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利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
利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2、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4、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5、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6、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8、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9、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2、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故宫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
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发生在哪个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15、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16、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洗发水的品牌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自己包的粽子要煮多久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8.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9.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 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20、1956-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理论指导的结果
23.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24、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北京夏天
B、深圳
眼镜店名字C、大连
D、上海浦东
25、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二、非选择题(共4题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11分,29题11分共50分)26.(12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7分)
27.(16分)在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洋务派迈出了第一步,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为中国近代化的实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努力。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努力。(8分)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5分)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3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穷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8两(合公制400克),不够吃只好用瓜菜代替。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2分)
A、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
B、农民生活水平不高
C、旧的经济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2)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假如2019年暑假,你陪一个外国考察团到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经济,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以来该地方发生的变化,你准备如何介绍?(6分)
29.(11分)1984年初,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2分)
(2)当时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社会条件有哪些?(2分)
(3)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3分)
(4)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什么意义?(2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