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实用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
【导入新课】
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铺路的石子,燃烧的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何等的崇高、神圣。就连一向以犀利、冷峻文笔著称的鲁迅先生,在回忆他的外国老师藤野先生时,也是满怀深情,感激不尽。藤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鲁迅为什么对他始终念念不忘?让我们还是到文章中去答案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领会语言的感情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4、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先前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背景】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1904-1906)的先生。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字词积累】
书信的正确格式1、字音字形
绯.红(fēi)瞥.见(piē)发.髻(jì)抑.扬顿挫.(yì cuò)
舜.(shùn)解剖.(pōu)挟.着(xié)深恶.痛疾(wù)
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杳.无音信(yǎo)
教诲.(huì)驿.站(yì)诘.责(jié)杳.无音信(yǎo)
芋梗
..(yù gěng)油光可鉴.(jiàn)
2、词语释义
烂熳: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985是哪几所大学绯红:红鲜红。
顿挫: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物以稀贵: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
鹰犬塞途解剖:破开。
畸形: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无礼。逊,谦逊。
瞥见:一眼看见。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诘责:反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消息。杳,远的不见踪影。
【整体把握】
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①离开东京之缘由;
②仙台求学受优待;
③初识藤野先生;
④添改讲义;
⑤纠正解剖图;
⑥关心解剖实习;
⑦了解女人裹脚;
⑧匿名信事件;
⑨看电影事件;
⑩离别先生。
2、跳读课文,从文中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3、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看看课文采用了什么顺序。
王宫的通告
明确:第一部分(1-3):在东京。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怎样用洗洁精做起泡胶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之后。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怀念。
课文采用的时间顺序。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1、写出鲁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所见——逛公园
所闻——学跳舞
所感——厌恶、愤慨,不屑与之为伍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
2、这部分和藤野先生有关系吗?
明确:这部分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在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厌恶与反感,也有对东京的失望。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生活的描写(领起以下两段),为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明确: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5、“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揭示了清国留学生的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明确:夸张和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强调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
揭示这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6、“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面对对清国留学生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作者用反语表达了的强烈的厌恶、讽刺之情。
7、“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使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结构上承上启下,呼应首句。设问。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
1、阅读第4段,在去仙台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记得很清楚,为什么?
明确:“日暮里”取“日暮途穷”之意,触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经典爱情电视剧“水户”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鲁迅敬仰其爱国精神。
两个地方作者不忘,表现其爱国精神。这也是鲁迅先生刻苦学习的动力源泉。语言含义深刻。
2、阅读第5段,思考:
(1)“我到东京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优待”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2)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什么来解释的?你怎样理解?
明确:作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的。
作者受到的优待,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友好。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作者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的乐观精神。“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笑着面对生活窘境,敢于自嘲,敢于调侃自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
(4)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什么?
明确: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3、阅读6—10段,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语句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模胡、旧外套,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语言:声调抑扬顿挫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揭示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性格特点。
(写作启示:抓住人物特征写人)
4、阅读11—23段,看看课文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5、阅读“匿名信事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