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毕业语文质量模拟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毕业语文质量模拟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下列每组中都有一个字音或字形不正确,请出来,并改正。
(1)僵硬(jiāng)   联系(xì)   凄惨   花雷       (      )改为(      )
(2)珊瑚(shān)     曲折(qǔ)   辩论   沮丧       (      )改为(      )
(3)绚丽(xuàn)   漂泊(bó)     阻栏   花圃       (      )改为(      )
(4)踉跄(qiāng) 磨坊(fáng)   耽搁   骆驼     (      )改为(      )
下面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quǎn) 陷(āo) 机(zhòu) 初(xún)
B.蝈(ɡuō) 面(huó) 关(yā) 默书簿(bù)
C.绳(jiānɡ) 乱(pàn) 结(qiónɡ) 沫(tuò)寒衣处处催刀尺
D.子(zhēn) 木(jī) 水(qí) 学(yì)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承诺       间隔     隐蔽     不计其数
B.失衡       纠缠     罕见     小巧玲珑
C.长辈       刊物     边疆     难以直信
D.圆圈       懒惰     眉梢     不屑一顾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
B.《石灰吟》是清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墨梅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建立
A.春节期间,公安机关提醒广大众,对“假红包” “购票钓鱼网站”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切忌贪图小便宜而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B.美国军舰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进入中国领海,是对中国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
C.随着长株潭城际铁路的通车,将使市民们的城市生活更为便捷。
D.2016年起,长沙市几乎所有的公办高中将禁止招收任何形式的择校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若缩句,应该是:“肚子里冒着香气。”
B.“妈妈……我……我……撒谎了。”句中省略号表示“我”说话断断续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句中斜线表示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D.“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如果转述蔺相如的话,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更不会怕廉将军。”
小明准备做一份以“初识鲁迅”为主题的手抄报,想摘抄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村边的那片竹林,从此不再寂寞了。除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除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
绿的叶子
花的衣裳
妇女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
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2018 年,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 76 岁。他曾经表示:必须警惕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对此,某校六(1)班同学对”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为正反双方分别写两条观点。
正方(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反方(人工智能弊大于利)去澳大利亚留学
例:智能机器人实时监护人类的健康,
延长人类的寿命。
例: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
1、_________
3、_________
2、_______
4、__________
根据语境,用名人名言或诗词名句填空。
(1)“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理智的人善于接受不中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
(2)北魏的李谧曾拜孔瑶为师,刻苦学习。后来,李谧的学问超过了老师。这真是“青,___________”啊!
(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应该大胆改革,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不必法古;苟周于事,_________”。
(4)郑燮把坚贞不屈赋予给了竹石,就有了“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样,于谦把人的品格和志向赋予给了___________,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
综合实践活动。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端午节。请你结合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_________。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出了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3)根据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补写一个与内容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届奥运会时间文言文阅读。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②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射者折矢③弃弓,誓不复射。
(选自《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付:交给   ③矢:箭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付子_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20岁及以下
2130
3140
4050
5160
60岁以上
打包比例
38.6%
43.2%
56.5%
58.7%
53.1%
怎么查qq聊天记录56.5%
浪费情况
16.1%
12.6%
13%
10.3%
11.6%
10.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渠道销售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心细如发,爱子如命。夏日,在你读书困倦时,他会悄然走到身边shān shàn)起习习凉风,夜里他会不断地来到床前,看你有没有睡好,会不会被蚊子叮咬;冬天,他总是摸摸这摸摸那,看看屋子会不会透风,被窝里是不是暖和,还会小心翼翼地把你那伸到被子外的手脚塞进被窝。
有一次,我随宣传队去外县参加全区文艺调演,那是我第一次zhēng zhèng)脱父母的怀抱出远门,大概出去了一周,好不开心。可是我后来听说,父亲几乎天天落泪,望眼欲穿。当我回家一眼看见父亲头上扎着一方手帕,眼kuāng kuàng)湿润地倚靠在家门口时,我禁不住流下了酸楚的眼泪。父爱竟是这般地痴迷和沉重,如此地柔情似水。在我记忆的屏幕里,永远清晰地定格着父亲辞世前父子相拥的那个悲情的瞬间。记得父亲去世前的那一刻,突然用尽他最后那点儿力气抱住了我的头,干裂苍白的嘴唇喃喃地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便极不情愿地垂下了他那双辛劳缝纫了一辈子的双手。
父亲是个爱得很讲究的人,小时候我伤风感冒有个咳嗽时,每当我咳一下,他都要跟着咳一声,用他的话说这样才可以把感冒尽快传染给他。宁愿自己受罪,也绝不愿让儿女们受
苦,这就是博大的父爱。他很讲究“口忌”,哪个孩子如果嗓子“哑”了,他不让说“哑”,而说是“瞎”了;哪个孩子生病,他总是不让说“病”字,而是说不舒服。至爱莫过培育。父亲从小没念过书,因为没文化不知道受过多少窝囊气,因为不识字不知道吃过多少哑巴亏,于是,他一直认定一点,就是砸锅卖铁哪怕沿街乞讨,也要让子女们上学受教育。记得那年高考我因为差个几分而落榜,父亲没mái mán)怨没指责,但我常常看见父亲独自抹泪,独处伤神,那无言的父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做儿的心,父爱,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温情和感动,也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愧疚和感怀。
20、在横线处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0、用“√”给文中加点的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2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望眼欲穿:_________________
落榜: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一自然段通过对父亲的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
24、文章叙述父亲做了哪些令我感动的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