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傅莹说:美国人失望了吗?
傅莹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当代中国外交领导,她是一个女性,但是她的刚强、果毅须眉不及。在这里评傅莹说,是在欣赏她对国家的忠诚,对形势客观深入的调查和判断,壶公评论想提出的是另外一个观点网关ip--一个哲学性的思考。
傅莹说,“5如何清除家里的蟑螂月中旬,我刚访问了美国,见了几位参众议员和资深教授,接触了7家智库,还与一些媒体人座谈,先谈谈印象。总的感觉,美国对华看法比较多元,释放的信号相当复杂。观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综合以论,傅莹说,“美国对中国深层的失望”,因为“美方所期待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带来政治制度变革’的情况没有发生,中国版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相反,中国取得的成功和增强的自信使中国道路更加不可逆转。”
一、美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失望了呢?
傅莹说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深层的失望,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个逻辑建立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上。分析东、西方文化,我们能够得出“合”与“分”两个不同的文化特性,政治哲学上也就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体现为共和与民主二类价值观--是在相互依赖中求得共同的生存条件,还是在排它性的民主中求得个人的幸福,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但是,从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即排它性的民主,我们当然能够明白美国人对中国的希望只能从它的角度看,从它的利益想,而绝对不会是从中国人的角度和利益说。应该承认,美国人对中国的希望从属于两个基本的目的:
其一,借中国之助以破解西方利益与其它打官司--如伊斯兰世界、东正教世界等等利益的纠结。这一点从16世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东方战略中已经开始,壶公评论在【沁园春--亚投行记】中以“西霸窥窗”句说明;
其二、迫使中国成为美国利益的贡献者,如日本,事实上这是殖民主义的一类变种。中国近代史对现代的中国人并不陌生。
从上述两点看。美国人对中国应该是失望的,尤其是习时代,中国已经明白地背离美国的期望值,而且有分庭抗礼之势,例如在军事上与俄罗斯有发展类同盟之势,在经济上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支承起亚投行,在政治上与美国的西方盟友有更深入的交融。美国人对中国怎么能不失望呢?
美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失望了呢?
壶公评论是以文化形态史学观评论美国对华政策的,于是常常能够看到美国人的“班门弄斧”,关于当前美国的“失望”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予以理解:
其一、以美国人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分析世界,这是行不通的。
近年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裔美国人法兰西斯-福山和他的两本书《历史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他把美国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观来鼓吹,提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于是有了“历史的终结”。
在【汤因比与中华文化(前言)】一文中,笔者是把法兰西斯-福山作为文化形态史学论者看的,但是从他的这两本书看,他还很不成熟,因为既然以文化形态论史,文化形态就不可能是唯一的,历史也不可能终结,如果是,人类社会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这一个结论是与事实不符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失望也证明了这一点。
汤因比注意到福山型的人物,他写到:“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
的影响。”他认为,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只能是徒劳的”,美国人曾经对中国变革寄以的希望及于现在的失望其实就是福山理论的实证。
其二、美国文明与中华文明并不在同一个层次:
汤因比写到:“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即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个极端上的全人类,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人类。”因此他以文明的区别把人类分为五个社会。不过笔者认为,以人类社会主导性的文明说,人类应该分为两个社会即存在于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华文明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而美国的新教文化与俄罗斯的东正教都只是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子文化,与中华文明并不在同一个层次。
为什么子文化的美国文化能够挑战父系文化的的中华文明?其原因即在于美国文化具有的变革性可以代表老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又在于各个文明发展过程的波折性。
对于近代世界而言,基督教文明有盛气凌人之势;但是对于更为长期的历史而言,各个文
明的演变并不改变其自身的轨迹,正如汤因比所言:“具体说来,这一个品种的社会的面貌自从我们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以后就是稳定的。在为了生存所进行的斗争里,西方社会把它同时代的社会逼到了墙角,而且它的经济和政治的上升过程中,把它层层绑缚起来,可是它还未能在它们的不同文化方面解除它们的武装。它们虽然被压抑得很苦,它们的灵魂却还可以说是它们自己的。”
汤因比又写到:“如果拿每一个个体的大小来讲,文明社会却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大多数原始社会的寿命是比较短的。地理面积是比较少的,包括的人数也比较少。”以此论,幼稚、原始的美国文化挑战长寿、人口众多的中华文化,当然很可笑。
开家政服务公司汤因比把这一类笑话归因于:“西方文明在物质方面的世界性胜利而产生的假象。”但是假象终究是假象。美国当然会长大的,因为有中国这样的老大在示范,只是现在的美国还只是一个孩子。
其三、进入类晚清衰变周期的西欧基督教文明:
有意思的是,本年度6洛克人x8图文攻略月1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对张维为教授的采访,张教授指出:西
方不少媒体和批评人士对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歪曲,让他想起了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问中国的情景。在那时,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异国使节面前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展现着中国版的“历史终结”论。如今,西方民主“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事情难道正在发生反转?这一命运似乎降临到了西方头上:西方正在变成傲慢的“乾隆”?
其实不仅仅是乾隆,深受西方崛起的侵扰和影响的晚清社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出现多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其核心只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种坚持一旦崩溃,整个中国社会又陷入对西方文化盲目的模仿,这种盲目直到现代才有一些先觉者那里得到改变,中国社会逐渐回到中华文化自身。
把中国社会近代的演变作为一个参考系,西欧基督教文明很可能重复这样的路径,而最为保守的美国也将从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先进者转化为落伍者。这一点,从亚投行的响应上看,也能看出端倪--英、法、德的加入与美国的抵触是西方发展序列的一次重组。
二、两岸猿声啼不住:
傅莹说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深层的失望,这是不合乎逻辑的。中国没有出现中国版的“戈尔巴
乔夫”,但是中国出现了“”;中国的国家没有出现苏联式的分崩离析,但是中国文化已经走进功利主义的牛角尖,中国道德已经分崩离析。去了“戈尔巴乔夫”来了普京,文化不灭国家不亡;而文化沦落、道德崩析,国家又何以自立?观于此,美国人又何必失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