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怎么更正?
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怎么更正?
2021年度个⼈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已经开始。我们总结了年度汇算中容易出错的三类9个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进⾏讲解,帮助⼤家顺利完成汇算。
⼀、想便捷,个⼈信息要牢记
没有歌词的歌案例⼀:办理汇算想便捷,APP密码要记牢
个⼈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开始后,周马虎看到其他同事办理汇算获得了退税,⾃⼰也有点⼩期待。
当他打开个⼈所得税⼿机APP后却犯了难,⼼⾥直嘀咕:“我的密码是啥?”原来,⼀年没有登录APP,他早已把密码忘得⼲⼲净净了。周马虎求助了单位财务⼈员,在财务帮助下,⼏个简单的操作回了密码,也顺利办理了汇算。
温馨提⽰:个⼈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时间是每年3⽉1⽇到6⽉30⽇,我们建议,纳税⼈在汇算开始前就登录个⼈所得税APP做好准备:⼀⽅⾯可以回忆密码,或通过⽣物识别功能(指纹、⾯容等)帮助记录密码;另⼀⽅⾯也可以查阅⾃⼰全年收⼊缴税情况。
如果忘记密码了,也不要担⼼,在APP登录页⾯点击【回密码】,就可重置密码。⼀般来讲,只要填写⾝份信息,选择通过已绑定⼿机号码验证或通过本⼈银⾏卡验证,验证通过后,即完成新密码的设置。个别通过上述⽅法仍⽆法回密码的,可携带有效⾝份证件到附近的办税服务厅进⾏密码重置。斗罗大陆结局
案例⼆:获取退税想及时,准确卡号必须有
情人迷歌曲按照单位财务⼈员通知的个税汇算办理时间,张理想和同事们⼀起办理了年度汇算,可以申请退税300元。张理想满⼼欢喜地提交了退税申请,之后因为忙于⼯作,就没再关注,也没及时查看税务机关通过短信和APP站内信发送的“银⾏卡校验未通过”的提⽰信息,结果其他同事都收到了退税款,就他的退税没成功。
温馨提⽰:纳税⼈提交的银⾏卡账户信息不正确或⽆效是导致退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办理退税添加的银⾏卡应当为本⼈在中国境内开⽴的银⾏卡,我们建议纳税⼈填报I类账户(Ⅰ类账户指全功能银⾏结算账户,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消费和缴费⽀付、⽀取现⾦等功能的银⾏卡),并保持银⾏卡状态正常。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税务机关不会在短信或者⾮官⽅软件中请纳税⼈提供银⾏账号等有关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12366纳税,或者在个⼈所得税APP的【个⼈中⼼】—【我要咨询】留⾔咨询解决。
案例三:退税申请⾮⼀劳永逸,补充资料是应尽义务
李良在办理2020年度汇算申报时,新增了⼀笔10000元的捐赠扣除,但是受赠单位名称和捐赠凭证号都没有填报清楚。税务机关在进⾏退税审核时发现了这⼀情况,多次联系李良,提醒其及时录⼊相关信息并上传捐赠凭证。但李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补录捐赠信息和凭证。最终,税务机关做出了不予退税决定。栀子花黄叶
温馨提⽰:税务机关在年度汇算退税审核时,对于纳税⼈填报不清楚、有缺失的项⽬,会联系纳税⼈补充填报或提交相关佐证资料。这是贯彻落实“申报即可享受,资料留存备查”征管服务制度的必然举措,也是国际通⾏的做法。我们建议纳税⼈在收到税务机关提醒后积极配合、尽快提交相关资料,以
便及时获取退税,享受优质服务。
⼆、不明⽩,我们来帮助
案例四:多项收⼊合并计,补税退税都可能
