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点亮游戏人生图标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句子: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4.“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6、从文中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8、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0.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1.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1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重点问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6、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说说他的意思,并说出一个反义成语。
7、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8、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10、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1、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12、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岳阳楼记》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2、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3、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或问:文中第二段中总写洞庭湖(或全景)景的是哪一句?)
4、 文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5、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6、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7、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8、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9、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10、《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排骨炖豆角的做法
12、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13、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的句子是 。
14、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
15、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
16、“进”指: ,“退”指 。
17、“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8、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19、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0、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1、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22、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2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2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25、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
26、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 ”,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7、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话: 。
坚持到底的名言问答题。
1、“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 。
2、“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excel 拆分单元格 4、与“百废具兴”的“具”用法相同的是同段中的“ ”字;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意思相同的是第二段中的“ ”字。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文中写景转入写人的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词是:“ ”“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
6、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明是“ ”,暗指“ ”
7、最后一段文字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
9、中心思想:
10.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11、.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12、.“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
14.“记”是一种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之意。
15.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16.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7.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18.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1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20.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2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透水混凝土价格是多少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小石潭记》练习题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 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 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什么书中毛病最多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