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
1、前言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许多国际知名人士都以自己的观点表明了这一点,对南非解除种族歧视政策起决定性作用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一句“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令体育界中人沉思良久,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在世界的五种通用语言——
—金钱、政治、艺术、性爱和体育中,体育尤其引人入胜”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体育人。在我我们祖国在各个领域都有长足进步的今天,体育更是站在了“潮头”,我国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高,作为体育人的我们,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个体育文化人,做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体育文化人。
2、体育是一种文化
把体育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体育的价值。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和气功,是最能体现体育的文化价值的。武术分门派,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练气功需要宁静淡泊,涵养性情。这些都有浓郁的伦理道德彩和教育作用。武术可以打擂台,有竞技比赛的作用。武术和气功可以健身,可以娱乐,可以治病,可以表演,甚至还可以成为职业。从这些意义上说,武术和气功在体育文化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3、体育人的文化
3.1、体育人的文化的定位
(1)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人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人的全面素质主动地创造性地得到提高。其中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重于物、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强调一切为了人,彻底打破把体育人才当作运动机器甚至是政治工具的观念,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注重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使体育人才能够胜任体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使我国教育目的不仅体现社会的期望,而且更强调和体现了体育文化人的主体地位和最终目标内容。(2)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在体育教育中有凸显的作用,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主动性、团结友爱、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的意志品质和稳定心理素质,又可开发学生的思维,并可在不同的体育练习中和体育欣赏中,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使体育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既全面发展、又有独立个性的社会有用之才。
3.2、体育人的文化的文化内涵
那么,什么是体育人的文化?体育人的文化决不是“体育+文化”的简单复合体,而是将学习体育专业技能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优秀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体育人成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既能全面发展,又有独立个性的社会有用之才。
(1)体育文化人与德育体育人的文化蕴涵着巨大的道德力量。
忠勇爱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着与坚韧。在这样的道德力量的感染、熏陶下,就会形成阳刚的、蓬勃向上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素养一旦形成,在事业中就会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一个民族如果形成了这样的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2)体育人的文化是知识与素养的有机结合。
交通运输类专业体育知识技能、历史、哲学、文学、语文能力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都应该属于体育人的文化范畴。人文素养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一个具有人文知识的人,不见得就有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是通过获取得到的,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素养是通过人涉猎了文、史、哲知识之后形成的教养和修养,是深入人骨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人在涉猎了文、史、哲知识之后形成的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在人的举手投足间。知识的获取是容易的,素养的形成却需要时间。
(3)体育人的文化是优美和谐的文化。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无论是绿茵场上的拼抢,红地毯上的翻腾,抑或是碧水中的劈波斩浪都是动与静、刚与柔、力与美完美和谐的统一,既充满活力,又不失规范;既充满竞争,又不失礼仪。体育凝聚人心、强健体魄、振奋精神、愉悦身心、解手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4、相关概念界定
4.1、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是民族团结和民族友好的
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
□陈顺杰(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体育文化因其操作性和通用性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辐射力强等特点而格外迷人,广大体育界的人士对于掌握和弘扬体育文化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何为体育文化人,如何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
关键词:体育民族情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人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19)-01-JF诘责是什么意思
152
纽带。民族气节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自豪感或自卑感的产生,与整个民族的地位、成就、命运有关,也与一个人对本民族的态度和认识有关。而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广泛的理解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教育和培养人,使人成长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方式、身体健康、身心和谐发展的对民族进步有推波助澜作用的人。
4.2、体育文化人
“体育文化人”是一个人才培养理念、一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形象表达方法,具体地说“体育文化人”是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运动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育专门人才。肩负着名族体育事业进步与发展的使命,要将民族情感铭刻于心,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辱,我们身后站着的是整个民族的体育事业,这需要我们所有体育人的共同努力。
5、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
5.1、要求2022年中秋高速免费
“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在我们过去常提的体育人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提出了“丰富其知识”的要求。我国的体育教育以前是体、教分离,现在“做体育文化人”的提出,正好可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做体育文化人”的号召将使我们体育人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有我们的运动技术文化、民族体育文化、国际体育文化等方面得到加强。
5.2、人才培养理念
体育科学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形成这样一个理念,设计这样一个目标,来约束和凝聚大家,这对教育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很重要。把“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嵌在醒目的位置,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这样能够时刻鞭策、激励师生!让我们在体育这一领域越走越远,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把这种理念上升到民族高度,作为新时代的体育人,我们应该肩负这样的使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体育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的发展文明程度。所以,作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体育人,我们当仁不让更应该做一个体育文化人,一个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
5.3、现实意义
“做体育文化人”本身很有哲理,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概念包括了体育,但是现在现实
往往又把体育和文化分开了,好像搞体育的人就没有文化,文化人没有体育,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所以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既反映了客观规律,又是对我们现实的一种引导。这对搞体育的人来讲,至关重要!同时强调了文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志早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大声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那么把这两句话理解到现在的体育当中翻译就是“厚泽博学”。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学体育的人,本身就要做一个体育文化人,而不是大众所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整个标签不应该打在我们体育人身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撕掉这个“落后”的标签,而给体育人重新定义,那么就是“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社会上部分人对我们搞体育的人有偏见,这是比较偏激的,因为从我们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我们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多学科交叉,不仅纵向发展,涉及学科之多,而且也向横向展开,多学科知识交叉教学,其中主要的有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还有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等等。体育本身就是文化,体育不能没有文化,如果说体育没有文化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没有文化,体育是一种野蛮的东西。所以说“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是个非常好的理念,可以提高体育的档次,提高体育功能。也可以让我们的学术研究方向迈入新的高度,让我们的国家民族从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大国。
“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这种理念首当其冲针对的是体育大学生的培养。从大学的功能的来讲,第一任务就是要培养有文化的人才,大学里传授的是文化知识,然后学生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发现问题,回族油香
解决问题,从这一点来讲,“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是从体育专业特殊性的角度强调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为体育专业的教育机制和学科建设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对文化知识重视程度堪忧,学生缺少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所以在体育这个领域里,体育人对知识学得比较弱化。而“做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则需要我们既重视专业技能的发展,也要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补短板,补文化知识这块短板,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民族的体育建设添砖加瓦。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文化人,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地做人,也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体育人。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始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绝不可自由散漫、放任自流,更不可凌强欺弱、横行霸道。
6、结语
所谓文化人则要体现在知识丰富和举止文明上,故要求我们必须博览书,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养。要做一名优秀的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应该尽可能的吸收多学科的知识,除了精通专业技能外,还要全面的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在实践中积极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把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创新能力,为推动体育事业的腾飞做一分体育文化人应做的义务。最重要的还是要用我们的体育文化来感染社会,来影响社会。
培养新世纪的有民族精神的体育文化人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彻底打破脑
、体分离的必然趋势,有民族情感的体育文化人是兼有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上忍
[1]胡小燕.论解构主义服装中的民族情感[D].苏州大学,2016.
[2]卜爱华.论体育文化人[J].体育文化导刊,2008(07).
[3]著.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
[4]王智慧.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体育教育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01月上
PHYSICAL EDUCATION
1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