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大道快速路与市域线一体化规划局部设计
– 36 –
2019年5月 第35卷第3期(总第203期 )May.2019, V olume 35No.3 (Serial No.203)
温瑞大道快速路与市域线一体化规划局部设计
□ 叶剑亮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随着城市通道资源的日益稀缺,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建设与轨道交通系统普遍存在共廊道敷设的情况,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运输功能是规划设计的关键。以温瑞大道快速路与S3市域线为例,通过对城市快速路敷设形式的特点对比和温瑞大道快速路方案的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共通道的建设经验,提出了温瑞大道快速路与S3市域线共同道建设的多种形式,并综合考虑交通功能、沿线用地、景观性等因素,确定了温瑞大道快速路在帆海西路以北段采用与S3市域线路中合建形式,以南段采用东侧分建形式。
关键词:城市交通一体化;快速路;市域铁路;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400(2019)03-0036-04
Local Design of Integrative Planning for Expressway and City
Line of Wenrui Avenue
YE Jianliang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
收稿日期:2019-01-16
作者简介:叶剑亮(1986-),男,汉族,上海人,学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与交通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urban corridor resourc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expressways and the laying of common corridors in rail transit system generally exist. The key to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realize their transport functions. Taking Wenrui Avenue Expressway and S3 City Area Line as examples,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ying forms of urban expressway and analyze the plan of Wenrui Avenue Expressway,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domestic common passageway at pres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arious forms of common passageway construction of Wenrui Aven
ue Expressway and S3 City Area Line, and determines Wenrui Avenue by considering traffic function, land use along the line and landscap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The expressway is constructed jointly with the S3 metropolitan route in the north of Fanhai West Road and the southern section is separately built in the form of the eastern part.
国际象棋开局视频Key Words: Urban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Expressway; Rail transit lines; Comprehensive design
0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3]。城市快速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随着城市快速交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未来交通的骨干体系,而且他们都是规模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城市的远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实
现二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环节[4-5]。温瑞大道作为温州市区与南部县市联系的主要通道,近年来由于沿线高教园区、附一医院、万象城等大型交通吸引点的产生,现状温瑞大道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内道路现状级配不合理,骨架路网的不完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限制地区的发展。为了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最新要求,支撑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交通出行需求,城市快速路系统的
逐步建设十分必要[6-7]。城市快速路的特点是通行能力高、承担大部分中远距离交通,主要包括城市内的跨区交通和过境交通。而市域铁路线的特点是运送能力
大、承担城市大部分中远距离出行,在城市客运周转量中所占比重较高[5]。一般情况下,快速路的规划建设是避免与市域铁路线共用交通
