传者和受众的特殊关
系,使得聊天、朋友圈等消息发布平台的互动内容更具
私人化。类似徼博、Q Q 空间等的状态回复平台,而其很大的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一个缺点是用户间交流的私密性无法保障,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发布者与留言者的所有互动内容。而软件在添加好友、建立朋友圈时,只有选择通过加入手机和用户关系的验证,才可以与其互动聊天或者在朋友圈状态中留言。尤其在朋友圈中,用户的好友可以看到其发布的状态信息,但信息互动仅停留在传授双方的移动终端,仅互动双方或是同时加互动双方为好友的用户才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这一款软件时的隐私得到了保护,恶意骚扰、垃圾广告在这里无法介入。同时,手机绑定功能制约了用户在注册账号时的随意性,使得一些用于商用的推广广告受到限制。
(二)信息平台——内容分析
传播消息内容有即时性与多义性的特点。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指出即时通讯有两大传播学特征:”现实转化为影像,时间断裂为一系列永恒的现在。”1111只要用户打开移动数据与徼信客户端,就可以在线接收消息并进行快速反馈。同时,徼信还有接收Q Q离线消息的功能,并且在讯息内容传达上更加
及时快捷。类似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强大的传播力特性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小,传授双方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语音图片,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个内容丰富详尽的信息传递。此类通讯软件的使用也会给联系人之间、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其沟通平台”以打字或对话的方式进行,对其过度依赖会使直接面对人的机会减少,缺乏直接的面对面沟通易对人际关系形成冲击,造成与社会的隔阂”。旧软件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首推视频信息的功能,通过双向或多向方式交流沟通,涵盖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样立体化方式,突破聊天时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传受双方在沟通时的距离,彰显人际间的沟通价值。
用户在发送消息时,一般为一对一的沟通模式,其信息的多义性被降到最低。这样,相互间的沟通消除了信息的歧义,同一信息不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但在信息多样性方面,无数个用户,你跟谁建立沟通关系,则有无数的可能,你可以根据好友名单、通讯录名单,或者根据二维码、地址寻陌生人,或者共同的事件来寻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等等。这些建立联系的方式都是对信息多义的运用,比如@张三,一个很普通的用户名,当这用户信息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就具备了不同的涵义,出现在某人的好友名单里,可能就是聊天对象,出现在商场里,可能是购物者,出现在行业大会上,可能就是同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同一信息进行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设置用户的需求情境,集合相适宜的信息。则具有初步利用信息多义性的能力。
(三)渠道平台——媒介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日渐增多、智能手机终端逐渐成为移动媒体主要载体的背景下,徼信的传播媒介正在对这一发展趋势向进行积极的探索。在3G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环境下,所研发的功能,比如需要重力感应器的摇一摇、O N G N A NC H U A N B O理论前沿
手写输入所需的多点触屏、查看附近人的G P S定位、二维码所需的高清摄像头、以及手机听筒与扬声器等,可以说是对此类手机最大化的利用。
渠道平台最初的沟通方式是一对一的,引入公共账号后,发展为一对多的广播能力。一对多的广播能力有2种情形:一对多和许多个一对一。一对多,就具备了广播式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播主占主导地位,受众被动接收,播主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营销。许多个一对一,播主可以与受众一一进行深度交流。渠道平台一对多的广播功能让很多人兴奋,精准营销的到来、广播式的传播,播主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发布的内容、范围、手段等进行控制,达到理论上的精准营销。
(四)接收平台——效果分析dnf炮加点
主推聊天方式功能是语音信息,从用户的习惯和心理可以得出,使用语音聊天的传受双方关系会更为亲密。在精准的交际圈内,传受双方的身份以家人、好友、同学、同事为主,这也说明双方以此媒介传递消息与反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具有传播主体的私人化、通讯过程的即时性、通信方式的交互性等优势,可以满足一个用户的多种需求、不同人的相同需求、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递消息,也可以通过二维码、L BS、摇一摇等多种方式交友互动,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为用户搭建个性化与私人化的圈内互动平台。人们因好奇心开始尝试使用这一软件,发现功能适应用户的各种需求,因而会进一步的去宣传推广,感染自己圈子中的其他人。这样通过人际问的传播,通信双方必须使用同一软件等,使得原本尝试使用或者被推荐使用的用户成为的固定用户。
四、t信传播方式对社会带来的髟■与冲击
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得受众从单纯的、被动接收媒体信息变为主动的、有选择的“拉取信息”,从现实的“强关系网络”与虚拟的“强关系链接网”对接。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受众的生活习惯,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与冲击。
(一)改变了受众传统通信习惯
自微博走红以来,一些人就开始将日常以手机短信为根据地的交流方式转移到微博客户端平台。关注联系人的微博并留言或者直接通过私信进行交流,成为他们新的选择。随着徼信的诞生发展,人们更是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即时聊天的经济实惠与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直接与联系人进行最直观、亲近的互动。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朋友圈等平台对生活琐事、情感态度、思想看法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与记录,有选择的公开发布或仅自己可见。相较于短信,在上沟通交流更
2。13年第7期(总第1。7期)I东南传播