居民个⼈周有才全年⼯资薪⾦460000元,在杂志上发表⽂章取得稿酬收⼊20000元,符合条件的减除费⽤和各项扣除共计150000元,他在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时发现需要补税560元。周有才觉得,⽆论是⼯资薪⾦还是稿酬,单位和杂志社都已经给⾃⼰交过税了,没必要再补⼀笔钱,⽽且⾝边的朋友⼤多数都是退税,怎么⾃⼰就是补税呢?于是迟迟未办年度汇算。税务机关发现后向他讲解了税收政策,督促他及时办理了补税申报。
温馨提⽰:2019年新个⼈所得税法实施后,我国开始适⽤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所得税制度。居民个⼈取得的⼯资薪⾦、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费四项综合所得,需要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按年算账,多退少补”,该制度使得⼀个纳税年度内同等收⼊⽔平的⼈税负相同,促进了分配公平,是国际通⾏做法。
⼀般来讲,纳税⼈除⼯资薪⾦外,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费所得的,各项收⼊加总后导致适⽤的税率⾼于预缴时的税率,就会产⽣补税。周有才预缴⼯资薪⾦所得个税适⽤25%税率,预缴稿
酬所得个税适⽤20%税率,合并计算后,稿酬所得也要适⽤25%的税率,因此需要补税560元。办理年度汇算有补有退,都是正常情况,⼤家要平常⼼看待。
案例五:陌⽣收⼊别慌张,先去核实再申诉
2020年10⽉,居民个⼈孟申教授被邀请到科技⼤学参加研讨会并做演讲,次年汇算时他发现有⼀笔来⾃A科技协会劳务报酬的缴税记录。孟申教授回忆了⼀下,⾃⼰从未参加过A科技协会的活动,于是就该笔劳务报酬在个⼈所得税APP上提起⾃然⼈异议申诉。经税务机关核实,孟申在科技⼤学参加的研讨会实际由A科技协会承办,其演讲的劳务报酬也由A科技协会⽀付并代扣代缴个税。孟申教授因不清楚其中缘由就该笔劳务报酬提起了“被收⼊”的误申诉。
温馨提⽰:纳税⼈在通过⾃然⼈电⼦税务局⽹页端、⼿机APP查询本⼈的收⼊纳税记录时,如对某笔收⼊有疑问,可先就该笔收⼊纳税情况与⽀付单位联系核实。如属于⽀付单位申报错误,可由⽀付单位为纳税⼈办理更正申报;如双⽅确实对该笔收⼊有争议,纳税⼈可就该笔收⼊信息进⾏申诉。我们建议,纳税⼈要认真阅读申诉须知,对申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请保存好相关佐证材料,以备后续税务机关进⾏联系核实。
三、诚信填,虚报要被查
案例六:官⽅通知才可信,“退税秘笈”不靠谱粒粒珍
某公司员⼯艾⼩钱是个⼿机控,经常刷朋友圈和微博。2020年度汇算期间,艾⼩钱偶然在刷到⼀个⼩视频,视频说个⼈办理个税年度汇算时,可以新增填报交通、通讯费,由此就能获得退税。看到这个“退税秘笈”,艾⼩钱如获⾄宝,不管信息真假就如法炮制。没想到刚填不久,就收到了税务机关推送的信息:“尊敬的纳税⼈:近⽇,部分⾃媒
⾄宝,不管信息真假就如法炮制。没想到刚填不久,就收到了税务机关推送的信息:“尊敬的纳税⼈:近⽇,部分⾃媒体虚假宣传交通、通讯费等可以申请退税的政策,税务部门提醒您不要相信此类‘退税秘笈’,以免影响纳税信⽤。由于您已经填报,后续如主管税务机关联系您沟通核实,请积极配合。”艾⼩钱这才恍然⼤悟,赶紧撤销了退税申请,感叹:“踏踏实实、诚实申报才是正道啊。”
假面骑士ex-aid温馨提⽰:个⼈所得税年度汇算制度施⾏以来,⼀些不法分⼦瞄准了纳税⼈急于获取退税、乐于获取退税的⼼理,推出所谓的“退税秘笈”,吸引点击和流量,博取眼球和关注。税务机关郑重提醒,要留意税务局官⽅公布的各类通知和信息,切勿听信⽹络上各类涉税⼩道消息,应如实填报⾃⼰的收⼊和扣除情况。
案例七:“⼤病医疗”以⼈为本,绝⾮可利⽤“⽣财之道”
何健康去年⽣病住院花费颇多,单位财务提醒他,可以在个税年度汇算时享受⼤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何健康在国家医保平台APP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医药费⽤⽀出共计80000元,如实填报,及时获