走廊的,然而由于城市道路密度较低、快速路红线较宽、城市用地紧张以及早期城市交通规划经验不足等原因,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建设与市域铁路常存在共建部分[8-9]。因此,如何最优化地实现二者的运输功能,又能在城市用地、工程经济以及景观效果等方面达到较好的效果是本项目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温瑞大道快速路与市域铁路S3线的共建一体化综合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以确定合理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对未来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  工程概况
温瑞大道快速路是温州市规划快速路网“环+放射”系统中向南的重要射线,是温州市区与南部县市快速联系的重要通道。项目北起瓯海大道,南至朝阳新街跨线桥,基本沿现状温瑞大道线位,与温中路、南湖路、三垟大道、学府北路、南环线、金丽温高速、104国道、朝阳新街等主要道路相交,全长约5.5 km,包含高架主路和地面辅路、立交节点2处,平行匝道4对。S3线一期工程全线约35.8 km,是温州市域南北向一条重要的骨干线路。由于通道资源紧张,根据规划温瑞大道快速路与S3线一期工程
局部共线。温瑞大道快速路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及S3线一期规划设计方案(见图1)。
2  一体化方案设计分析
该项目设计中含有快速路与市域线共通道合建区段,协调市域线一体化建设是该工程设计的特点和难点,还需要做到方案的近期实施与远期预留相结合。
2.1  城市快速路敷设形式
从道路功能来看,快速路包含有全封闭全立交的快速系统和沟通区域路网的地面道路系统两大部分,即“快速路+辅路”模式。一般有“高架道路+地面辅路”“地面封闭快速路+两侧地面辅路”“地下快速路+地面辅路”等形式,不同组合形式的快速路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高架、地面、地下快速路都可较好地实现城市快速路快速交通和集散交通的双重功能,但是在对城市和环境的影响、占地和工程造价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见表1)。
2.2  温瑞大道快速路敷设形式分析
2.2.1 工程沿线规划路网分析
依据温州市道路网规划,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往南相交的横向规划道路间距较密,一般在500 m左右。
快速路主路如果采用地面快速路,主路上跨横向相交道路,则主路纵向起伏较频繁,对主线交通的影响大,实际上主线跨线桥的总体长度也是相当大的(地面段相对较少);反之,如果横向道路全部采用跨线桥形式,将不利于道路沿线的居民出行,对地块分隔明显,不利于沿线地块开发利用。
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沿线横向水系较多,主线快速路若采用地下快速路,匝道设置较困难,且瓯海大道快速路为高架形式,南白象立交也含部分高架,与瓯海大道和南白象立交的衔接宜采用高架形式,主线快速路如果采用地下快速路实施难度非常大。
如果快速路主路采用高架形式,主线与横向相交道路之间形成连续上跨立交,可保证两侧地面交通的沟通,快速路主线交通顺畅,占地也较地面快速路小,既保证了交通功能,又节省了土地。
2.2.2 工程沿线用地分析
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沿线规划用地以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用地为主,沿线地块有沟通需求,横向道路宜贯通。如果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可确保地面区域的交通功能,有利于沿线土地开发,并综合考虑方案的经济性,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采用“高架道路+地面辅路”的敷设形式比较合适。
2.2.3 城市快速路与市域铁路共走廊敷设的必要性
温州南部区域受山体限制,南北向贯通道路较少,而温瑞大道作为温州市区和瑞安主要联系通道,整
体线位较为居中。
快速路的建设将有助于扩展城市居住空间,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交通出行时间并不是相应扩大,甚至可以减少。能够进一步加强温州中心城区与外围的梧田、茶山等片区的联系,有效引导中心区人口外移至外围新城,促进新城的发展并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
,    ,
图1  温瑞大道快速路项目地理位置及S3线一期规划设计方案
– 37 –
– 38 –
的交通压力。
S3线是在中心城与辅城和外围组团之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市域铁路,是温州大都市区范围南北向交通走廊的骨干,是缩短主副中心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一核两翼三极多点”的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的需要,是支撑“温瑞一体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共廊道布置不仅具备可行性,还对两工程功能的发挥具有良好效益。
2.3  温瑞大道与S3线共廊道建设形式分析
根据目前国内的高架道路和轨道交通共通道的建设经验,1条高架道路和1条轨道交通共廊道时,有路侧分建、路中合建、路中分建这三种建设形式。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共廊道时,路侧分建、路中合建、路中分建均可较好地实现城市快速路和市域线的交通功能,但在建设时序、实施难度、用地、对沿线景观环境的影响、工程投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见表2)。
分析本工程沿线现状及规划情况,瓯海大道—帆海西路路段,沿线多为民宅,东侧分布有温州中学、温州总学新疆部,有抗噪声要求。西侧有瓯海区实验小学、万象城,两侧用地范围控制严格,用地紧张。瓯海大道—帆海西路靠近主城区,沿线开发强度较大,分布有万象城、附一医院等大型交通吸引点,属于客流密集区域,对景观性、车站服务水平要求较高。因此,该段宜采用路中合建形式。
