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基于生态廊道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究
——
—以浙江省乐清市六环路景观绿地为例
陈凯悦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5)
摘要: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与生态廊道建设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以浙江省乐清市六环路景观绿地设计项目为例,论述了其在为城市门户段、城市商业段、自然生态段、乐活宜居区等不同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并深入探究了其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生态廊道;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与生态廊道的内在联系
1.1必然性
道路是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部分。城市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其内部物质能量的交换量远远超过其他生态系统,但其内部多为人工营造的环境,故系统本身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较低,尤其是缺乏物质和能量的生产者,如无法定期向其输送新鲜的空气、水等物质,城市生态系统将会在短期内出现崩溃。在城市外围新鲜的空气与水分必须依赖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廊道,才能顺利抵达城市内部,而城市路网也是由城市中心不断向外围扩散,其中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路网所构成的放射状网络正好满足了生态廊道向内渗透的要求[1]。
1.2经济性
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廊道体系,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大城市中,若是要新开辟一条或数条带状的生态廊道会消耗大量的资金用于征地拆迁,同时,生态廊道的建设还将对区域城市整体布局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率。通过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绿化即可以减少征地拆迁所消耗的巨额资金,而且使现有城市路网的布局更趋于合理。将生态廊道与城市道路绿化相结合,有利于节省建设成本、集约化利用城市建设用地。道路绿化景观作为城市中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生态、生物、游憩、景观等多种效应,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其与乐清中心城区胜利路、晨曦路、旭阳路、玉霄路、金溪路、清远路、丹霞路等现有道路相交,六环路道路长约5.9km,路基宽度为50m,路面宽度为36.5m,而项目中景观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502134.25m2,其中中央隔离带面积60929.97m2,两侧隔离带面积22829.78m2,人行道外绿地面积418374.5m2。六环路作为乐清市连接东西城区的主动脉,道路周边已经建成或规划有大量的商业中心和居住社区,尤其是正在建成的正大乐城,更是成为了乐清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地标性商业体,六环路在未来会成为乐清市的城市名片,同时也将被赋予更多的生态功能。
3项目分段生态景观设计专项
3.1城市门户段
城市门户段位于乐清市北互通进入乐清市主干道的节点,在该场地内进行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底蕴,融山理水于景;打造迎宾大道,提升城市界面。场地内绝大部绿化采用热烈的组团绿化与规整式排列,整个景观效果十分壮观大气,给人以工整通透的感觉。并且在景观节点加入乐清海洋元素,如海螺雕塑、贝壳浪墙等。
3.2城市商业段
回收站文件恢复
该区段中有繁忙的商业街区,区段内空间利用率高,设计师充分挖掘区域内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首先,将道路景观与沿线地块景观相统筹,共同打造和谐整体的景观效果,避免道路景观与地块景观之间出现明显的分隔带或隔离物,从而起到扩展道路景观界面宽度的效果。其次,考虑到该区段内地块的不透水率较高,大量的雨水不能及时下渗,故在人行道外侧的绿化中布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提高道路沿线雨洪调节能力[2],并且在绿地内种植了部分耐水湿的地被植物和草本植物,其茂盛的枝条起净化初期雨水和迟滞地表径流的作用。另外,还充分利用人行道外侧绿化巨大的空间优势,创造可停留、可集聚的公共空间,积极引入雨水花园、生态塘、潮汐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最终达到改善区域雨洪管理的效果。打开端口
3.3自然生态段
在本项目的中段还存有大量农田及林地,农田与林地内各类植物的密度远高于城市区域内的人工绿化,同时,这些区域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也较小,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六环路建设生态廊道体系
作者简介:陈凯悦(1993-),女,汉族,上海人,硕士,景观设计师,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城市绿化。
49
--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的有力保障。
