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寻根文化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
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临汾市洪洞县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信仰。明代移民遗址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洪武三年(1371)至永乐十五年(1417),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共计554个姓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如今,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的"根祖文化"。
苏三传奇
诗意的网名苏三传奇故事既丰富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宝库,也展示了洪洞地方文化风貌,既有学术考证研究价值,又具有无以伦比的保护传承价值。苏三传奇故事以洪洞县城东村(原名左龙庄,又称朝阳村)为中心发生地,向四周辐射,范围遍及洪洞及全国各地。
洪洞县位于临汾盆地北端,地理位置特殊,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诸多的民间传奇故事。
苏三故事产生于洪洞县城东约二里处的城东村,故事中心人物沈鸿是城东村最大富户,又传是马贩子,皮货商。家境殷富,父亲以农耕为生,广置田地,以莲藕、糯米为主。家以皮氏主事,婚后数年无子,大户人家最恐无后,遂鼓励沈鸿纳妾延续子嗣。
沈鸿经商途返京城,遇烟花院名妓玉堂春,付银买妾,接回家中。
之后便发生了皮氏争宠、设计毒害、对簿公堂、监生贿礼,冤案初成。王公子功成名就,太原履任、千里寻情,三堂会审,一段佳话,颂扬了可传诵唱的内容,故事的传播鼎盛时期以明话本、剧本,先后出笼,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其中有戏剧大师梅兰芳一曲“苏三离了洪洞县”唱遍二十多个国家,唱响祖国大江南北,洪洞也因此而中外闻名。
虹塔传奇故事
虹塔传奇故事是围绕广胜寺寺院僧、信士、当地村民、施工人员、自然景观、地理地貌而延伸发展的。在建筑地理等物理现象形成的故事,有聚宝盆、飞虹塔、宝塔喝水、半塌村
的由来、左扭柏、右扭柏等,传说最有特,影响最广;以神话传说为载体的韦驮菩萨、石姑姑、黑猪拱河、水神庙传说、霍泉传说均为人文文化的传奇;油锅捞钱、渗水崖、十只麻糖、道觉村的来历、管水婆婆等相关故事,从人的角度写照了几千年人文文化精神的传承。
走亲习俗 临汾市洪洞县
洪洞走亲习俗是流传于山西省洪洞县、临汾市尧都区两县(区)内之甘亭、吴村、辛村、龙马、万安五个乡镇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涉及二十余个村庄,穿越汾河东西两岸,影响范围广。当地汉族民间称为"三月三走亲"、"接姑姑迎娘娘",与帝尧之女"女英"及舜的婚姻关系的传说有关。列山西省第一批、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丁村遗址
杭州市旅游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南4公里处,村内遗存有明、清时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走入村庄,随处可见古朴的四合院,这些古院落以村中心的观音堂为中心,分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部分。四
个部分的房屋因建造年代的不同而风格迥异:明代房屋的装饰以彩绘为主,风格古拙稳重;清代房屋的装饰以木雕为主,雕工精细,造型优美。丁村民居为研究明清时北方民居的建筑手法及格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丁村遗址是在1953年的挖沙工程中发现的。1954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器文化遗址中,丁村遗址同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一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6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一块小孩的右顶骨化石。因发现于丁村, 故名丁村人。丁村遗址石器原料主为角页岩,三棱大尖状器有显著特点,故命名为丁村文化。 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襄汾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阳麻笺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麻笺”,这是一项古老的造纸技艺,历史悠久,被誉为“贡纸”“府纸”,自唐朝至清朝为皇家用纸,它是以田麻、麻绳为原料,利用襄汾县邓庄特有的碱性水质,用古老石碾等设备制作而成。
襄汾太平面塑
襄汾太平面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很早这里就流行着一句名言:“金襄陵,银太平”,是因为太平镇(今汾城)盛产小麦,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每逢盛大节日和婚丧嫁娶的时候,用小麦粉做成人物、花鸟、动物来祝贺祈福,慢慢形成了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太平王氏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是临汾市第一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厅批准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创人梁秋叶同时批准为太平面塑传承人,得到国家支持和保护。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曾经多次报道,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展览荣获大奖,曾为省内外党、政、军多位领导制作过面塑作品,部分作品已被故宫博物馆、五台山、等省内外博物馆收藏。
海南三亚旅行社太平面塑在继承民间传统面塑工艺的基础上,主创人梁秋叶、张建中夫妇经过多年的实践
、摸索、创新设计有二十多个品牌,作品具有:设计独特、制作精美、颜鲜艳、立体感强、饱和度好、富有观赏性。人物造型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花、鸟、鱼、虫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面塑作品远销太原、昆明、重庆、兰州、北京、西安、天津、郑州、扬州、香港、台湾等地。
大柴花鼓
大柴花鼓铿锵有力、节奏明快:高潮处如洪涛出谷、一泻千里;低缓处似溪流蜿蜒、潺潺有声。其《曲谱》是从“四锤子”起,接着是“流水”轩门子”鱼钻沙”,最后,以“五锤子”结束;起承转合完美无瑕。已故的柴富成老人的花鼓表演,在河西一带极负盛名,被广大父老乡亲誉为“花鼓泰斗”,柴富成老人能一人打五个鼓子,且鼓点规范、节奏鲜明,堪称“河西一绝”。
大柴花鼓是民间社火中的一枝奇葩,是春节期间民间众文艺表演的重头戏。它丰富了城乡社火的内容,也是广大众所喜爱的、具有汉民族传统打击乐特征的街巷文化表演形式。
狮舞(天塔狮舞)
天塔狮舞又称狮子上板凳,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的传统舞蹈。相传始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以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点而被誉为华夏一绝。天塔狮舞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高超的绝技。天塔狮舞曾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山西省第一届及第三届广场文化节金奖。当前,抢救、保护、研究狮舞,对美学、民俗学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天塔狮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海哪里好玩炎帝陵
神农炎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高平炎帝陵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西望羊头山,巍然挺拔,南眺丹河谷地,云蒸霞蔚。晋长二级公路,由南而北,像一条美丽的玉带,系在陵区之内。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2014年万圣节是几月几日远古时期,神农氏炎帝在以高平市北部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一带,种五谷,教稼穑,尝百草,疗民疾,开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启中华医药文明之先声。羊头山是炎帝神农氏尝五谷之地,现羊头山上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神农庙等遗址遗迹尚存。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除庄里炎帝陵是专门祭礼炎帝外,本地还有许多祭祀炎帝的庙宇,如故关的炎帝行宫,下台的炎帝中庙,市城东关的炎帝下庙,邢村的炎帝庙,永录的炎帝庙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十余处。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庄里村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存与故事传说,形成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根祖文化,凝成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女生的游戏名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