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化学史大事年表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公元前8000-6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告别2020的句子 约公元前3000年
埃及人已用采集的金银制作饰品
约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已会铸铜
约公元前17世纪
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
公元前1400年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已会冶铁
约公元前1200年
中国商代已使用锡、铅、汞
公元前10世纪
埃及人已会制作玻璃器具
公元前6世纪
中国发明了冶炼生铁
公元前5世纪
中国《墨子·经下》提出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的观点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公元前3世纪
中国发展起块铁渗碳的制钢技术
公元前2世纪
中国西汉已有用胆水制铜的记载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前1世纪到1世纪
中国《木草经》成书
2世纪
中国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成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关炼丹术的著作
7到8世纪
中国唐代初年孔思邈著作中的《伏硫磺法》篇里最早记有火药的三种成分
10世纪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13世纪
中国火药传入阿拉伯
16世纪
中国明代已用锌制造黄铜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
1703年
德国的施塔尔把燃素说系统化
1772年
瑞典的舍勒制得了氧气
1777年
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
1799年
普罗斯提出了定比定律
1802年
法国费歇列出了第一个酸碱当量表
1803年
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1804年
英国的道尔顿提出倍比定律
中国地图轮廓 1807年
英国的戴维首次用电解熔盐的方法取得了金属钾和钠
1808年
法国的盖吕萨克提出气体反应体积定律
1810年
戴维确定氯是种元素
1811年
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1828年
德国的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制出尿素
1834年
英国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52年
英国弗兰克兰提出原子价的初步概念
1857年
德国凯库勒指出碳是四价
1860年
分子说得到世界公认
1861年
俄国的布特列洛夫提出并论述了化学结构学
1864年
挪威的古德贝格和瓦格发展和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
1867年
瑞典的诺尔贝制成用硅藻土吸收的
1869年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1874年
荷兰的范特甫和法国的勒贝尔各自提出碳原子的正四体理论
1884年
提出了勒沙特利原理
1887年
瑞典的阿仑尼乌斯提出了电离学说
1893年
瑞士的维尔纳提出了络合物的配位理论
1895年
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催化剂概念
1898年
法国的居里夫妇发现钍有放射性并发现了钋
1906年
俄国的茨维特发明层分析法
1911年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1908年因其在研究元素核衰变和原子结构上的成就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3年
丹麦的波尔根据量子理论提出原子结构模型
1934年
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1935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2年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蜀道难原文带拼音 1952年
欧格尔提出配位场理论
1961年
改用碳12为原子量的标准
1962年
加拿大的巴特来合成了第一个惰气化合物(XePtF6)
1965年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69-1974年
美国的乔索等合成104、105、106号元素
1603年,在炼金实践中,用重晶石(硫酸钡)制成白昼吸光、黑夜发光的无机发光材料,首次观察到磷光现象(意大利卡斯卡里奥罗)。
十七世纪上半期,认为消化过程是纯化学过程,呼吸和燃烧是类似的现象,辨认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差别(德国 西尔维斯)。
十七世纪中叶,把盐定义为酸和盐基结合的产物(意大利塔切纽斯)。
1637年,明朝《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中国 宋应星)。
1660年,提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的定律(英国 波义耳)。 人类是怎么繁殖的动作
1661年,发表《怀疑的化学家》,批判点金术的“元素”观,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并将当时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开始了化学分析(英国 波义耳)。
1669年,发现化学元素磷(德国 布兰德)。
1669年,发现各种石英晶体都具有相同的晶面夹角(丹麦 斯悌诺)。
1669年,提出可燃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一部分留下,为坚实要素,一部分放出,为可燃要素,这是燃素说的萌芽(德国 柏策)。
