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学校以“对称•雅致”为主题布置校园文化区,请你参与。
校园文化区示意图
(1)同学们要装饰通达馆的四道双开门(见图)。依据整体规划和门上小篆形体特点判断,以下哪个选项中的篆体汉字最适合印在第④道门上?( )
A.(乐) B.(常)
C.(愿) D.(心)
(2)借助资料夹,从以下选项中选择语音、语义及结构均对称的成语刻在文化石上。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资料夹*语音对称:表现为声律(平仄均衡)或韵律方面的对称形态。 *语义对称:前后两部分表现为相同或相对意义的组合。 *结构对称: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和相对应的词(字)词性相同。 (提炼自《汉语成语的审美特性》) |
A.自强不息(仄平仄仄) B.日新月异(仄平仄仄)
C.巧夺天工(仄仄平平) D.继往开来(仄仄平平)
(3)“三顾书吧”向全校同学征集一副楹联,请你完成任务。
【梳理】补全诗句。
①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_。(王籍《入若耶溪》)
②____________,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⑤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补充】回顾已学,再补充两句对称的诗文。________,__________
【定稿】以上哪两句连续的诗文最适合做“三顾书吧”的楹联?简述理由。_______
(4)梅园布置“听铃品梅”活动,同学们将关于梅花的诗词誊抄在风铃上供大家赏读。以下这首词引起大家关注,请你参与交流。
菩萨蛮•回文①(宋)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②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③,枝残惜别离。 | 倒回去读→ |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
(选自《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注释]①苏轼贬居黄州后所作,赠给好友赵晦之。回文,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②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③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小鹿:这首词中对称的诗句是简单重复还是别有意蕴呢?我们任选两句对称的诗来赏析一下吧。
我:①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哦,原来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真的妙极了!不过,这首词感情基调忧郁低沉,不像是苏轼的词风。
我:你知道吗,回文诗词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我们从最后一个字倒回去读,能够更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你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你结合了词的内容倒回去品读,让我看到了苏轼熟悉的模样。
(5)长廊入口处要设置游览引导牌。请根据示意图,联系以上内容,撰写校园文化区简介。
要求:①抓住文化区特征,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2.同学们准备借助“提问”阅读小说,请你参与。
过马路
滕刚
①异乡人终于来到酆城。
②异乡人从护城河大桥下来,走了不到一公里,面前出现一条马路。他沿马路向南走了一公里,又沿马路向北走了一公里,没有到斑马线。
③他问路边的一个摊主:“请问先生,哪里可以过马路?”
④摊主惊讶道:“你的话我听不明白。”
⑤异乡人说:“我想到马路对面,但半天没到斑马线,你能告诉我哪里可以过马路吗?
”
⑥摊主说:“哪里都可以过,你想从哪里过就从哪里过。”
⑦异乡人惊讶道:“哪里都可以过?这怎么可以呢?不从斑马线过马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⑧摊主说:“什么斑马线?”
⑨异乡人说:“就是马路上画了像斑马身上条纹一样的白线,专让行人过马路的。”见摊主一脸疑惑,异乡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个示意图。
⑩摊主摇头说:“没见过,我天天过马路,从没见过什么斑马线。”
⑪异乡人说:“一定有斑马线,不会没有斑马线的。”
⑫异乡人用左肩扛着行李,沿马路向南走,走了大约一公里,没有到斑马线。
⑬他问一个路人:“请问先生,哪里可以过马路?”
⑭路人惊讶道:“你说什么?”
⑮异乡人说:“是这样的,我刚从外乡来,遇到这条马路,但我了半天,没有到斑马线。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⑯路人说:“哪里都可以过,你想从哪里过就从哪里过,不需要什么斑马线。”路人说着指着几个正在过马路的人说:“你看,他们不是过去了吗?”
⑰异乡人惊讶地看着那些过马路的人,说:“不从斑马线过马路是违规的,我绝不做违规的事。”
⑱路人说:“你这人怎么回事?现在路上没有汽车,又没有交警,你怕什么?”
⑲异乡人说:“不行,没有斑马线我绝不过马路,我绝不做违规的事。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⑳路人说:“前面好像有一条斑马线。”
㉑异乡人谢了路人,换用右肩扛着行李,继续向南走。走了大约一公里,没有到斑马线。
㉒异乡人问一个正准备过马路的路人:“请问先生,哪里可以过马路?”
㉓路人惊讶道:“你说什么?”
㉔异乡人说:“是这样的,我刚从异乡来,遇到这条马路,可我了半天,没有到斑马线,我急死了,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㉕路人说:“哪里都可以过,这里就可以过。”
㉖异乡人说:“不行,这里没有斑马线。”
㉗路人说:“为什么我们可以过,你不可以过呢?你不要怕,没人会抓你的。”如何忘记一个人
㉘异乡人说:“这就是让我惊讶的,你们为什么不走斑马线就过马路呢?”
㉙路人说:“你是不是怕死?”
㉚异乡人说:“我不是怕死,我不想违规。”
㉛路人说:“你一定是怕死,你不要怕,我教你过马路。”路人说着挽住异乡人的手臂指着马路说:“第一种办法,就是看看左右,如果左右100米都没有车子,你就穿过去。如果路上的车像长江之水川流不息,你就分两步过马路。你先看左边,等到左边的车离你100米,你就走到路中央。然后看右边,等右边的车离你100米,你就过去。如果两边的车始终不停,你就一步一步过,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再看左边再看右边看左看右看左看右……”路人说着就要拉异乡人过马路。异乡人说:“不行,不行,没有斑马线我绝不过马路。”
㉜路人说:“这是一条环城马路,你不违规,你也许永远过不了马路。”
㉝异乡人说:“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㉞路人说:“以前前面倒是有一条,不知现在在不在。”
㉟异乡人到路边的小店买了一根麻绳,把行李捆好,像纤夫一样拉着行李向南走去。异乡人一直走到天黑,没有到斑马线。他太累了。他坐在行李上歇了会儿,继续向南走去。
(1)根据某同学的“初读感受”,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完成“我的细读追问”。
他的初读感受:
异乡人是固执的,他三次询问路人,但始终不到斑马线过马路。小说借此在批判社会黑暗。
我的细读追问
追问一:①异乡人似乎不仅仅是固执的,文中哪些加点的细节能丰富我对异乡人形象的理解?_________
追问二:②我先梳理文中三位酆城百姓不走斑马线的理由。
酆城百姓 | 摘抄相同观点 | 摘抄不同观点 |
摊主 | 哪里都可以过马路 | 我天天过马路,从没见过什么斑马线 |
第一位路人 | a 淘宝维护_____________ | |
第二位路人 | b _____________ | |
③借助这一梳理过程,我围绕“三次询问路人”的情节作如下追问,来帮助深刻理解小说。
我的追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问三:④读完这篇小说,我会联想到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哪些人和事?_________
(2)阅读小说时怎样追问是有效的?概述你的学习收获。欠钱不还起诉
三、综合性学习
3.同学们就“文学像成因”这一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先秦寓言中宋人形象是怎样的呢?
中国最好的牛奶【绘制•宋人形象图】
●守株待兔 死守经验宋人有耕田者……(《韩非子》) 桂林必去的景点 | ||
●揠苗助长 冒失蛮干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 | ●负暄之献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①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②室,绵纩狐貉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选自《列子》) | |
●穿井得人 轻信盲从宋之丁氏……(《吕氏春秋》) | ||
[注释]①暨:到。②隩:同“奥”,深。③貉:动物名称,皮毛很珍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