在此区域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并新建和改建部分现有空地,将原本分散于场地内各处的部分孤立农田或林地串联在一起,使区域内植被覆盖区域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有效提高区域的城市生态能力[3]。为了更好地发挥自然生态区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该区域内所种植植物多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使农田和林地内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能顺利通过六环路抵达乐清市市内。项目通过人行天桥结合慢行步道的形式,创造了独特的玲珑生态桥梁,桥梁上采取生态花园的设计形式,给使用人带来更加丰富的行走、休闲体验。区段内绿化种植形式以流线型、自然式种植方式为主。
3.4乐活宜居段
乐活宜居区位于整个项目的中段,区域内道路沿线分布有大量的居住社区,如此庞大的居住人口成为了该区域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杨枝甘露的做法和材料沿线如此多的常驻居民对道路上机动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尾气、噪音及其灯光较为敏感,改善上述不利因素作为生态廊道设计首要任务。其一,利用多层次、多品种的植物构建“生态隔离屏障”,将地被植
物、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不同株高依次分布在机动车车道两侧,从而形成从地面到空中的第一道“拦截网”,以此减少尾气、噪音、灯光等多种污染源。其二,在沿线绿化的植物选择上多以长势旺盛、枝繁叶茂的品种为主,大部分植物叶片表面还有较密的绒毛或能分泌粘性体液,从而起到吸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作用。其三,在距离车行道一定距离的绿化内新增一道连续的阔叶林林带,建立第二道“防线”。
此外,道路绿化还有其他使用功能。在人行道两侧的道路绿化内设置健身步道系统,并将其与现有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使步道跟随地形的起伏出现坡度上的变化,让步道不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潮涨潮落的变化符合乐清滨海的特质。通过设置步道能整合道路沿线原本孤立的口袋公园,时刻让周边居民享受到健康绿的生活,此处也成为了居民健身、休闲、社交的绝佳去处,公园内可行、可骑、可跑的“三慢系统”为居民在业余时间营造了一处新天地。同时,口袋公园和便民设施注入乐清海洋文化元素,用波浪、海洋生物及大海的颜等多种设计元素,丰富乐清记忆及沿途景观场景。
4景观植物设计专项
鉴于项目所在地依山滨海,在景观植物整体设计中充分融入海洋元素,设计时尊重原有海洋文化,以自然疏朗、大气简洁为风格,并依据地块不同的定位及功能,提取海元素及海文化为底蕴,展现乐清特的四季之美。考虑到六环路沿线地块属性,即有商业区、居住区,又有大片的农田和山林,其在
植物布局时注重疏密结合,从而起到保护与利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同时在对商业区和居住区等两大重点区域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以层次多样、彩丰富的乔灌草以及各观赏草为主,从而构成明快舒适的种植氛围。
在整体路的绿化景观上,秉承着一轴引领,四段联动,生态为先、四季如画的种植理念,以绿为脉,以花为的种植手法体现乐清四季分明的特。种植还注重疏密结合;重点区域种植层次多样、彩丰富的乔灌草及各观赏草,构成明快舒适的种植氛围。
宁康路至乐清互通为城市门户段,此段偏重秋景,秋季是植物季相变化最为丰富最美丽的季节。变化多样的秋叶,浓浓的桂花香和秋高气爽的天气都赋予了这个季节独特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壮阔的秋也丰富了车行及人行的景观。
金溪路至宁康路为城市商业段,此处以绿为基调,因考虑绿化内公共活动区域较多,特在小乔木及下木的选择上增加夏季植物季相,隔离带种植的紫薇、公共活动空间的园艺八仙花,以蓝紫调打造了一片夏季浪漫清凉景观。
东康路至金溪路的乐活宜居段,侧重春景,种植春日开花小乔木及花灌木,打造樱花、海棠片林,并与周边现状公园融为一体,以生态的形式将道路与周边绿地缝合在一起,本段内水域较多,以多种桥梁将整个慢行系统串联起来,春日里落樱缤纷,不管在桥上还是路边,都有明艳的春景为六环路增
添彩。
清远路至旭阳路作为自然生态段,其植物景观设计与其他路段存在巨大差异。首先,为了减少对现有农田和林地的影响,尽量采用“插花式”的布置方式,田埂间的农用道路上、晒谷场周围、居民的房前屋后均成为了设计师眼中的“香饽饽”,腊梅、桃花、红枫等观花、观叶内灌木与小乔木使该段景观更加绚丽多姿。
5生态廊道的可持续性设计
由于本项目新建绿地面积共计50万m2,如果按照城市绿化的养护标准进行养护,需要每年新增绿地养护费用近200万元,养护经费巨大,因此在设计时,景观的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可有效控制景观绿化建成后的养管费用,采用了部分低维护的设计策略,如优化植物品种、改善植物搭配等。
首先,在植物品种选择上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和低维护树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需要大量养护作业的观赏草坪,在部分需要设置观赏或游憩草坪的区域以混播草种代替单一草种,避免单一草种草坪出现季节性枯萎问题;道路两侧绿化内避免采用需要定期修剪的灌木,降低后续修剪成本。其次,采取分级布置的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要的节点,并简化线性通过空间,从而控制维护成本。最后,避免出现繁琐的搭
50 --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养老景观的人文关怀探究
