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_景观视角看新城绿地系统建设_以南京都市圈内宝华新城规划为例
区域、景观视角看新城绿地系统建设
—以南京都市圈内宝华新城规划为例
王海勇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24)
【摘要】本文以南京都市圈内宝华新城规划为例,从区域、景观视角,分析宝华新城规划中的绿地系统构建。从宝华新城区位、景观要素、自然条件出发,在绿地系统构建中,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区域生态廊道保护、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建设用地“退二进三”中加强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生态山体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建设地块开发中引入系统概念,对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公共空间建设起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宝华新城;区域协调;景观
界面变黑1 背景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孙中山先生对于南京城市的赞语充分体现了南京
“山”、“水”、“城”、“林”的自然景观结构。随着南京城市规模和城市影响力的扩大、空间的不断拓展,南京城市突出的自然景观结构自然成为南京都市圈范围内其它城镇规划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要素。
2002年底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并获江苏省政府批准。南京都市圈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芜湖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的南部和巢湖的部分地区。
宝华新城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镇江的句容市,但在空间上已与南京城市融为一体,具体区位为:南京市都市区东部,向西与南京市仙林新市区隔七乡河相望,北部紧邻南京市龙潭新城,南接江宁区汤山镇,东依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华新城因宝华山而得名,生态完好、环境优美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名寺———宝华山隆昌寺使宝华成为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宝华山是宁镇山脉之名峰,海拔43712米,仅次于紫金山(448米),为周围山之冠。
2 区域角度看绿地系统结构
鉴于宝华新城的特殊区位条件,
本着与仙林新市
图1 区位图
区融合、衔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规划对仙林新市区的性质定位、规划结构、发展形势进行深入解读,以有助于规划对宝华新城功能、结构、绿地系统进行合理判断。
211 功能定位
小企业管理制度
仙林新市区是南京市三大新市区之一,是南京都市发展区内的区域副中心,是南京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以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是集中体现现代城市文明和绿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市区。
212 规划结构
旅行社怎么注册利用区内龙王山、桂山、灵山等山体,形成东西向“紫金山—宝华山”绿生态主廊道,南北向结
791
合九乡河、公路二环控制带及高压走廊形成“栖霞山—青龙山”绿生态次廊道,规划以“十”字形生态廊
道为骨架,构建“四个综合片区+二个IT 产业园”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四个综合片区为:仙鹤片区、白象片区、麒麟片区、青龙片区;二个IT 产业园为:玄武软件园、
马科技园。
图2 仙林新市区总体规划图
从仙林新市区的规划结构中可以看出,规划在生
态网络中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区域观念,在生态廊道的控制中,将区域重大的生态主体统筹考虑,构建了跨
行政区域的生态廊道。
图3 区域生态廊道示意图
从仙林新市区的中心体系构成上看,其主要片区
中心均沿景观路仙林大道布置,同时在空间上与紫金山—宝华山的生态廊道紧密结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3 新城总体布局结构
顺应新城发展方向,依托山体自然景观背景,规划形成“一核四片、山城相依”的空间布局结构。
新城公共设施中心构成结构中的核心。规划将宝华新城公共设施核心布局在区域景观大道—仙林东路与汤龙路交叉口位置,功能包含新城商务办公、行政、文化、体育中心等。
“四片”是根据主要的交通通道分割而成的四个功能区即:老镇片区、汤龙西片区、汤龙东片区、山
南片区。
老镇片区指312国道以北地区,规划强调进一步空间整合,形成完善的居住功能单元,基本实现居住与就业平衡,减少与312国道以南地区的交通联系。汤龙西片区是和仙林新市区用地交错融合的区域,
南侧在仙林东路两侧结合良好的道路景观布局居住区,北侧结合仙林大学城科技园区建设无污染的加工业及高技术产业园。汤龙路东片区保留现状部分无污染的工业企业,依托宝华山的良好环境,重点完善居住及相关配套功能。山南片区是宝华新城环境最为优良的片区,也是新城生态最为敏感的地区,规划坚持以低密度开发,功能以休闲度假及一类居住为主。
“山城相依”强调宝华新城与宝华山的关系,新城绿地系统成网,并且与宝华山森林公园融为一体,构筑“山城相融、景绿相依”的景观生态网络。
规划从自然山体、景观轴线、滨水空间、空间节点等景观要素出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对规划范围内的空间形态、空间结构、景观环境以及人的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力求塑造具有宝华新城特的城市形象。
4 景观视角下的绿地开敞空间规划
通过景观轴线、绿廊道、开敞空间的构建,保护自然生态、塑造宝华独具个性的景观,将宝华新城规划建设为“悠悠青山环抱、弯弯碧水中流、层层绿茵环绕、隐隐雅筑显露”的现代化新城。411 景观要素规划
宝华新城南侧、东侧均为宝华山及其余脉,东侧为宝华山主峰,南侧为鸡笼山、梳子山。山体景观的
保护一方面需要在沿山地区控制建筑开发的强度、密度及高度,另一方面从人的活动路径特别是城市入口节点综合考虑山体的景观效果,实现“显山、露山”,使人能够“观山、近山”。图4 新城重点地区鸟瞰图
412 入口节点选择及山体景观视线控制
城市入口是体现城市景观特的关键节点,也是
8
91
确定观山景观视线的基准点。从宝华新城与区域的交通关系看,312国道南京方向、仙林东路南京方向及汤龙路句容方向是新城主要的出入口。由于312国道南京方向与宝华山体距离较远,在“观山”方面仅限于山体天际线,控制、引导的意义较弱。因此,核心的观景入口节点为仙林东路南京方向及汤龙路句容方向。
以宝华山、鸡笼山、梳子山主要山体为主要的景观界面,以仙林东路南京方向及汤龙路句容方向的出入口为观景点,形成的扇形范围作为山体景观的视线控制区域,在该区域内,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建筑彩、造型上避免突兀,充分体现山体景观在景观