n
L —
¨2 t-。盘第七期
理论刖沿加可视化、生动化;相较于微博,徼信的操作使用更为简单易
懂,且更加私密化:相较于或者M S N,具有更
强的及时性与到达性。可以说,徼信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精准、
实时、高效。
(二)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原始的信息传播方式应该是一对一的,是一种典型的人
际传播,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初始形态和典型形
式,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和受者均是个体,
没有面向大众,也不涉及到任何组织和团体。“人际传播在本
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精神内容交
换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体。”n31书籍传播
时代,出现了一对多的传播,这是大众传播的端倪。“大众传
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
播活动。”㈣
传播的特点在于它是将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
播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际大众传播”。个性化的传播
操作功能使得既具备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各自的优
势,又突破了两者相结合的局限。移动终端上的不但可
以令交流更加即时,其丰富多样的沟通方式也使得信息传播
更具有深度与广度。联系人间的信息发布传受不但由静态向
动态转变,而且传播形式更加个性自主。与此同时,越来
越像一个移动的平台,通过“二维码+账号体系+LB S+支付
+强关希链”的020(O nl i ne t o O f f l i ne)方式融合了线上线
下,既可以与熟人进行多种方式聊天,又可以通过摇一摇和
陌生人交友,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识别获取优惠券、在线支付,
从社交到购物都囊括了进来。
(三)传播对网络运营商提出新的挑战
在用户数已突破3亿的背景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络进行
内容传递的平台对网络运营商数据承载传输提出了新
的挑战。使用时段的高峰期,部分用户反映所发内容、收
取信息时间过长,有时甚至出现连续无法发送消息的情况
等,这是由于运营商相关服务滞后、技术条件受到限制有待
优化等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避免严重影响信息传递的实
时性,网络运营商在数据承载力、腾讯公司在传播的流
畅性方面还有待优化。
(四)对用户隐私安全构成威胁
虽然在添加好友需认证、朋友圈设置可视范围等功
能上对用户隐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社会上利用进
行等不法活动的案例却屡见不鲜。“作为网络使用
主体的‘我们’,要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调节适应对信息的欲
望”,“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控制”,“趋利避害,让网络最终成
为人类思想延伸与交流的利器”。115]除了“允许陌生人看10
张照片”的隐私设置外,上还有其他功能,如果不进行设
置,非常容易暴露个人隐私。为此,用户在使用的过程
东南传播2013年第7期(总第107期)
中,要特别注意对隐私资料的设定。首先,新版在定位之
后会主动提醒是否删除上标记的最后位置,用户应及时
清理。其次,在隐私设置里关闭“把我推荐给Q Q好友”、“通
过Q Q号搜索到我”、“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等功能,使得他
人只能通过徼信号到自己。将搜索对象限定在自己熟悉的
人当中。最后,要开启“加我为好友需要验证”,减少不必要的
骚扰。腾讯团队应该尽快改进隐私设置的不足之
处,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不法活动现象的出现。
除此之外,新媒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造成
、微博等平台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虽
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注册方式,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不良信息及恶意侵犯他人
名誉权的消息和言论的传播,但对一般的不实信息却仍难以
悬案限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总之,虽然,的使用已经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普及,
但仍存在不容其研究者与用户忽视的问题,如的商业化
如何运作、传递信息的有效监管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qq钻解冻与研发。在移动互联网络大发展、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微
信、微博等“微产物”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虽然不会
导致传统大众媒体的消失,但其信息传播模式预示着未来社
交媒体的发展走向。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3G智能手
机的更进一步推广,移动通讯终端注定要在市场上大有所
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未来将走向何方,
我们共同期待!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涕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R]:2013.扬州旅游景点介绍
[2】百度百科.田B/oL】.ht t p://bai ke.bai du.cor n/vi ew/511
7297。ht m.
香港一日游攻略[3】f4】[5儿6】[7】【8】【9】关于网民使用的调查,中国互联网
调查社区,ht t p://h.cnni cr esea r ch.cn/.
[10][13][1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b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59-60,111.85;
[11】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
f1219E嵘.即时通讯工具的负面影响田.青年记者,2009(11):
18.
∞1李庆英.网络对思维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基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的分析I N].北京日报,
2012-04—23(1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