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湖北省高中名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宗庙社稷的重器之中,尊(盛酒的酒器)象征着身份;彝(盛酒的酒器)象征着法律;鼎(烹煮肉和盛贮肉的器具)象征着政权;爵(盛酒的酒器)象征着衔号。这表明,先秦礼器(  )
A. 成为政治制度的物化形态    B. 在具体用途方面分工明确
C. 充当维护中央集权的工具    D. 实际是贵族生活的日用品
2. 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一刺史部包含一定数量的郡国,每一部设刺史一名,为六百石官员。监察内容除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外,其余五条皆针对二千石官员。据此可知,设置十三刺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平衡块
A. 控制地方豪强    B. 规范地方监察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削弱地方权力
3. 如图是唐朝天宝十四年与乾元三年统计户籍数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起义席卷全国    B. 社会动荡加剧均田制破坏
C. 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D. 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
4 如表宋诗(摘录),由如表可见(  )
诗人
诗句
出处
翁卷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全宋诗》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A. 城市繁荣促进了文化发展    B.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C. 社会阶层固化且贫富悬殊    D. 宋诗以表现世俗生活
5. 明清易代之际,湖北麻城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和输入地。为了更好的凝聚宗族,当地家族无论大小,纷纷兴修和编纂宗谱。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主要内容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撰修(  )
A. 有利于农业社会发展    B.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C. 为人才选拔提供可靠依据    D. 有力地冲击了门第观念
6. 1863年,张斯桂为《万国公法》作序,在“展示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非常少见的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一再强调只有通过自我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振兴。《万国公法》的印行(  )
A. 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B. 纠正了中华法系的偏向
C. 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    D.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7. 五四运动后,以胡适和李大钊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大争论。胡适指责“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并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其他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一并否定。对此,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一一反驳。这场争论(  )
A. 使民主和科学的观念广泛传播    B. 为新的政党产生奠定思想基础
C. 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大力开展    D. 消弭了救亡图存道路上的分歧
8.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一首《拥军花鼓》在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其部分歌词为:“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显著    B. 边区建设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D. 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
9. 如图是画家赵域1953年创作的一幅农村宣传画,画名为《参加选举去》。这一作品(  )
A. 凸显女性在选举中主导地位                B. 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 表达了人民对政治参与的渴望    D. 展现了基层众自治活动的盛况
10. 工伤事故经过据统计,1979-198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数额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的9.06亿美元的账户赤字上升为1982年的68.68亿美元的盈余,再到1983年贸易总额接近国民收入的20%。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 深圳等多个经济特区的创建    D. 改革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
11. 古代非洲、美洲当地居民独立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例如西非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
瓜等作物,美洲印第安人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 当地发现的岩画和壁画等    B. 当地出土的农作物的遗存及化石等
C. 后世历史研究著作中的记载    D. 有关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神话传说
12. 1423年,维多里诺在意大利曼图亚开办宫廷学校,他称之为“快乐之家”或“体操宫”。“在这里,体育和一切高尚的身体锻炼,第一次和科学教育一起被看作是高等普通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时的体育教育(  )
A.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B. 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
C. 推动了欧洲科学革命的兴起    D. 反映了启蒙运动平等的理念
13.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首次承认年满21周岁的黑人男子的选举权,并规定各州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合众国公民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这一修正案(  )
A.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B. 使美国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反映出美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D. 破坏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14. 如表为1750-1900年间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简表,它表明(  )
1750
科沃斯无线扫地机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法国
德意志诸邦/德意志
8.5
俄国
美国
A. 德意志统一是其工业化起步的前提条件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C. 农奴制改革没有使俄国制造业获得增长    D. 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15. 1946年,丘吉尔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
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该主张(  )
A. 推动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B. 使欧洲小国与大国实现了平等
C. 是促成战后法德合作的关键因素    D. 有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6.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将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措施的推行(  )
A. 解决了“福利国家”的弊端    B. 意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改变了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D. 顺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7. 【中央政府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均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
——摘编自周萍《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75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李风《法制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政府为解决西北边疆危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说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18. 【青年与革命运动和经济建设】
材料一  李国祁等编著的(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目录(部分)
二寸照片的尺寸
篇章
学习摘要
第一部分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
三,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
四、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
缘分五月
第二部分  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
三、学生的五四
四、文化的五四
五、五四后学运的动向
第三部分  从北伐到抗战—统一御侮过程中的壮烈行动
二、反帝风潮中的青年运动
四、日侵华北与青年救亡运动
五、对日抗战期间的救亡运动
材料二  19541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
成立,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推广了展览馆工地组建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从此,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亚运工程,到奥运工程、抗震救灾,再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都刻下了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印迹。
——摘编自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综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青年运动斗争目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的背景,并说明青年突击队长期发展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19. 【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其实英国从木柴到煤炭的能源转型并非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是由木柴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所导致的被迫选择。然而,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能源转型让英国化危为机,不仅摆脱了有机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且煤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英国冶铁业的发展,而煤炭业与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则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电能的普遍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新交通工具及新通讯手段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
(1)表白失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英国在能源转型中能“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说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能源转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 【中西文化交流】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如图: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等等,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清朝前期,在历法、制瓷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也借
鉴了西方文化。而18世纪的欧洲却掀起一场“中国热”:中国的器物、建筑、园林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欧洲的学者、思想家对中国的科技、伦理、制度也表现出的巨大的兴趣、关注和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