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赚钱的方法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
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涉水两次”。苏
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不得不提的是原子论创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斯两个人。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继续永远是,在运动着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是无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要说说苏格拉底,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
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还相信,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快乐。
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认为是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感官世界,一个是理型的世界。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想的影子。并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康佳电视怎么样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并且将他们加以整理与分类,因此才会产生“石头”、“植物”与“人类”等概念。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学派主要有犬儒学派,怀疑派,伊壁鸠鲁派,斯多葛主义和普罗提诺学派。
告别古代哲学,我们进入天主教哲学时代。天主教哲学,是指由奥古斯丁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支配着欧洲思想的哲学。这一时代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哲学与宗教的紧密联系。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教会的权利,在中世纪期间,即大约自公元400年起到公元1400年为止,教会使哲学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前后时期结成更为密切的联系。教会是一个建立在一种教义上的社会组织,这种教义一部分是哲学的,另一部分则与圣史有关。
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端午节朋友圈
奥古斯丁,他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所有的人都犯有亚当之罪,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能得到拯救的,要获得拯救必须靠上帝的恩典。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会得到拯救,因此我们当中有些
人是命里注定会得到拯救的。同时他也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上帝。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托玛斯.阿奎纳,他是天主教理论的传统及启示的最佳发言人。他是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内最伟大的导师之一。他被称为教会圣师及天使博士。他指出,我们可以透过两条路径接近上帝。一条是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一条是经由理性和感官。其中,第一条路是比较可靠的,因为我们如果光依靠理性的话,会很容易迷失方向。
随着哲学从教会的束缚中挣脱,教会的威信逐渐衰落,科学的威信逐渐上升,我们进入了近代哲学时代。
从文艺复兴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一个土一个于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张哲学应当和神学分离,不可像经院哲学那样与神学紧密糅杂在一起。他的哲学中最出名的部分就是他所举出的所谓幻象,即“种族幻象”,“洞窟幻象”,“市场幻象”,“剧场幻象”。培根轻视演绎的作用,他所总结的归纳法在科学推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
笛卡尔,他认为凡是在理性看来清楚明白的就是真的。复杂的事情看不明白,应当把它尽可能分成简单的部分,直到理性可以看清其真伪的程度。这就是笛卡尔的真理标准。这是在认识论上应用理性主义,即唯理论。笛卡尔是17世纪唯理论的创始人,他并不完全排斥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但认为单纯经验可能错误,不能作为真理标准。笛卡尔希望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哲学性的思考。他用一般人证明数学定理的方式来证明哲学上的真理。他说:“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是二元论者,相信世界是由“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组成的。
十八世纪的哲学处于英国经验主义派的支配之下,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可以看成是这派的代表人物。
约翰.洛克,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的观念和反省的观念。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大卫.休谟,他是三位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人心中的知觉有两种:一种
叫“印象”,另一种叫“思想或观念”。人类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不朽或上帝确实存在,因为要用人类的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是不可能的。他是一位“不可知论者”,只接受他用感官所认知的事物,他认为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待证实。
乔治贝克莱,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物质就是“虚无”。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能进行思考的心灵和不能进行思考、只存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物质是不存在的。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并不反映观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观念之外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今天,哲学受到了广义上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特有的一种情感方式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浪漫主义运动在初期跟哲学并不相干,不过很快就和哲学有了关系。通过卢梭,这运动自始便和政治是连在一起的。
让·雅克·卢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他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
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他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认为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著名论断有:"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
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人类认识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定点就是历史。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但这种紧张的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称这个现象为一种辩证过程。他也称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
尼采,他的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他的哲学称不上什么理论体系,完全是他对人生苦痛和欢乐的直接感悟。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
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他批判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还提出了都建理想人生的超人哲学。
马克思,他对于近代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抛开他在经济上以及政治上的影响,就哲学方面而言,他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在黑格尔的影响下称自己的唯物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他想证明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精神关系’并不会造成物质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改变造成了新的物质关系。他强调,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约翰.杜威,他是美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杜威对于生物学的热爱也使他的哲学蒙上一层特别的生物彩。杜威认为,思想是一个进化过程,但却不像黑格尔所认为的是永恒无尽的,他认为一切实在都是有时间性的。杜威对于经验论也有不同的认识。他认为,经验的内涵,除了认知的意义以外,尚有其它的性质在内,如人感受到的喜悦、苦痛、作为等。经验是个体在环境中,对某一情境的整体反应。“历程”,是杜威理论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基于这两个概念,他提出了教育的连续性以及实践中学习两个观点。杜威在著名的教
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