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高职院校媒介素养实践研究及教学研究报告
第 5 卷 总第 121期 117
教育传播
伴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然到来。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就网络视听而言,用户已上升至9.01亿,折算使用率为95.8%。尤其受新冠疫情影响,网络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位置更加凸显。在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主动权。作为向国家新闻传媒业输送专业人才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要审时度势,深化媒体融合,更要注重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国外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1933年,英国学者Denys Thompson 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拉开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序幕。此后,又传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并发展壮大。至今,西方国家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多学科交融是媒介素养研究的一大特点。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早已将媒介素养做为必修课进行开设。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西方发达国家涉足媒介素养的时间较早,对媒介素养比较重视,普及率较广;
2.注重对青少年儿童分层次教学;
3.注重教育合力,尤其是家长的作用,善于教育实践;
4.善于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媒介素养教育,唤起公民意识。(二)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始于1997年,卜卫教授在《现代
传播》第1期上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此后,我国媒介素养研究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04年,在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汇编的论文集《媒介素养》,拉开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序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负影响的充斥,我国对媒介素养的注重程度与日俱增。总之,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定性分析多,而基于定量的调查较少,缺少具体实践;
2.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还未真正落地;
3.媒介素养教育还未纳入正统,各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雾深渊攻略4.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及,基础教育课程中仍未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身影。
二、研究目标
(一)揭示传媒类职业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配合访谈、个案追踪等形式,对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各专业学生“媒介素养”现有水平,进而揭示传媒类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科特点与课程设置,与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关系。
(二)揭示媒介素养教学窘境,形成媒介素养教育实施 途径
通过各专业的学科特点与课程设置,分专业、分年级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科的渗透,进而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媒介素养教育与专业实训平台的融合。
三、研究内容
(一)“媒介素养”概念研究
纵观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对于“媒介素养”一词,国内外学者定义颇多。媒介素养研究的一大特点是多学科交融。但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新的传播革命已然到来。当前,信息传播已经进入一个融新旧媒体、集传播者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两微一
抖”的格局已经形成,极大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媒介素
养的内涵已转变为与互联网和媒体融合密不可分的概念。近几年,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厚积薄发,已然从最初的萌芽时期进入推动和发轫时期。
(二)传媒类职业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评价体系研究通过梳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评价做出的定性定量判断,基于原有评估框架,结合传媒类职业院校学科特点与学生特点,融入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和社会公共突发事件
收稿日期:2020-12-17
作者简介:刘婧(1982—),女,山东济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研究。
传媒类高职院校媒介素养实践研究及教学研究报告
◎刘 婧 曾 琦 牛 芸
计算机组成(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魔剑阿波菲斯图片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个融合多种媒体形式、融传播者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然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主动权。在传媒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
今天,作为为国家新闻传媒业输送专业人才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要审时度势,以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己任,在深化媒体融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媒介素养;传媒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25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1-0117-02
118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1期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的认知与处理,尤其是当下全世界都在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从媒介认知、媒介技能、媒介评价、媒介参与、媒介道德五个维度,制定传媒类职业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评价体系。(三)传媒类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科特点、课程设置,与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关系研究
采取分专业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研究样本。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星,分专业、分年级
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旨在将学生媒介素养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配合访谈法,对学生素养水平做有利补充,并结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开设与课程设置情况对调研结果展开 分析。
1.媒介认知指标维度:表现出很强的专业差异性由于播音主持系、影视制作系、新闻传播系所涉及专业均包含传媒类院校特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均涉及信息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等,及新兴媒体两微、短视频等的认识与使用,且不同程度开设有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相关课程,因此,以上三个专业学生在媒介认识维度领域表现亮眼。而信息工程系近两年在广播电视技术品牌专业的带领下,厚积薄发,不仅在原有的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基础上增设了新媒体方向,而且在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融媒体方向,还建立了融媒体实训室。因此,信息工程系在涉及传统媒体的媒介信息制作流程以及对融媒体的
了解上也表现不俗。综上所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开设课程不同,确实对学生的媒介认知水平有所影响。
2.媒介技能指标维度: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显著成效
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媒介技能相对偏高,究其原因主要为,各专业均注重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梳理各专业开设课程不难发现,课程体系中实践实训类课程较
多,校企合作深入开展,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获取、创建、编辑信息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但营销策划能力还有待加强。
关于科技的知识3.媒介评价指标维度:批判解读能力不足,容易跟着感觉走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不确定”的学生明显偏多,即对于信息的本来面目,各专业学生均存在较大困惑。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各专业学生基本能对接触的媒介信息进行较为理性的判断及选择,但是在信息评价上,缺乏探究意识,容易人云亦云,主要表现为缺乏意见性观点,多为一些情绪的宣泄。学生在解读媒介信息时,批判解读能力不足,容易跟着感觉走。因此,各专业学生对信息的批判解读能力均有待提高。
4.媒介参与指标维度:情绪高涨,易出现“从众心理”调查显示,各专业学生的“媒介参与”普遍高涨,但由于媒介信息更叠迅速,极易分散学生的持续关注力,从而使媒介参与度得不到维持。然而,对于传媒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和接收者,更需要承担起信
推广普通话优美句子
息生产和传播的重任。结合调查时的访谈发现,不少学生对
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并通过情绪感染产生“体行为”。因此,各专业“媒介参与力”均有待进一步规范引导。
5.媒介道德:践行缺少行动指南
数据显示,各专业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结合各专业开设课程不难发现,专业课程甚至是公
共课程体系中均未涉及法律法规相关课程。据访谈了解,各专业任课教师
也很少普及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对法律、政策等规范性文
件知之甚少,践行缺少行动指南。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褒贬不一,媒介素养更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基本素养。尤其是传媒类高职院校,更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源头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前沿阵地。
四、主要建树及创新
(一)界定了传媒类职业院校媒介素养评价体系指标新 维度
结合传媒类职业院校学科特点与学生特点,将媒介素养评价体系指标划分为媒介认知、媒介技能、媒介评价、媒介参与、媒介道德五个维度,作为现有媒介素养评价体系的有利补充;所编制的媒介素养评价量表更符合传媒类高职院校
特点,具有实用性和专业创造性。
(二)厘清了传媒类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与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关系
什么空调好
调研和跟踪传媒类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实际水平,剥开表象看本质,梳理了各专业学科特点与课程设置,分析得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开设课程不同,确实对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教学
有效性,促进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提供现实抓手。(三)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应遵循“三层次四维度” 原则
根据前期发现的学生媒体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媒介素养教学目标分别是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的教学理论,媒介素养教学内容分为常识性内容、媒介批判思想、媒介技能部分、媒介道德及伦理四个维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1]张帆.军队院校融媒体工作创新发展策略探析[J].卷宗,2019(29).
[2]王玉芳.县级台如何做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J ].传播力研究,2019(13):74.
[3]凌云鹏.从全媒体新闻中心到全媒体中心——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实践及探索解析[J].中国地市报人,2020(1):42-44.
[4]吴宏波.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发展[J].传媒论坛,2019(18):47-48.
[5]盛铨.基于MIL的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新媒体研究,2019(16):10-12+23.
[6]李华.基于产业学院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18-2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