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一九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第一一九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大学部门面试问题rán fàng     zhǒng zhàng     jì mò     qiū yǐn
pái huái     pì jìng     chè dǐ     xī shuài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掺(he)       (jù) 藤(màn)       鸿毛(hónɡ)
B.鸿(hú)       晕(xuàn) 褛(jiān)     (huái)
C.收(liǎn)   (nanɡ) 夷(bǐ)        (yú)
D.蜜(jiàn)   (shū) 演(yì)        (yē)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报酬       趔趄       弥慢       载誉而归
B.遵守       渴望       急燥       各抒己见
C.碧宵       帷幔       屋脊       气焰嚣张
D.缝隙       蟋蟀       叱责       妇孺皆知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难道鲸不是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吗?(反问)
B.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拟人)
C.他有工具吗?没有。(设问)
D.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比喻)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B.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对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讲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和否定。
木兰诗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散文《左传》《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其中“传”字与《史记》中“列传”的“传”字意思不同。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 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张孝祥均为豪放派词人。
C.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语言艺术大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京味”十足的市民生活,如小说《骆驼祥子》、剧本《四世同堂》等。
D.《门槛》《哈姆茁特》《丑小鸭》《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屠格涅夫、英国的莎士比亚、丹麦的安徒生、美国的欧•亨利。
下面的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备的。
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李湘前夫是谁
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这是求知的阶段,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唯在________,江南江北,________;
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用名人名言或诗词名句填空。
(1)“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理智的人善于接受不中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
(2)北魏的李谧曾拜孔瑶为师,刻苦学习。后来,李谧的学问超过了老师。这真是“青,___________”啊!
(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应该大胆改革,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不必法古;苟周于事,_________”。
(4)郑燮把坚贞不屈赋予给了竹石,就有了“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样,于谦把人的品格和志向赋予给了___________,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
口语交际
平平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平平,你真爱美呀,我刚晒的被单上也锦上添花了。”
刘阿姨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平平,你会怎样幽默而不失真诚地回答刘阿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敞,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堂屋敝(      )       (2)吾将(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三娅
14、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________”的德行。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下面是端午节期间南阳的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华山三日游”时查询到的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合肥土特产>陈冠希英文名
南阳
6月20日
20℃~32℃
6月21日
23℃~30℃
6月22日
20℃~34℃
华山
6月20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
10℃~15℃
6月21日
阴,有阵雨
8℃~13℃
6月22日
多云转晴
10℃~13℃
77.小明的出发地是_____目的地是______。
17、从天气预报表格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地端午节期间的天气信息,分别是_____;_____。
18、根据这个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求助,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些紧急求助的电话号码。下列电话号码按火警、治安报警、交通事故、医疗急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119 122 110 120    B.122 110 120 119
C.119 110 122 120    D.119 110 120 12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抬起头来做人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他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只是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    (量力而为     尽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A】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数额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B】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出的、自己    (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的价值。
20、文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21、结合第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肯定比500小,但在第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这是从文中摘出来的语句,应该放在文章的【A】处还是【B】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_________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不断长高、长大。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
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
作文提示与要求:
(1)请以“我懂得了__________”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