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合伙人如何分配股权(值得收藏,反复研读)
顶层设计 合伙人如何分配股权(值得收藏,反复研读)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互联网时代中国合伙人股权分配,第一我们讨论股权分配,第二我们讨论合伙人的股权分配第三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合伙人股权分配,这些规则还是要符合我们国家这方山水第四我们讨论的是互联网时代
我们今天话题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互联网时代创业合伙人股权分配底层叫人力资本;第二个部分讨论关键词叫合伙人,什么样的人是合伙人第三部分讨论合伙人内部股权怎么去分配第四讨论股权的退出机制
之前遇到一个创业者,做的是互联网教育这个企业早期有三个创业合伙人他们首先大致的算了一下这个项目需要100万启动资金,盘点了一下三个创始股东,各自能出多少钱老大能出50万,**能出30万,老三能出20万随后他们确定了一下股权比例,出多少钱占多少股,然后他们就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但后来股权出问题了公司做了半年时间,**提出离职,一方面他跟老大,老三不和另一方面,外部有一个其他的创业团队拉他入伙但当他离职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出了30万,干了不到半年,占了公司30%的股份,这个股份怎么去处理
当时要退出的**,坚决不同意退股份他有三个理由,第一这个股份也不是免费拿的,是花了30万买了公司30%的股份;第二中国的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离职的情况下,还需要把股份退出来第三公司章程没有约定,股东离职的情况下还需要把股份退出来所以他坚决不同意退出股份
这个时候老大跟老三傻了眼,他们确实不到任何合法的理由,能把**的股权收回来但是他们又认为这个事情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他们未来还可能继续运营这个公司5年 10年时间那10年以后,**跑回来讲这个公司三分之一是自己的,这是不合理的
所以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第一创始人内部的股权战争内讧第二投资人认为这个股权结构不合适,要等到股权调整到健康的情况下再考虑投资的事情,所以后面资本也投不进来
创始人团队内部觉得不公平闹分裂投资人不愿意投,大家都不满意的情况下,你觉得这个公司能做大吗?所以公司能不能做大倒不是说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合理,但凡是能做大的公司,股权结构都是合理的后来就出现这种情况,股东觉得既然股权结构不合理,那就到外面再设计一家公司,赔钱的事情就交给老同事去做,赚钱的事情自己的公司去做但是一旦出现这种结果的时候,对所有人而言都不是好结果而且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搞成转移公司
资产,甚至成为刑事犯罪
所以绝大部分公司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把创业者当成投资人,钱出完了就不管了第二只对钱定价,不对人定价,不考虑未来有没有参与这个项目第三股权只有进入机制,没有调整机制,也没有退出机制其实这些股权分配,既符合中国的公司法也符合我们工商口制定的章程,还符合传统的股权分配理念但是这些股权出问题了
出了问题,我们就要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之前大家都是这么分,也没有出问题,为什么现在出问题了?我们分析发现,其实两个时代特点不同,这种股权分配已经不适合现代了
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是:公司是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的,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典型代表就是富士康有钱的时候就能买机器设备,有钱就能雇员工这些劳动力资本和资产资本就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所以工业经济时代,公司只需要钱的贡献,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人的贡献所以工业时代是资金创造主要的价值,人创造次要的价值,所以只需要考虑钱的贡献
而现在我们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钱在创造价值,但是公司最大的价值是人在创造最主要的价值风投早期的时候,投资人出300万占10%的股权,而团队可能出30万就可以占90%典型代表企业就是滴滴,现在估值250亿美金,一个点的价值是2.5亿美金,苹果投资了10亿美金,也只能占到4个点的股份,而团队出的钱很少,但是占了很大一部分股份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在创造最主要的价值,钱只创造一部分价值那么传统模式的股权分配难以适应了,我们就要重新考虑股权分配了:第一既要对钱定价,也要对人定价;第二对钱定价是对股东历史贡献的认可,对人定价是对股东未来贡献的认可第三股权,特别是人力占的股权,既要有进入机制,也得有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
徐小平老师讲,合伙人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公司商业模式雷军讲,创始人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寻合伙人上一人打天下的公司越来越少了无论是腾讯的五虎,还是新东方的三架马车,一人打天下已经很少了
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彼此的合伙人呢?合伙人需要考虑四个因素,第一要互相信任,第二要能力互补,第三要全职出力,第四必须出钱
