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算式。
    2、填空。
    9+()=149+()=一qi
    14-9=()一qi-9=()
    9+()=一三9+()=16
    一三-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练习
    第6题、第7题
7.7情人节
    (1)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同桌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每人选做一行,然后交换。
    (3)校对,有错误的说说计算过程和顺序。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8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条件和问题
    (3)看着图练习说图右边的三句话。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第9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
    (3)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明确单位名称:只
    进行小结
    四、总结评价
    1、引导小结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你有哪些体会。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读一读思考题,交流、明确题意
    启发讨论(必要时结合画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数“1”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耐心倾听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我们,(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哪儿?图中有什么?
    2、生汇报后,师: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3、师提示:谁有好办法能把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都出来?(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把到的做上记号。)
    4、请小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数字“1”
    1、师:刚才大家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
    带读“1”
    2、师: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
    师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1根粉笔,1盒粉笔;1个班级等等
    3、请学生用1来说一说身边的事物
    三、抽象出数“2、3、4、5”
    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已经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体,谁还能说说,这幅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2、生观察图,可与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师要善于指导:用手一个一个地指,指一个数一个,要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
    4、师及时评价,(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表扬表达清晰的,表扬能认真倾听的,表扬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
    四、一,说一说
    1、师:孩子们,在这幅漂亮的图画上有不同数量的物体。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呢!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说出物体吗?
    2、活动:师说“2”,指名说物体(如2只手,2只眼睛,2张桌子)
    师说5,生说物体(如5个手指,5个扣子,5位同学)
    3、生生活动:同桌一个说数,一个说物体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经营性质第1、2题。
    1、师先引导读题目
    2、生尝试完成第1题,集体汇报
    3、照样子,圈一圈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一题的题意是很难的。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例子,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六、总结升华: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顺序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这幅图中到了一鸭子,谁能数数,一共有多少只?
    2、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手口一致,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式)
    3、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数吗?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
    4、生再按顺序数
    5、师:孩子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请问系蝴蝶结的小鸭子排第几?谁排第4?
    6、哪位同学也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呢?(生问生答)
    7、师:联系自己的座位,数数这一组有几个同学,再说说每位同学排第几
    二、出示“数一数,认一认”的内容,学生观察后
    1、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
    2、汇报,请数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或做标记)
    3、师板书: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将相应图版贴出,并根据图片的数量在旁边写出数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画,再说说每一幅图上都有几个物体,最后再说说第几(谁排一?为什么?这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物体所处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样的。)
    2、引导学生读题(师先读一遍,学生用手指着题目跟读,再学生齐读)
    学生独立完成
80年代经典老歌    3、一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uefi boot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感恩节感谢老师的话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外资企业法人变更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