得了退税。他跟单位同事⼴泛宣传国家的好政策,没想到有⼈动起了歪脑筋。办公室其他8个⼈“照葫芦画瓢”,在没有医药费⽤⽀出的情况下,也填报了80000元的⼤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交退税申请。但这些⼈没有盼来退税,⽽是收到了税务机关请其提供佐证资料的消息,还可能⾯临被记录不良纳税信⽤的风险。
温馨提⽰:根据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开展核查,纳税⼈⽆法提供留存备查资料或其他佐证材料的,不得享受相关专项附加扣除。纳税⼈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情形严重的,应当纳⼊有关信⽤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涉及违反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税务机关依法进⾏处理。纳税⼈切勿因⼀时贪念触犯法律。
案例⼋:专扣填报要真实,事后抽查⽆遁形
孟英和周甜是⼀对新婚夫妇,暂时未养育⼦⼥。但在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时,孟英为了少缴点税款,填写了其同事⼦⼥的⾝份信息并享受⼦⼥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税务机关在年度汇算事后抽查中发现,其填写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存在疑点,请其更正申报信息或提供佐证材料。抱着侥幸⼼理,孟英对税务机关的提⽰提醒未予理睬。税务机关⼜电话联系他,再次讲清政策规定,明确告知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税务机关的悉⼼沟通和耐⼼辅导,孟英及时更正申报并补缴税款和滞纳⾦。
温馨提⽰:少部分纳税⼈在年度汇算时为了多退或者少缴税款,进⾏了专项附加扣除不实申报。为构建个⼈所得税管理闭环,税务部门在年度汇算后部署开展年度汇算事后抽查,利⽤税收⼤数据对纳税⼈申报情况进⾏分析,实现对纳税⼈申报情况的精准监管;对于发现的涉税风险,与纳税⼈充分沟通、积极互动,通过精细服务引导纳税⼈更正错误、提升遵从。
案例九:所得要申报,切勿隐瞒存侥幸
居民个⼈张⼩满被外派⾄新加坡⼦公司⼯作三年,其在新加坡取得的收⼊在当地缴纳了个税。年度汇算期间,张⼩满的外派单位提醒他应就其收⼊在国内申报个税,但他⼼存侥幸,认为⾃⼰外派时间长且不可能被发现,于是没有办理所得申报和年度汇算。税务机关在⼤数据分析⽐对时发现,
张⼩满有上百万元的所得没有申报,向他下达了责
所得申报和年度汇算。税务机关在⼤数据分析⽐对时发现,张⼩满有上百万元的所得没有申报,向他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张⼩满补缴了税款及滞纳⾦,单位知道了他未如实申报的情况,也对他进⾏了批评教育。
温馨提⽰:居民个⼈对其所得需⾃⾏申报纳税,是⾃1980年个⼈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直坚持的基本制度。2018年新修订的个⼈所得税法延续了该项规定,即居民个⼈从中国境内和取得的所得,均应依法在我国缴纳个⼈所得税。张⼩满虽然外派新加坡⼯作,但其户籍、家庭和经济利益关系仍在国内,是我国居民个⼈,应当依法就其在国内和取得的所得⾃⾏申报纳税。为避免双重征税,其在已经缴纳的税款可以依法进⾏抵免。
看到这⾥,各位财务的⼩伙伴的了解了吗?更多财税知识分享、税收优惠政策解读请移步《税筹见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