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学法考试复习题
2016年公务员学法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经济特区的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地方的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在一些方面与宪法规定有所不一致。(×)
3、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5、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
6、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7、父母有赡养扶助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父母的义务。(×)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9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10、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要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11、不动产登记制度始于2007年的《物权法》。()
12、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应当加重或从重处分(√)
13、党员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应给予纪律处分。(×)
14、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规范和完善选举制度规则。(√)
15、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16、土地的使用权不可以转让。(×
17、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
的犯罪组织。(√)
18、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9、因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20、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某的信访事项已由国家机关受理,他在规定期限内向国家机关重复走访的,国家机关不予受理。()
22、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23、行政机关依法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自主决定是否将其行政处罚权委托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24、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不停止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25、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七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回族的生活习俗)
26、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7、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个体户吴某素有嫌隙,以吴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的财物。这种情形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
28、《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提出公务员主管部门要把法治知识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培训和年度考核范围。()
29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必须是正职负责人。(×)
30、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中,不包括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
31、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撤销其一切职务。
(×)
32、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向申请人收取一定数额的行政复议费用。(×)
33、行政机关处以后法院不得再处以罚金。(×)
34、某县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县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
照顾好自己
35、“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36在“七五”普法规划期间,要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
37、根据《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厢、隧道、站前广场等范围内设置广告、商业设施,不得影响导向、提示、警示等客运服务标识的识别。(√)
38、东莞市交通局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指导安检单位制定安全检查设备、检查人员等配备标准及操作规范。(×)
39我会好好的 歌词、根据《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安检单位依法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害公共安全危险品的乘客,应责令出站;拒不出站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40坚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41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陈某担任某市交通局局长,则陈某的爱人不能在该市交通局从事财务工作。(√)
4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进行审查。(×)
43某县工商局工作人员陈某认为某公司账目不清,要求该公司缴纳2000元。这种情形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44行政程序公开应当是全方位的,所有行政行为都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45阅读密级文件时,非经允许不得摘录或公开引用密级文件的内容。(√)
46田某主动交待违纪行为,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应减轻处分。(√)
47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
48刘某是某市市长,由于该市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该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对刘某的免职建议,在免职前该市政府应该暂停其履行职务。(×)
49县工商局局长李某因过失致人重伤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个月,则应当给予其开除处分。(√)
50胡某因旷工被工厂开除。胡某不服,提请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胡某对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二、单选题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B)。
A、《政务院组织法》                      B、《共同纲领》
C、《独立宣言》                          D、《法》
2、马克思主义称为“法律的法律”的是( D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3、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C )
A民主制 B共和制 C单一制  D联邦制
4、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 A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副院长
5、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A )
A出版自由
B教信仰自由
C平等权
D人身自由权
6、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C)。
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7、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数A立春祝福语发朋友圈)。
A、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B、国家为了监控、督促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C、社会力量的监督
D、政党、舆论、公民的监督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
A 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 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 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   
D 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9、党的十八大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C )建设纳入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
A. 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生态文明D、法治文明
10、遵守党的(A)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A. 政治 B、组织C、 人事 D、法治文明
11、对于上级党组织交办以及巡视等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处理,并在( B )个月内反馈办理情况。
A1  B3  C6  D12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
1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根据(D)制定的。
A、《宪法》 B、《刑法》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中国共产党章程》
13、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共产党党章》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14、下列不属于对党员纪律处分种类的是:(D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公职
15、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B)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A、三年          B、五年          C、六年          D、十年
16、党员有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应当合并处理
B、应当分别处理
C、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D、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7、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A 
A、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  B、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C、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届满未申请续期,由国家续回   D、应当至迟于届满前半年申请续期
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把(D)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A、人民众 B、司法队伍 C、公务员 D、领导干部
19(C)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四项基本原则 B、制定宪法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革命
20、领导国家反恐工作的最高机构是( B
A、中央政治局常委 B、国家反恐领导小组
C、公安部   D、中央政法委
21、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的(B )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315 B415 C215   D6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