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08年度学术年会日程(初步)
2009212-13日)
211日下午 16:30-18:30 注册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212日上午 08:30-09:00 注册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212日上午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
中国气象局领导致辞
国家气候中心领导讲话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               
中国季风雨带年代际尺度移动和预测  丁一汇 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全新世中国气候湿润度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  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    林而达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研究
孙照渤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流域水循环与水文预测  夏军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00-13:30  午餐午休
212下午-13  分会报告(10-15分钟,包括答疑2分钟) 
专题讨论、小结(30分钟)
21218:15    招待会(地点:待定)
21317:00    大会总结  闭幕式                               
第一分会  气候变率的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
212日下午 13:45-17:45 
S1-1 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与ENSO
贾建颖  孙照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秋季北太平洋海温对我国冬季降水的影响
孑兑  杨明珠  孙林海  韩荣青,国家气候中心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胡景高,国家气象中心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
周波涛    暨南大学地址 平,国家气候中心
变年循环参考系下的中国气候年际变率研究(开放课题)
  赵天保  吴召华  符淙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对拉尼娜事件的衰减作用
韩荣青  任福民  李维京,国家气候中心
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东北冬季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
实,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冬季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朱艳峰,国家气候中心
南亚高压气候异常研究
彭丽霞  孙照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MJO对我国冬季降水和环流的影响
贾小龙,国家气候中心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刘芸芸  丁一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
热带印度洋SST海盆模态的充电/放电作用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
杨建玲  刘秦玉,宁夏气候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的标度特征
    程兴无,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关系的SVD分析
浩,重庆市气候中心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特征及其在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顾思南,宁波市气象台
海温异常与东亚季风及信风之间的关系
华,浙江省湖州市气象局
专题讨论,小结
213日上午  08:30-12:00
S1-2  气候模式与预测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局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
吴统文,国家气候中心
利用CAM-RegCM嵌套模式预测我国夏季降水异常
邓伟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预测方法的预测能力分析
陈丽娟  李维京,国家气候中心
区域气候模式在气候预测业务中的应用
张英娟,北京市气候中心
An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By the BCC Climate Model
  吴统文  王在志,国家气候中心
CAM3模式海气湍流通量参数化的改进及其应用
李忠贤  孙照渤  陈海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区域卫星遥感土壤湿度同化系统研究
师春香,中国气象局卫星研究所
气候模式中不同积雪覆盖率参数化方案的比较分析
李伟平,国家气候中心
开家政服务公司
基于赤道中太平洋冬季表层-次表层海温异常早期信号的淮河流域降水预报
波,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基于SWAT模型的汉江流域径流模拟
夏智宏,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青藏高原气温极值概率变化的模拟试验
  张雪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公度法预测模式的建立和应用
泓,南京市气象局
广东热带气旋预测系统简介
胡娅敏,广东省气候中心
57年常州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寒潮预报
雷正翠,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
朝阳市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设计
常中波  张国林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基于月动力延伸预报最优信息的中国降水降尺度预测模型(确认摘要)
山东省气候中心
专题讨论,小结
213日下午  13:45-17:00
S1-3 区域气候及极端气候事件成因分析
社会对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程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陈正洪,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2008年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夏旱影响及成因分析
冯建英,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北大西洋涛动与吉林省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丽,吉林省气候中心
2008年南方冻雨与夏季风降水的早期信号
符娇兰  钱维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基于RSGIS2008年湖北省特大雪灾的监测评估
梁益同  夏智宏,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2008年初江南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气候分解
  钱维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陕西春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分析
方建刚,陕西省气候中心
20081-2月宁夏持续连阴雪低温极端天气气候背景及成因分析
, 宁夏气候中心
2008年华南前汛期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成因的分析
李兴荣,深圳市气象局
安徽省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
智,安徽省气候中心
辽西地区春播期干旱及天气特征研究
张国林,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2008年常州两次寒潮天气的对比分析
史诗杨,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
焦作市持续冰雪低温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分析预报
司福意,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
阿克苏地区大降水天气的气候特征
胡翠珍,新疆阿克苏地区气象局
副高脊点的东西移动与冬夏季风中的经向垂直切变-2008年我国北方冬旱的应用诊断
王万里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确认摘要)
张天宇,重庆市气候中心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确认摘要)
, 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
专题讨论,小结
第二分会  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和气候资源评估
212日下午 13:45-17:45
S2-1 气候变化监测和预估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未来10-20年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估算
赵宗慈会计实习日记20篇  王绍武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北方未来20-50年干旱前景的预测研究
封国林,国家气候中心
2050年前中国旱涝格局趋势预估
翟建青  曾小凡  苏布达  ,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
北极海冰遥感监测与分析
郑照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小兴安岭红松树木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研究
  刘洪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
全新世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孢粉气候响应面函数的应用
赵传湖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确认摘要)
张存杰,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珠三角地区常规气象站气温与土地覆被、人口要素的关系研究
窦浩洋  赵昕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气象站记录的中国区域气温变化特征
郝立生,河北省气候中心
1963-2007年安徽省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温华洋,安徽省气候中心
东亚季风对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影响
娇,辽宁省铁岭市气象局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动态演变特征(确认摘要)
王劲松,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河湟谷地气候变化对高原鼠害的影响
马生玉,青海省格尔木市气象局
山东省气候监测系统介绍(确认摘要)
顾伟宗,山东省气候中心
专题讨论,小结
213日上午  08:30-12:00
S2-2  气候资源评估与大气环境
城市气候研究的一些发展动态
非,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风能资源评估数值模式系统的开发进展
  何晓凤  周荣卫  程兴宏,国家气候中心
欧盟-中国能源环境项目研究进展
张秀芝,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风速变化多气候模式模拟检验及未来风速变化预估
童丽烟花三月    赵宗慈,国家气候中心
MM5CFD软件相结合对复杂地形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初探
何晓凤  周荣卫  蓉,国家气候中心
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反演产品及其初步检验
黄富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因子及其可能气候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申彦波  赵宗慈  石广玉,国家气候中心
城市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的引入及应用研究
周荣卫  蒋维楣  何晓凤,国家气候中心
上海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局地气温变化特征
杨洋现在是不是追郑爽侯依玲,上海市气候中心
Nudging源同化方案在中国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程兴宏,国家气候中心
专题讨论,小结
213日下午  13:45-17:00
S2-3  气候变化检测及成因分析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检测的若干问题
任国玉,国家气候中心
中日美三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比较研究
任福民,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北方夏半年极端干期变化的区域特征
刘莉红  翟盘茂  郑祖光,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
胡国权,国家气候中心
内蒙古近50年气温和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的检测分析
  戴新刚   ,内蒙古气候中心
江淮梅雨典型性的变化特征研究
萍,上海市气候中心
我国近50年高空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郭艳君  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
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张雪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区划研究(开放课题)
赵春雨,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