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图5 新城重点地区鸟瞰图
在宝华山主峰与南侧鸡笼山、梳子山之间控制山
体景观廊道,在该廊道内控制建筑高度与体量。413 景观轴线
以景观大道仙林东路、汤龙路为主要的景观轴线,将新城商业、文化、体育及休闲设施纳入其中,形成新城核心开敞空间。
规划加强山体界面与景观轴线的沟通、衔接,山体与景观轴线建设必要的生态绿廊道,将自然山体引入城中。景观轴线与山体之间地块内的建设应注重与景观轴线、山体的融合、联系。4.4 建筑景观节点
在汤龙路与仙林东路交叉口塑造成为集中展现新城现代化风貌的标志节点。汤龙路以东区域根据用地功能需要,建设少量高层建筑点缀,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但高层建筑建造应整体垂直于宝华山山体,避免平行于山体遮挡山体景观。汤龙路与仙林大道交叉口西南的文体设施建筑尺度适当控制,与城市中央公园共同形成尺度宜人、开敞的公共空间。415 建筑高度分区
通过山体景观、景观轴线、廊道的控制,结合用地功能的需求,实施建筑高度的分区控制。规划区域
分为低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中高层建筑区、高层建筑区。
低层建筑区以12米以下的建筑为主,主要分布在沿宝华山、鸡笼山、梳子山等山体边缘的低层住宅用地。
多层建筑区以12米~24米的住宅建筑为主,主要指分布景观视线控制的区域,位于仙林东路以南汤龙路两侧的区域内。
中高层建筑区为24米~50米的建筑区域,该范围对自然山体景观影响较小,利于较高强度的土地开发,针对居住用地而言,可建设小高层住宅。
高层建筑区以50米以上的建筑为主,本规划特指汤龙路东侧仙林东路南侧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在该用地范围内可高强度开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中心区土地的价值。
5 绿地系统构建
511 结构
结合宝华新城现状自然、生态条件,构建“一核一片、十字绿轴、廊道贯穿”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核”是指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山体林地,宝华山不仅是宝华新城的生态核心,而且是宁镇山脉的重要节点,在南京都市区内与紫金山共同构成区域内的主要生态、自然景观。“一片”即结合汤龙路、仙林东路交叉口西南水系的扩展,形成宝华新城的中央公园。“十字绿轴”为仙林东路与汤龙路沿线的绿轴线。仙林东路为区域内重要的景观性道路,向东与宝华山贯穿,向西与仙林新市区相连;汤龙路与宝龙河之间的空间与仙林新市区内七乡河、九乡河生态廊道共同构成区域内重要的南北向生
态空间。“廊道贯穿”指沿城市主要道路、铁路、生态敏感地带形成的绿化廊道,将新城内外的主要生态空间进行串联,形成有机的生态绿网络。512 用地布局51211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由公园与街头绿地构成。
考虑到宝华新城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有较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山体林地融入城区。规划将新城内部公园尺度适当减小,但分布相对分散、连续,以增强公园绿地的均质性、可达性。规划将汤龙路与和平河之间的空间建设成为新城南北向贯穿的中央公园,更加有利于汤龙路东西两部分使用。同时,结合公园两侧用地,将不同文化、体育、水上娱乐等主题融入其
云顶之弈好用阵容推荐9
91
中,形成宝华新城独具特的自然景观。
街头绿地由沿路以及局部放大的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构成。
①道路绿化带:
鉴于汤龙路在区域中的交通地位以及为未来进一步改造留有余地,规划在汤龙路两侧控制不低于50米的绿化带。仙林东路两侧各控制20米绿带,与汤龙路道路绿化构成城市主要绿轴线。
在规划宝四路、宝华大道、宝五路、纬十三路两侧控制20米绿带。
②街头块状绿地:
为了加强街头绿地的系统化,沿路沿河绿地根据用地布局的需要局部放大形成块状绿地,构成绿地系统中的“点”。
我最喜欢的电影51212 防护绿地
规划312国道两侧控制宽度不低于50米的防护绿带,加强高等级公路绿化防护。工业区内部道路及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宽度不低于20米的防护绿带。沿冶山小铁路两侧控制宽度不少于30米的绿化防护带。沿七乡河东侧至规划宝三路之间控制为高压线防护绿带。
51213 附属绿地
①单位绿化
商业、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小于20%;对环境有大气、噪音等污染的厂矿企业单位(主要指南侧的热电厂)绿地率不小于20%,并应设置不少于30米宽的防护林带;若防护林带宽度达不到要求,其绿地率宜≥40%。
②居住区绿化
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
③道路绿化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Ana lysi n g of M etro Green System from Reg i on and Landscape ———Ba sed on Baohua i n the Nan ji n g M etropolitan Area
WANG Haiy ong
(Jiangsu Institute Of U rban Planning And Design,Nanjing,210024)
【Abstract】Based on the Nanjing metr opolitan area,Metr o Planning of Baohua,fr om a regi onal,landscape pers pective, this paper analysis Baohua Metro Planning of green building system.B it from the new City,landscape elements,natural conditi ons,in the green system in the building,considering,in the regi onal ecol ogical corridor p r otection,shap ing the urban landscape,urban constructi on land,strengthen the parks,green street,Green s pace p r otecti on,ecol ogical relati onshi p bet ween the mountain.A t the same ti me in building bl ock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 o introduce the concep t of urban residential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 on of public s pace has p 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guidance.
【Key W ords】Metr o baohua Regional Coordination Landscape
00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