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艾略特:《荒原》
内容梗概
全诗由5章构成。第1章《死者葬仪》,标题出自英国教会出葬仪式。死亡是这一章的主题。诗歌在含混的意识中开场。四月是残酷的季节,以记忆和欲望折磨着人们。在玛丽的回忆中浮现出往昔的静好岁月,而如今面目全非:树已枯死,偶像已破碎,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大地一片荒凉。女相士也为此感到困惑,她用纸牌给人算命,得到了死亡的预言,因为她不到那被绞死的人耶稣,于是人注定无法获得救赎。在冬日破晓的黄雾下,人涌过伦敦桥,死亡已经毁坏了他们。我想知道,复活是否为时不远?
第2章《对弈》,标题出自英国剧作家托马斯密德尔顿的同名剧作,本是一个故事,诗人取其意喻指现代人的道德堕落。此章分两个场景。在富丽堂皇的卧室里,一位上流社会的无聊贵妇正在胡思乱想,她渴望所谓的传奇爱情,以为传说中的翡绿眉拉就是一个典型,而这却是一个因而复仇的悲剧。下一场景,在低等酒馆里,丽儿和女伴谈着私情、堕胎,如何对付退伍归来的丈夫。两个地位不同的女性代表了社会普遍的堕落风气。
第3章《火戒》,标题出自佛教教义。火有双重含义:是情欲之火,也是使人再生的净化之火。这章以神话中具有穿透人内心力量的双性人帖瑞西士的视角来观察,发现可爱的泰晤士河畔已经不见了仙女的踪影,只看见公寓里一个女打字员和一个长疙瘩的青年有欲无爱的交合。不可救药的精神颓败。再生似乎已无希望。
第4章《水里的死亡》,水亦指泛滥的情欲。女相士预言的腓尼基人之死在此章获得应验。他是在欲望和金钱的漩涡中丧生的现代人的象征。
第5章《雷霆的话》充分展开了探索的主题。诗人再次描绘了一幅荒原的景象:大地荒废,布满岩石,不到一滴水。水在这里被赋予再生的含义。荒原通过三个意象展现:耶稣复活后去埃摩司的途中,而门徒看不见他的身影;寻圣杯的武士走向空无一人的教堂;鱼王坐在岸上垂钓,背后是那干旱的荒原。荒原是否能恢复生机?人能否获得拯救?一切都未知。在雷霆同情,克制,平安的告诫中,诗歌结束。
国庆放假2020安排 评论综述
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发表于1922年,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最初发表时,由于内容晦涩难懂,评论界并不看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荒原》的艺术价值逐渐为人所认识。今天,这部作品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被确定下来。
我国对《荒原》的译介始于20世纪30 年代。赵萝蕤最早将《荒原》翻译成中文。80年代以来,大陆又先后出版了裘小龙、赵毅衡、查良铮以及汤永宽等人的译本。但评论普遍对赵萝蕤译本评价较高,该译本采用直译法,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精神风貌,在艺术价值上略胜一筹。
我国的《荒原》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注意到艾略特文学成就的有温源宁、卞之琳、叶公超等。叶公超曾经在英国拜见过艾略特,对其诗歌和诗论深为折服,他写的《艾略特的诗》(1934年9月《清华学报》第9卷第2期)和《再论艾略特的诗》(1937年4月5日北平晨报,《文艺》第13期,后来成为赵萝蕤译的《荒原》之序)是我国最早评述艾略特的文论。他认为当下的青年诗人所受的艾略特的影响大多是技术,解释艾略特的诗也应该从技术上来着眼,因此他细致地分析了诗中的隐喻(metaphor),用典,及戏剧化(dramatic),认为艾略特 所用的隐喻(Matap
我不配 歌词hors五一短信祝福)象征功效,反映了涵容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代文明状况。他还探讨了艾略特客观对应物思想与象征主义诗学的延续性,并把内感与外物的契合归结到更普遍意义的想象范畴中。伤感歌曲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1940手机充不进去电怎么办年,赵萝蕤为重庆《时事新报》撰文《艾略特与〈荒原〉》,分析了诗歌语言的节奏和用典,认为典故起到了熔古今欧洲诸国之精神的传统于一炉和处处逃避正面的说法而假借他人、他事来表现他个人的情感的作用。她还着重指出诗中三个主要的意象:一则为淹没于情欲之海的非尼夏水手;二则为海,海是情欲的大海,是沉溺了非尼夏水手的海,后来这海而变而为水,是荒原所渴望的,画眉所唱的生命的活水;三则为佛教的教训,就是要甘霖降临到荒原必须制欲、慈善、同情。 这些早期的研究为后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