我在广州的时候,有一次股权课程上有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他的自我介绍第一句话是,我今天过来是学**股权设计的他介绍完了以后,他的合伙人站起来说我今天过来学**是如何不被他设计的如果一个公司的创业团队,把股权搞成设计和反设计的情况,这会产生公司最大的内耗所以需要磨合和互相信任对于合伙人来说非常重要
张之悦身份定位是很重要的之前有很多的创业团队股权分配一开始是平分股权但是很多人发现平分股权问题很大,需要调整,那么股权应该怎么去调整?要么他把一部分老股权给你,要么你把一部分老股权给他要么公司给你增向增发一部分,要么公司把他的股份回购一部分
当这种调整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不是股权设计的问题,而是团队班子搭得不对平分有两种结果是都觉得自己具备老大的能力,大家觉得都挺牛逼的,最后就是内讧这是第一种搭班子,打的是老大加老大的这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一些能力低于自己但是有所专长的合伙人但是在实践中,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老大,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呢?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是靠对人的理解而华为内部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部门一把手,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部门二把手,这种标准很容易解决这种模式中的问题
一把手主要是狼的性格,首先具备强烈的攻击性,因为创业本身是开拓性的事情,是一个打江山的事情第二,一把手要比较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包括很强的策划能力第三要有很强的意志力,这三个特点是一把手所要具备的**要有一种狈的性格,既要擅长管理的,特别是精细化的管理,还要具备很强的执行力一个公司搭班子,就是狼加狈的模式,所以我们在这里说狼狈为坚,狼跟狈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
确保每一人全职出力腾讯一开始5个合伙人里面,其实一开始就有一种清晰明确的分工,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销售,许晨晔首席信息官,陈一丹首席行政官基本是都是能力互补,五个人联手覆盖了一家巨头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所以互联网公司主要讲技术产品运营,而且不是一定说产品做老大,或者技术当老大
现在创业团队早期启动资金都不多,掏的钱就很少团队的贡献在长期全职出力但是出钱也是对自己做**期贡献的一个表态和铺垫企业划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创业合伙人,他肯定是全职进来干;而有一部分人是全职干,愿意出点钱,但是达不到合伙人这个级别的,这主要是公司的员工和高管;第三部分是投资人,他看好你的视野,愿意出钱但是不愿意进来全职干
我们可以把企业股权结构分成三种模型第一种是绝对控股型,第二种是相对控股型,第三种是不控股型
1绝对控股型
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权,合伙人占18%的股权,预留团队股权15%,这就叫绝对控股型绝对控股型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能力最强的情况在股东内部,绝对控股型虽然说形式上民主,但是最后是要老板拍板的,所有人反对的事情他都能做
2相对控股型
有关母亲节的诗歌
公司老大占51%的股权,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的股权,员工预留15%的股权这种模型下除了少数几个事情,比如说公司要不要增加资本,要不要解散结算,要不要更新公司章程,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老大一个人就能拍板
火炬之光2法师属性3不控股型
公司老大占34%的股权,合伙人团队占51%的股权,激励股权占15%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每个人能力都很强,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所以基本上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
我把你紧紧拥入怀里捧你在我手心
这三个这个模型里面有几个特点,首先投资人的股份没算在里面有些创始人,说团队内部后面要融资,先预留一部分由创始人代持但是预留后面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从法律关系上来讲,假设创始人预留了20%股权给后面投资人后面投资人从他手里面买股份,这就叫买老股
法律关系上来讲,这是投资人跟创业者个人股份之间的关系,不是跟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个钱进不了公司账户,而成为创始人个人变现,不是公司融资第二一旦卖老股份,投资人出很高的溢价进来,你马上就面临很大的一笔税所以我们不建议一开始给投资人预留股份,可以进来以后大家共同稀释
那么激励股权为什么一定要预留呢?激励股权不是说一定得预留,只是建议大家预留预留主要能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当调整机制很多创始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合伙人其实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只是觉得凑合就一起干了,但是过段时间,你发现这个人只能算
一个人的夜我的心应该放在哪里是什么歌>心动御是一个中层管理人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