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环境污染现状
                    东莞的环境污染现状
东莞走的是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当前东莞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是东莞经济总量庞大,每年消耗电超过40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每天用水量超过500万立方米,有许多耗能大的产业,二是东莞人口规模很大。水环境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在东莞相对突出,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的违法排污、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来自于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和医疗垃圾,大气污染则来自沙角电厂和机动车尾气。
一、大气污染
1.污染现状
空气对人类来说,就如依靠水一样不可缺少。呼吸着新鲜空气,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嬉戏,是每个人的向往。但如今由于种种原因,东莞的空气不再清新,灰霾天气的天数越来越多。
20081—6月东莞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时间比例为57.42%,比去年有所提升,但多项污染度指标依然排在粤港10个城市前列。省环保局公布东莞在155个有效日数里,空气质量为Ⅰ、Ⅱ两级的百分比总和仅为57.42%3月份空气最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
可吸入悬浮粒子浓度四项数据均在珠三角城市排名靠前。监测的四项污染物指标中,东莞都有超标。其中,对呼吸系统有较大影响的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最为严重,超标日数为24天,超标率达14.72%3月份更是以月最高时平均值0.751名列榜首,同期其他城市这一数值均在0.2—0.5之间;二氧化硫在3月、5月的最高时平均值均超标,这两个月的平均值均排在监测城市的首位,超标日数为阿明3,超标率达1.82%;二氧化氮的超标时数为4,超标率达0.1%,超标日数为5,超标率达3.11%,这一空气成分除对公众的呼吸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外,亦会在空气中氧化为硝酸盐粒子,对东莞的能见度及酸雨均有重要影响。此外,臭氧的超标时数为31,超标率达0.79%
2.污染来源
由于这些土地上交通运输业和一些塑胶五金行业的迅猛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苯烃烷类等有毒气体和各种降尘、悬浮颗粒(包括工业粉尘等)的容量明显增加。2005年,东莞市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达数万吨,而工业粉尘也达到了1.7万吨之多。因为大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早在2003年就显得特别频繁,占到了全年降雨量的80%,由此而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地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各种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攀升。
机动车急剧增多是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同时,也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最重要因素。随着东莞治摩的深入,摩托车数量减少的同时,汽车数量也将逐渐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机动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主要有害成分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等。机动车尾气有害物的排放占城市大气有害物总量的60%以上,东莞有70多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加上大量的过境车辆,对东莞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3.污染危害
大气污染严重经常有灰霾现象和酸雨。所以东莞多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的病患者。空气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空气质量的下降,灰霾天数的增多,在无形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市民的生活。空气中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常常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而更易使空气中的传染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灰霆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失控。它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影响着区域的气候,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连连……
魔蝎座男人酸雨对人体也有很大危害,能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
呆。另外酸雾侵入肺部,也可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会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治理办法:1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2.是全面整治污染企业。3是着力整治机动车污染。4.是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5.是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6.是构建大气环境监测体系。
.河流污染
    1.污染现状
东莞市境内有一江两大河,即东江和石马河、寒溪水。东江从桥头、企石流经石排到石龙,过境河长 32公里 ,在石龙头分北干流与南支流。北干流由石龙经石碣、中堂于麻涌大盛注入狮子洋,河长 41结婚的祝福语公里 ;南支流由石龙经莞城、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河长 42.7公里 。石马河发源于宝安大脑壳山,流经境内塘厦、樟木头、从桥头新开河注入东江、河长 88公里 ,在境内 76公里 ,流域面积1249平方公里,市境内673平方公里,是全市雨量最多,径流最大的地区。寒溪水发源于大屏嶂之观音山,流经黄江、常平、茶山,于峡口水闸注入东江南支流,河长 59公里 ,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有170平方公里的积水区和洪泛区。水污染状况主要有:
东江南支流以下:水质总体较差,氨氮、铁和粪大肠菌特殊时段超标
    ●东江三角洲河网:水质较差,溶解氧和氨氮几乎全年超标
    ●水库:7座中型水库中只有两个达到饮用3类水标准
运河:已丧失提供饮用水功能,只能防洪排涝
2.污染来源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本身接纳的污染量大于天然水流量;生活污染;河道两旁零散的养殖业污染;固体废物随意丢弃;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其中,河底污泥及沿岸堆放垃圾场对运河污染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河底沉淀的污泥一到高温时就会发酵,发出大量难闻的气味。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的违法排污、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染,工业废水是主要的元凶,主要由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厂、火电厂等污染明显的企业排出,而又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
3.污染的危害
假日
污水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 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工业污水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最长的运河可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现代生活垃圾有许多难以降解的成分如塑料类包装材料。它们进入河流之后不仅对水中生物十分有害(误食后致死), 而且会阻塞河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渔业减产。 
3.污染的治理
2005年元月份,东莞市拟定了一个环保规划:从2005年至2020年,在未来15年里,东莞将陆续投入235亿元,用于解决东莞水环境污染问题。到2020年,东莞水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土地资源紧缺
1996年至2003年七年时间,东莞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从95万亩增到141万亩;一般耕地则从52万亩减到23.2万亩。土地消耗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保障了东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减少了土地资源储备。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已达155万亩,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41.9%.全市32个镇街中,有9个镇街建设用地规模超过了区域总面积的50%,有24个镇街超过了40%.莞城、石龙、石碣等个别镇街,由于辖区面积较小,前期土地资源消耗过快,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且东莞的土地产出率只有深圳的1/7,广州的1/4七夕发朋友圈的句子
东莞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沉重的土地资源代价,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交通、建设、商业、城市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长,耕地资源流失严重.首先,东莞的基础建设速度很快,这主要得益于其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比较高,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侧重于城市建设、交通、水利、通讯工程等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尤其是公路、铁路等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其次,东莞的城市化发展是一种典型的以镇为基础的相对分散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种星罗棋布的城镇化,乡村和城镇区域的边界十分模糊。再次,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宽松的监管环境使东莞的乡镇企业超常规发展。此外,乡镇企业大多是粗放式经营,布局不合理,占用土地量大,往往超过工业用地的正常标准,使土地利用
的集约化程度降低。
东莞森林公园扮靓工业城
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扩张步伐很快,城市生态状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走进森林,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东莞人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确立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大范围推进绿化,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修路、建城、治水、整山八字方针,把建设大岭山、黄旗山、大屏嶂、水濂山、同沙等5个森林公园列为城建工作的重点。以整合森林资源为主体,以山水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为主要功能,大力建设森林公园。2004年以来,市财政共投放专项资金6亿元,地方配套专项资金25亿元,进行森林公园主要进出口通道建设、园内路网建设、窝棚清理、景观树种套种、山体修复以及景观景点建设。2005年,市里又投放5000多万元,规划建设银瓶嘴森林公园,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市周边森林公园数已经达到6个,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
地总面积的12.3%。
    经过几年的建设,同沙、大岭山、大屏嶂、水濂山、黄旗山5个森林公园如期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林相25402亩。2006年4月29日,5个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银瓶嘴森林公园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已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光登山。
    森林公园的建成开放,不但进一步改善了东莞的城市生态,而且为广大众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由于森林公园免费,现在,周末或节假日到森林公园休闲游玩已成为市民崇尚的生活方式。开园1年多来,5个森林公园日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
    在建设森林公园过程中,东莞市坚持路网先行,合理规划园路,满足森林旅游对道路的需求。同时注意抓好森林自然景观建设,突出生态功能。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造纯林为复层混交生态风景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抓好旅游设施建设,形成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森林公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