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宋江的军师歇后语>修改密码qq
[西⽅哲学笔记]苏格拉底:认识你⾃⼰
图⽚发⾃简书App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前399)这个名字相信对于每个⼈来说都并不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师。然后呢?此外还知道他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下苏格拉底。他的两个著名的命题:1)认识你⾃⼰,2)德性就是知识;以及他的教育理念: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其实跟我们古代的哲⼈孔⼦(前551-前479)有很多相似之处。⼆者⽣前都没有著述,都是他们的学⽣或者学⽣的学⽣把他们⽣前的思想记录下来;他们的教育理念都是启发式的。
图⽚发⾃简书App
1)认识你⾃⼰ Know Thyself
“认识你⾃⼰” 是德尔斐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先研究⼈⾃⾝,通过审视⼈⾃⾝的⼼灵的途径研究⾃然。他认为⼈的⼼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先在⼼灵中寻
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他打⽐⽅说,那些只是太阳的⼈会弄坏眼睛,不如通过太阳映在睡眠的影⼦去看太阳。同样,灵魂是⼈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
图⽚发⾃简书App
2)德性就是知识 Virtue is Knowledge
前⾯说到,要求助于内在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相。那么内在于⼼灵的原则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这个原则就是德性。
“德性”指过好⽣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切技艺中最⾼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种每⼀个⼈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的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个⼈对他⾃⼰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认识。他说明了这样⼀个道理:如果⼀个⼈⾃称知道⼀件事是善,但⼜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
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个⼈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善;知道善⽽⼜不实⾏善是⾃相⽭盾的,因⽽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切恶⾏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图⽚发⾃简书App
3)苏格拉底⽅法 Socratic Method
苏格拉底有⼀句名⾔:我只知道我⼀⽆所知(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因为他承认⾃⼰⼀⽆所知,他不传授知识,他只是与⼈对话,通过对话,接近真理。承认⾃⼰⽆知,正是苏格拉底的只会所在。
苏格拉底式的⽆知是真诚的态度。没有真诚的⽆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知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韩剧收视率
第⼀,承认⾃⼰是⽆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使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只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过程。
第⼆,承认⾃⼰⽆知的态度使对话者双⽅处于同等的地位。
苏格拉底把⾃⼰的⽅法⽐作他母亲从事的“助产术”,两者有这样的可⽐之处:
骑士队球员名单
苏格拉底在对话时并不宣布问题的正确答案,正如助产⼠的任务是帮助产妇⽣育,她⾃⼰并不⽣育;对话者对⾃⼰既有成见的否定好⽐是临产前的阵痛,这是每⼀个获得真理的⼈必经的途径;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内⼼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体内产⽣新的⽣命。
三点水日
值得⼀提的是,美国的⼀位传奇教育家Marva Collins运⽤的就是这种启发式的苏格拉底⽅法,通过她的启发式教育,创造了很多教育奇迹,让许多在其他学校被放弃了的“差⽣”或者“问题学⽣”最终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关于她的传记Marva Collins' Way也是在很有名的“哈佛幸福课”上被Tal Ben Shahar推荐给家长,⽼师以及企业领导,值得⼀读。传统乐器
参考⽂献
赵敦华. 西⽅哲学简史. 北京⼤学出版社, 20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