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
十大禁书文本分析 |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的故事,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全文共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第1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
教学重点 | 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1.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正确读写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长江、珠穆朗玛峰、海南岛风光、雾凇)学生观看图片,说说每幅图代表的地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说。
预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看不尽的壮美河山,也有赏不完的人文胜迹。你们最想去哪里看看?(生各抒己见)你们为什么想要去那里看看?(生各抒己见)有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小朋友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吧!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我多想去看看)并朗读,学生小声跟读。
1毫秒3.引导发问,理解课题。
预设:“我”是谁?“我”想去哪里看看?“我”想去看什么?“我”为什么想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会认的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结合课文反复认读。
3.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简介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新疆、新疆天山、雪莲。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指名认读、齐读、自由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
多想 告 诉 北京 天安 门 广场 非 常 壮 观 |
(2)隐去不带拼音的生字,并打乱带拼音的生字的顺序,指名认读。
(3)指名将带拼音的生字按读音归类,并对比朗读。
前鼻音:安 门 观 后鼻音:想 京 广 常 壮
平舌音:诉 翘舌音:常 壮
(4)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字形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部件。
京:京字头(亠)+口+小 安:宝盖头(宀)+女
观:又+见 期中考试家长评语 想:木+目(相)+心
②熟字比较。
诉——听 厂——广 门——们 壮——士 想——相
③编字谜识记。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再次见面——观
◇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广
◇上边高,下边小——京 ◇有口就问——门
④熟字组新词。
告:告诉 广告 公告 京:北京 南京 京戏 门:大门 门口 门卫
广:广大 广场 广阔 牛肉汉堡包的做法常:非常 萧蔷整容前后 经常 常常 壮:壮丽 壮观 壮美
(5)(课件出示文中的短语)指导朗读。
弯弯的小路 立冬的祝福问候语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新疆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①短语中“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的”字前面的修饰词略重读。
②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
③指导多形式对读练习: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
5.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上下结构。“人”的撇、捺要舒展;“云”字藏下面,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独体字。上面一个“土”,下面一个“ ”,两竖分开写,均写在竖中线上。
左右结构。书写笔顺为:竖、横、提、撇、竖弯钩。注意第三笔提略往上倾斜;竖弯钩起笔比竖稍高一些。
上下结构。第一笔点在正中央,下面一横较长,“口”稍扁一些,和长横保持一定距离;“小”的左点和右点相互对称,宽度与长横差不多,使整个字站稳。
独体字。首笔点落在左上格。“门”要上下一般宽,放在田字格中间,方正挺拔。
独体字。第二笔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三笔先竖再撇,保持整个字的平稳。
(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交流、评议。
(4)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如:
会(开会)(会面)(会见)(大会) 门(大门)(开门)(门口)(出门)
走(走开)(走来)(走动)(行走) 北(北京)(北方)(东北)(西北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现在我们会认、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之中,再去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后交流: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同一个人。虽然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少年儿童向往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第1自然段是以新疆小朋友的口吻写的,第2自然段是以北京小朋友的口吻写的。)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新疆天山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
第2自然段: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的天山看洁白的雪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