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考点深圳中秋节活动1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
(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1978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80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专属头像(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
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1998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
史料三 1979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杏花的诗句……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2)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3)史料三中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试解:                           
【提示】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试解:                           
                             
【提示】 省份:安徽、四川。问题: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探究2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
史料一 1980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
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据《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编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史料一反映了对外开放的过程史料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
高考英文作文(2)史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史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
发展。
(1)依据史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试解:                           
                             
【提示】 史料一体现了我国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试解:                           
                             
【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素养3—历史解释]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众基础。
2特点
(1)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2)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汽车服务工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发展阶段
1开放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具体形式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离别伤感的句子(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3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以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1(2018·河南濮阳二模)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