1670年,开始用水槽法收集和研究气体,并把燃烧、呼吸和空气中的成分联系起来(英国 迈约)。
1670年左右,首次提出区分植物化学与矿物化学,即后来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法国 莱墨瑞)。
十七世纪下半期,认识了矾是复盐(德国 肯刻尔)。
公元1700 ~ 公元1800年
1703年,将燃素说发展为系统学说,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燃烧时燃素逸出,燃烧、还原、置换等化学反应是燃素作用的表现(德国 斯塔尔)。
1718—1721年,对化学亲和力作了早期研究,并作了许多“亲和力表”(法国 乔弗洛伊)。
1724年,提出接近近代的化学亲和力的概念(荷兰 波伊哈佛)。
国庆节调休1735年,发现化学元素钴(瑞典 布兰特)。
1741年,发现化学元素铂(英国 武德)。
1742—1748年,首次论证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守恒。认识到金属燃烧后的增重,与空气中某种成分有关(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46年,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开始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英国 罗巴克)。
1747年,开始在化学中应用显微镜,从甜菜中首次分得糖,并开始从焰法区别钾和钠等元素(德国 马格拉弗)。
1748年,首次观察到溶液中的渗透压现象(法国 诺莱特)。
1753年,发现化学元素铋(英国 乔弗理)。
1754年,发现化学元素镍(瑞典 克隆斯塔特)。
1754年,通过对白苦土(碳酸镁)、苦土粉(氧化镁)、易卜生盐(硫酸镁)、柔碱(碳酸钾)、硫酸酒石酸盐(硫酸钾)之间的化学变化,阐明了燃素论争论焦点之一,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关系,它对后来推翻燃素论提供了实验根据(英国 约•布莱克)。
1760年,提出单光通过均匀物质时的吸收定律,后来发展为比分析(德国 兰伯特)。
1766年,发现化学元素氢,通过氢、氧的火花放电而得水,通过氧、氮的火花放电而得硝酸(英国 卡文迪许)。
1770年,改进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吹管分析和湿法分析(瑞典 柏格曼)。
1770年左右,制成含砷杀虫剂、颜料“席勒绿”,并从复杂有机物中提得多种重要有机酸(瑞典 席勒)。
1771年,发现化学元素氟(瑞典 席勒)。
1772年,发现化学元素氮(英国 丹•卢瑟福)。
分别于1772年和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锰(瑞典 席勒,甘)。
1774年,再次提出盐的定义,认为盐是酸碱结合的产物,并进而区分酸式、碱式和中性盐(法国 鲁埃尔)。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与氯(瑞典 席勒)。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氨等多种气体进行研究,并注意到它们对动物的生理作用(英国 普利斯特里)。
1777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指出物质只能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燃烧,燃烧物重量的增加与空气中失去的氧相等,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原理(法国 拉瓦锡)。
1781年,发现化学元素钼(瑞典 埃尔米)。 英雄联盟更新后进不去
1782年,发现化学元素碲(奥地利 赖欣斯坦)。
1782—1787年,开始根据化学组成编定化学名词,并开始用初步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它们的量的关系(法国 拉瓦锡等)。
1783年,用碳还原法最先得到金属钨(西班牙 德尔休埃尔兄弟)。
1783年,通过分解和合成定量证明水的成分只含氢和氧,对有机化合物开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国 拉瓦锡)。
1783年,《关于燃素的回顾》一书出版,概括了作者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法国 拉瓦锡)。
1774—1784年,提出同种晶体的各种外形系由同一种原始单位堆砌而成,解释了晶体的对
称性、解理等现象,开始了古典结晶化学的研究(法国 豪伊)。
1785年,发现气体的压力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膨胀定律 (法国 雅•查理)。
1785年,用氯制造漂白粉投入生产,氯进入工业应用(法国 伯叟莱)。
1788年,发明石炭法制碱,碱、硫酸、漂白粉等的生产成为化学工业的开端(法国 路布兰)。
1789年,发现化学元素锌、锆和铀的氧化物(德国 克拉普罗兹)。
1789年,《化学的元素》出版,对元素进行分类,分为气、酸、金、土四大类,并将“热”和“光”列在无机界二十三种元素之中(法国 拉瓦锡)。
1790年左右,提出有机基团论,认为基团由一元素结合在一起,作用象单个元素,它可以单独存在(法国 拉瓦锡)。
1791年,发现化学元素钛(英国 格累高尔)。
1791年,提出酸碱中和定律,制定大量中和当量表(德国 约•李希特)。
1792年,发表最早的金属电势次序表(意大利 伏打)。
1794年,发现化学元素钇(芬兰 加多林)。
1797年,用氯化亚锡还原法发现化学元素铬(法国 福克林)。
1798年,发现化学元素铍(法国 福克林)。
1799年,实现氨、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液化(法国 福克林)。
1799年,通过铁和水蒸汽、酸,碱等反应的研究,提出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亲和力、参与反应物的量以及它们的溶解性与挥发性有关,开始有了化学平衡与可逆反应的概念;但也因而得出化合物组成不定的错误看法(法国 伯叟莱)。
1800年左右,提出电池电位起因的化学假说(德国 李特)。
1800年,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是以后伽伐尼电池的原型,并提出电池电位起因于接触的物理假说(意大利 伏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