刘玢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广西大学预科班摘要:养老景观的设计和规划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丰富,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养老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点,保证养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作为出发点,科学选择养老社区建设地址,合理应用人文关怀,以此为基础,有效提升养老景观设计水平。
关键词:养老景观;景观设计;人文关怀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养老景观设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养老景观设计工作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老年人创造出更加适合的生活环境。
1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分析
幸福感言
人们随着自己的年纪不断增长,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不断衰退。老年人在到达一定的年龄后,身体各个部位难免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无论是从生理或心理的角度出发,老年人选择外界环境,通常情况下会较倾向安静、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由于老年人在家庭结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老年人在心理方面逐渐走向孤独。在日常生活中,从心理上就会想要得到更多亲人、朋友及邻居等人的陪伴和关注[1]。因此,在设计养老景观时,将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此为基础,尽量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景观的个性化需求。
2养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2.1集体活动空间
规划和设计养老景观时,要有效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性、特点,还要综合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养老景观设计科学、合理。在养老景观设计中,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为老年人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集体活动空间是指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空间,一般情况下,是老年人可进行一系列大规模体活动的场所。如中心活动区域或健康体育运动公园等。首先,在设计中心活动区域的养老景观时,由于部分区域是集体活动空间中的一部分,所以需有效结合会所和入口等相关空间,合理设置中心活动区域。在设计景观时,阳光草坪的设计相对较好,视野相对开阔,老年人在中心活动区域内可以展开拳术、球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外围的
绿荫位置处,可合理设计座椅,为老年人提供可休闲的场所[2]。在设计景观的周边环境时,结合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各地区地理地貌特征,如设置水景广场、林荫场地等诸多景观要素,最大限度保证场地的使用模式更加丰富。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很难主动参与公共性的活动,中心活动区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被动式的参与机会。老年人在进入中心活动区后,可晒太阳、静坐或是闲谈等,也是另一种参与活动的方式。
其次,在设计健身环道相关的养老景观时。结合景观设计现状,其中一段是坡度为6%~7%的爬坡健身步道,在其中增设15m的缓冲平台。另外一段是坡度为1%~3%的放松散布型健身步道。不同类型步道的设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运动体验[3]。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种相对较单一的运动形态,导致老年人的膝关节、脚踝等部位受到严重损害。通常情况下,在养老景观设计中,每间隔500m的位置处,会设置路面标识,提示具体的运动距离。此外,无障碍休憩点也是养老景观设计中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在设计中,结合实际要求,与环路、运动场地结合,科学合理设置和应用无障碍休憩点。在每一个无障碍休憩点设置对应的靠背、带有扶手的座
配层次,减少修剪维护成本,植物布局采用大小组合,既丰富林冠线,又起降低了成本。
6结语
破解wifi将生态廊道与城市道路景观相结合,能有效降低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本,并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城市宝贵的用地空间,从而达到生态、建设两不误的目的。通过论述温州乐清市六环路生态绿地设计,总结和归纳其设计中凸显的生态理念。参考文献
[1]李一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20.(12):151-154.
[2]王振东.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10):137-138.
[3]齐周祥.现代生态园林城市道路建设景观文化特的设计探究[J]安徽建筑,2020(09):42-43.
(责任编辑韩峥)
51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