帆海西路—朝阳新街,该段远离主城区,沿线开发强度相对较弱,用地条件良好,且受既有南白象立交、规划南环线跨线桥、既有南塘大桥控制,路中合建、路中分建实施难度较大,S3线宜采用东侧分建形式。
综合考虑沿线环境影响、用地情况、车站服务水平、利用现状设施、景观性要求等因素,该工程设计
可在瓯海大道—帆海西路段采用路中合建形式,帆海西路—朝阳新街段采用S3线路东侧分建形式。2.4  温瑞大道与S3市域线总体布置方案
规划温州市域铁路S3线沿温瑞大道走向,在东垟路—帆海西路段,采用与温瑞大道快速路路中合建方式布置。包括1座高架车站—万象城站,1个地下转高架区间和1个高架桥梁区间,总体实施范围约3.55 km 。在暗埋段,采用辅路地道与S3隧道合建形式,地道在上方,S3线隧道在下方;在敞开段,主路高架桥墩分开,基础在S3隧道下方;在车站段,采用“路中地面站厅+地道出入口”形式;在高架区间,采用一体化桥梁形式。
表1  快速路敷设特点比较
2013房贷利率道路形式地面封闭快速路+两侧辅道高架道路+地面辅道地下快速路+地面辅道
断面简图
开机不显示桌面图标快速路功能都满足快速路长距离大容量交通快速通过的要求
辅道功能能够集散道路两侧地块的交通
受地面快速路的隔离,只能保证主要相交道路的两侧沟通
辅道布置较为灵活辅道沟通较为灵活快速路和辅道的连接以平面出入口连接
以匝道连接
以匝道连接占 地占地宽
占地较一般地面道路宽7—10 m 占地较少
环境影响
路侧设置较宽的绿带后,交通噪声、废气尘埃对街坊影响较高架小
交通噪声、废气尘埃对街坊影响较大
采取适当的通风和除尘设备后,噪声和废气等对道路两侧基本没有影响(敞开段除外)
对城市景观和功能的影响与周边景观融和较好;但快速路交通空间对城市功能、两侧交通有较大的阻隔
结合高架桥景观设计可同其他城市元素兼容性好;道路两侧沟通较方便
与周边景观融和度较好;对城市功能的影响较小
造价
1.0亿—1.2亿
2.0亿—2.5亿
4.0亿—
5.0亿
注:工程造价都是指6
车道快速路每公里的单位造价。
– 39 –
3  结语
温州市温瑞大道快速路与市域线S3共建工程是温瑞大道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温州市规划快速路网“环+放射”系统的关键建设工程。该工程项目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协调市域轨线、立足网络、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考虑交通、人、环境和谐发展的设计原则,充分总结国内外快速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温瑞大道快速路与市域线S3共建段进行了一体化综合设计。基于现有快速路敷设形式,对温瑞大道的敷设形式进行了方案比选与确定,在此基础上结合S3市域线实际情况,对该共建段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分析,对市域线S3路侧分建、路中合建和路中分建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综合确定在瓯海大道—帆海西路段采用路中合建形式,帆海西路—朝阳新街段采用S3线路东侧分建形式。该一体化工程设计运用了地面道路、高架快速路、市域铁路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设计方法,考虑了地上、地面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较好地节约了城市土地占用量和工程土方建设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经济合理一体化设计目的。同时考虑了建设时序因素、交通综合规划以及景观效果,总体上实现了经济合理、景观环境效果好、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效果佳的目的。
表2  温瑞大道快速路与S3市域线分合建形式比选表
方案图示
建设时序/实施难度
景观/环境高架路影响轨道车站
工程投资
S3路侧分建
可分开实施,无实施难度
景观较差 ,环境影响较大
匝道平面不受影响,立
交层次低
无影响
较大
S3路中合建
基础、立柱及横梁需同步实施,实施难度大
景观效果好,环境影响小匝道平面受影响,平行匝道及立交层级高
车站位置需要
稳定,预留工程可能存在不
合理或废弃
较少
S3路中分建
五大银行可分开实施(车站位置难度大),实施难度大
景观较差 ,环境影响较大
匝道平面不受影响,立交层次高
车站无需预
留,但使用不
便利
该一体化工程设计经验对于减轻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压力,发展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岐. 地下快速路与轨交线路一体化的总体设计研究[J] .
上海建设科技,2015(3):1-4.
[2] 施海熔. 地下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一体化设计理念[J] .
中国市政工程,2015(1):1-3.
[3] 李昌科. 轨道交通工程、快速路与综合管廊结建的可行性
探讨[J] .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9):57-59.
[4] 刘迁.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快速路网络[J] . 都市快轨
交通,2000(3):9-13.
[5] 杨秀仁.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要点研究[J] . 都市快轨交
通,2011,24(6):18-22.剪纸的由来
[6] 夏淼磊, 谢军, 柳文新. 温州主城区城市路网容量需求分
析与规划建议[J] . 规划师,2014(S3):295-297.[7] 黄伟明. 温州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及对策研究[J] . 城市道桥
与防洪,2004(1):8-11.
韩综被指抄袭[8] 周华. 宁波市北环快速路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工程[J] . 交通
与运输,2016(6):47-48 .
[9] 袁胜强. 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工程总体设计[J] . 上海公路,
2012(1)
:4-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