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高校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启示r——以耶拿大学为例
抽油烟机浅谈德国高校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启示r——以耶拿大学为例
虎年拜年贺词押韵董福平;谢海波;陈沁;张丽华
【摘 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的关键.文章以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为例,阐述德国博士生的入学制度、资助制度和科研培养方式,分析其利弊,思考其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发.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18(020)005
【总页数】七月份的尾巴3页(P127-129)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德国高校;教学创新
【作 者】董福平;谢海波;陈沁;张丽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 文少先队歌
执业医师资格【中图分类】C96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重要力量的博士生的高质量培养极其重要。博士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性质,但同时又有其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质。虽然我国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博士生培养方式和管理水平上仍然需要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起源于德国,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并在大学发展的历史上首次授予博士学位,标志着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开端。一直以来德国博士生培养都以高水平和高质量著称。博士生的选拔、训练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本文以德国耶拿大学奥特肖特材料研究所的材料科学专业学博士培养方式为例,重点阐述其博士生选拔制度、资助模式和科研训练模式。耶拿大学全名耶拿市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ät Jena),创
立于1558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耶拿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是德国的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中心,拥有卡尔蔡司和肖特玻璃两大世界著名企业。耶拿大学共培养过 6位诺贝尔奖得主,最近的一次获奖是在 2000年,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耶拿大学与耶拿市内著名的三所研究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经济学研究所等学术交流非常密切。本文通过对耶拿大学,尤其是对耶拿大学奥特肖特材料研究所的博士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包括对博士生的选拨录取制度、博士生的资助制度、科研训练方式等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有所启发。
1  招生录取制度
德国博士生入学通常无需参加考试,候选者需要向教授提交入学申请,必要情况下导师会邀请考生参观实验室,通过导师和考生的直接接触,相互了解,双向选择。博士生候选者会提交一份博士研究计划,经过教授的认可,即可在大学注册,办理入学手续,并在教授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由此可见,德国博士生录取是通过学生申请、学生与教授交流,最终与教授达成并建立学术性指导关系的协议。这种导师关系的建立对博士生的录取至关重
要,而博士学位委员会只负责申请者的资格及教授所擅长专业及专业是否对口的审核,所以在博士生的录取上,导师的意愿具有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招生制度包括博士生统一笔试和复试,最终确定录取考生。博士招生更应该注重的是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1]。借鉴德国博士生选拔制度,可以对理工科考生尤其是实验性科学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在招生过程中除重视应考者的专家推荐信,工作履历和学科背景外,应格外重视考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主动性。让考生对导师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等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和课题组成员讨论,结合导师优势特长与个人专业背景、研究背景,做出个人研究计划,由导师评估最终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2  资助模式
博士生科研报酬是资助的主要方式,其工作主要有两类,一是帮助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二是从事教授安排的科研项目。德国博士生报酬绝大部分来自在大学中的兼职,担任助教或助研,这样就形成了助教或助研博士培养体制。德国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中的大部分是大学的初级职位,其工资由大学或项目经费支付,德国大学将博士生看作大学雇佣的教学科研
人员,他们通常要承担研究论文之外的教学科研工作。一般拿教职的二分之一职位或四分之三职位。某种意义上来说,博士生为科研人员,是教授的同事或助手,和教授一样,博士生受雇于大学,和学校签订雇佣合同,由学校资助,协助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由教授来直接管理并全权负责。比如协助教授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包括授课,带本科生习题课和研讨课(Seminar),批改作业或协助教授带本科生实验,带领学生实习以及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设计等。
一般来说教授拿到项目后会公开招聘博士生从事该项目的工作。另外有一部分博士生通过各种基金会或奖学金,他们一般不需要承担额外的研究或教学任务[2]。这类博士生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于项目资金或者来自其他机构的补助金,比如耶拿大学的Carl-Zeis 奖学金等。项目到期或资助到期,博士生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继续撰写毕业论文或者经导师同意后参加答辩后毕业离校。
3  科研培养模式写给老师贺卡
德国的博士生在培养上相对灵活,没有严格的培养程序和制度性规约,在管理上没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管理。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通常被视为博士生独立科研工作
的过程,而非接受系统教育的过程。从培养过程看,德国的博士生教育是重科研、轻课程的学习,博士生一般不需要修习课程,没有课程学分之类的要求。因此,博士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会直接进入科研阶段。教授会根据需要采取讲座制、研讨班及大量的学术活动等对博士生进行培养,强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博士生的培养强调独立严格的科研训练,形成了独特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导师对博士生实际上是一种一对一师徒制教导,导师负责博士生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教授本身的个性、学术态度和学术水平决定着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 德国耶拿大学奥特肖特材料研究所,有三位高水平教授组成,他们每人负责一个领域,分别为金属材料领域,高分子材料领域和材料表面化学领域。每位教授都是他研究领域的唯一讲座(Chair)持有者,同时也是该讲座的唯一负责人,教授有自己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等。教授掌握这一学科的学术发展并负责该领域全部的教学和科研,亲自分配科研经费等。教授会向博士生分配教学任务并对其在科研选题、论文写作及论文评审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博士生受教授的严格管理,博士生培养、管理、学习、科研以及论文的评阅尽乎都是在教授(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协商、讨论讲座中进行的。德国博士生教育是典型的学徒式,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师徒关系。师徒关系不仅是一种学术指导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情感关系、人格关系,它
可以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导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博士生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3]。这种博士培养模式强调师徒之间的人格、情感和学业继承关系,重视科学研究在博士生培养中占绝对的主导的作用。同时,导师和学生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重视师徒之间的个人关系是其一大特点,并且这种关系贯穿于博士生教育的始终。这种师徒制对于指导教授在项目申请、科研训练和论文指导上要求较高,要求导师严格的挑选、管理和培养博士生。师徒制培养的博士在德国企业界拥有良好的声誉,多数企业认为这种方式培养的博士在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当然德国特有的师徒制模式的成功源于其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传统,我国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也要更多地扎根我国文化而不是直接拿来,但对博士生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负责任的方式。 除了导师以外,学生一般会选择另外一位专家作为其第二导师(Second Mentor)组成博士生导师团队,第二导师可以来自学术界也可以是来自于工业界的,只要他们拥有博士学位。德国大学常常会与各马普所、莱布尼茨所等研究机构进行博士生的联合培养[4]。耶拿大学和马普所联系非常紧密,奥特肖特研究所的博士生通常会选择马普所的一位研究员或教授作为第二导师。第二导师参加指导与评审其学位论文并作为博士生的职业发展导师,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专业意见。另外德国教授鼓励在读博士生去国外交流,并
经常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办讲座和定期举办研讨会,重视同行学术交流,帮助博士生拓展学术视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