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丁岩
摘要:
近年来,国内对哲学问题的争论日渐激烈,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显现也越来越明显,什么是哲学,这已被广大民众所急盼。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哲学比较,概述其几个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哲学不是真理、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和哲学之任务与目的三个结论。
关键词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文献综述
概述
牛肉粉丝中国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中国哲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哲学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由于出发点的不同,便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特征。关于中西方哲学的不同比较,国内学术界有许多好的文献。 视觉动物歌词
哲学,英文称Philosophy,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不管是中国哲学思想还是西方哲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虽然存在一些内在联系,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差异上。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注重知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或核心的
中国哲学思想历来推崇人性,不注重知识论和方法论,而西方哲学则以“认识论”为核心。哲学,英语中Philosophy这个词,中译为“爱智慧”。爱智者并不自诩说是“有智者”,这是说,哲学是从追求智慧开始的,智慧就是知识。古希腊人说哲学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这一点所有的思想都是一样的,但是古希腊的发展却是首先想知道的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世界运行的规律、由宇宙然后再推入人生,因此,西方哲学的全部基础和核心就
是“知识论”“逻辑方法论”,而不是“人性论”“人生观”。
二、中国哲学思想注重强调“是什么”,而西方哲学注重强调“为什么”
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定义不能精确,推理不能精确,也因此难以有精确的定论”的认知,因此,中国哲学中一直都强调“是什么”。而西方哲学则看重的“为什么”,刨根问底式的学习、思考方式成为了西方人的习惯。瓦特看到壶盖跳,就会追究为什么,也因此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见苹果掉地,也追究为什么,因此而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三、中国哲学思想源于“一脉分张”,而西方哲学源于“诸流竞汇”
国学大师钱穆在研究中西文化的源头时,称中国文化为“一脉分张”,西方文化为“诸流竞汇”。中国儒、释、道三教异源同流,形成了互相兼容、互相补充的多流并存多价值取向的中国文化的哲学体系。西方文化有三个源头,古希腊高度发达的文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对一切事物进行反思的科学精神传统古希伯来文明,犹太教对上帝的崇拜发展为唯上帝意识;古罗马文明、发达的法制传统为近代的法制观念奠定了基础。这三大源头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基督教中固定下来,因此,西方哲学是一种“诸流竞汇”的哲学体系。
四、中国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学则强调“天人对立”
天人关系古代中国哲学又称之为“天人之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深入展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招字组词“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将“畏天命”作为“三畏”之首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讲:社保卡如何激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荀子有一个著名论点:“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各流派尽管立足点不同,但都是以“天人合一”为其共同的特点的。与中国哲学相反,西方哲学观偏重于向外探求自然征服自然。在西方,以理论形式表现的宇宙观形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也曾有过类似东方人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念以德漠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者从世界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角度探寻世界的本质,把原子看成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在西方自然哲学发展史中手机远程控制电脑四年级作文美丽的校园,希腊这种整体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并非西方哲学的主流。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苏格拉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与人世相对立的神世安排的。他的学生柏拉图又发展了这种思想,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庞大体系。在柏拉图看来,人的感觉不可能是知识的源泉,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柏拉图的思想影响了好几个世纪。因此,西方人看世界时,认为人和宇宙是处于对立的状态,是“天人对立”的宇宙观。
五、中国哲学思想的时空观是以时间为第一,为主导;而西方哲学的时空观,是以空间为第一,为主导
中国哲人对时间的认识是宏观的、深刻的,把世道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放到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去考虑。《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时间的理论贯穿全书。宋代学者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指出:“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阴阳易理的实质,是时间主导空间变化的规则。在西方,早在古希腊,学者们就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意识。如:亚里土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星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运动,构成了圆周运动。在公元2 世纪,这个思想被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模型,地球处于正心的位置。西方人对空间的追求达到了执迷的程度。把时间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六、中国哲学思想在价值观上推崇中庸、中和,而西方哲学则偏向绝对极端
在古代中国,中庸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尚书·尧典》。《尚书·尧典》中写道:“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意思是:合理的态度应当是正直且婉和,宽大又谨慎,刚正而不盛气凌人,简约却不傲慢无礼。中庸形态在春秋时期已获得成熟的形式,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被用于道德的培养,注重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和完美性。西方哲学文化有一
套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原理基础上的思维习惯,两千多年来三段论法和演绎推理一直是西方文化的思维主流。重论证,非此即彼,是偏向于绝对、极端的价值观。
七、中国哲学思想在自然观上强调不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哲学的自然观则强调人的作用
中国哲学在自然观上强调不以人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自然,却又显示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可以说是道家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道家哲学对此有一套完整的思想,基本上可从吾人对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诠释获得理解。西方近代科学里所界定的自然,包含了由各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维生体系与生物圈所构成的环境,以及整体宇宙。换言之,包含了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一直到天文学所研究的自然。整体说来,这一自然可以归结为:自然科学发现的自然法则所足以解释和预测的全体现象。科学家认为自己可以透过客观的方式描述自然,发现它的法则,并用法则来解释现象的发生;在解释以后,就可以进一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