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沙坪坝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5.07
∙【字 号】沙府发〔2020〕19号
2022年新年祝福语图片∙【施行日期】2020.05.07 苏州大学专业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村镇建设
正文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3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促进我区乡村产业振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公历是农历吗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重庆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系列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引领、创新驱动”原则,以特产业集、特产业强区、特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以下统称“三特一品”)创建行动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示范带,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全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绿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全区“三特一品”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一)着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地理特、禀赋特、品种特、技术特、业态特,发展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产业,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培育3—4个优势主导产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公务员职业道德
(二)做精乡土特产业。按照“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要求,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农产品优势基地。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
(三)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农副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区工业领域重点培育。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个以上。发展适合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
(四)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地标”项目,培育“地域”产品,打造3条全域全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新机制,培育创建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镇街和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及物流配送能力全覆盖。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消费带动产业扶贫。
(六)推动建设智慧农业。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四大行动,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有效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一)强化区域统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山地特农业。开展特产业强区创建,形成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区级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平台,选好产业,做好规划。
(二)建设“一镇一特”产业强镇。发挥镇街上连区、下连村的纽带作用,建设特产业强镇。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街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
(三)促进“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做好村规划,发挥“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业
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园区、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一)拓展边界,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大力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
(二)拓展领域,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拓展“农业+”功能,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进农业种养融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产加销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
(三)拓展空间,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
全产业链建设,以特产业集、特产业强区、特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企业、网络平台为载体,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聚、多业态发展格局。
(四)拓展渠道,构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展合股联营、生产托管、租赁经营、产品代销等多种联结方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兴农,增强乡村产业增长力
(一)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全程标准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
(二)加快绿化生产。贯彻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行绿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增加绿优质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创建农业绿发展先行
区。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大力实施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三)实施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参与建立重庆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参与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四)提高市场化水平。立足大基地,对接大市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互联网+流通”,促进建立立体化营销模式。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田头示范市场。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
(二)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示范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北京知名美发店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区试点工作。总结“三变”改革试点经验,加强研究指导,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扎实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