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第12卷第5期2021年03月
Vol.12 No.5March  2021
49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5G 时代,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合计5G 用户已突破1.5亿。随着大数据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互联网成为资源信息共享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向各个行业爆发式渗透。与此同时,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渠道多等特点,成为突发事件传播与发酵的重要媒介。突发事件是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潜在不可控因素之一,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探索期,因此,在理论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相比发达国家存在不足。而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
衍生影响力不容小觑[1]
。正确地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
二、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P.戈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New Media”
(新媒体)一词。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罗斯托报告”中,也多次提到“New Media”一词的概念[3]。熊澄宇指出新媒体“是以
互联网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数字化传播媒介”[4]
哪种面膜补水效果好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网络表达对突发事件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具有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情绪及态度的总和[5]。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传播速度瞬间化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从微博营销号或等新媒体平台开始爆发,新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体,这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话题讨论中。这些平台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交流更是方便、无地域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突发事件热点推向全民。大量的和营销号进行转载,以最快的速度扩散网络舆情。(二)传播范围广泛化
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梁瑛楠1,张丽颖2
(1大连工业大学 基础教学部,2大连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且为网民参与社会、表达主体意识提供了载体。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并经过网络发酵后,网络舆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舆情的应对也将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在分析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媒体平台、网民及政府的角度,提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怎么看电脑是32位还是64位关键词:新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049-02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影响范围非常广。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大平台利用网红效应使和微博成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汇集地。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更多元,互动性更加明显,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也更强。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恰恰是以新媒体为平台,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病毒式”和爆发式扩散,导致影响范围扩大。(三)传播主体多元化
这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主体多元化方便了突发事件的全民式传播,传播者在发布信息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汇聚于文字之中,逐渐形成多元化信息平台。在全民传播时代,主体多元化促进网络舆情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主体多元化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进入互联网平台的门槛低,普通用户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突发事件的真实想法,形成网络舆情。(四)传播导向极化发展
毒句
王雯雯认为新媒体平台造就了“意见领袖”的产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多数网民的想法及态度[6]。韩少春采用“羊效应”阐明了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网民可能存在从众心理,有很多网民并不清楚整个突发事件的始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思想或者首因效应的影响,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结果就是大批网民出现过于偏激或错误的言论。并且,在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可能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形,尤其是在居心不良的人的炒作下,制造产生大量的网络谣言,甚至出现舆情二次发酵等严重的次生灾害。
三、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问题(一)新媒体平台审核及管理有待加强
1.新媒体平台信息审核机制不健全。由于新媒体平台数量激增,在互联网上人们自由言论,大部分平台并没有要求用户实名,再加上网络信息传播把关意识弱化,对网络舆情的审核不够严谨,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措施。这导致不少网民轻信谣言,借助新媒体英雄联盟攻略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监控体系构建研
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0BGL041
50
基金课题
平台发酵,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及时阻止错误或不符合事实信息的传播,从而打造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
2.新媒体平台缺乏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经验。新媒体行业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平台对网络舆情的应对管理缺少经验,无法把握舆情发展方向,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错失最佳引导时间。(二)网民知识水平及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和增强1.网民整体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近10亿人,庞大的网民规模决定了我国新媒体行业具有复杂性。网民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接受教育水平并不统一,网络平台并不受知识水平和学历的限制。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容易受自身喜好的主观影响,缺少理性判断,盲目从众,从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带有偏激彩。
2.网民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网络是高度自由化的平台,由于新媒体平台管理存在漏洞,加上网民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认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一些网民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散布谣言,制造社会恐慌,不少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缺乏了解,很容易被主流观点影响,缺乏批判性思维精神,被不实信息误导,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淘宝卖东西
(三)政府舆论监控及引导支持力度有待加大1.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行业的管控。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突发事件经过平台的发酵,由此产生的网络舆情数见不鲜,如果政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很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2.政府需要加强对网民的科学引导。新媒体行业的兴起,方便了网民表达自己的立场。大数据时代,人们只需要指尖移动便可知晓天下大事,并表达自身意见与态度。如果缺乏对网民的科学引导,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一旦信息披露不及时,媒体报道上存在延迟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影响网络舆情的整体走向,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四、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建议(一)加强新媒体平台的自我管控首先,新媒体平台应完善自身的预警和管控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检测技术,增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经验。当公共事件突发时,要制定好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应加强新媒体用户的关系网建设,其目的不是监视他们,而是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管理,有利于在突发事件发
生时积极引导舆论[7]
。最后,应该提升相关平台信息监控的严谨性,提倡新媒体平台实名认证,加强平台对信息的把关,减少谣言的传播。(二)注重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首先,要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其自律
能力,网民要做积极的信息传播者,理性发言,冷静
思考,做到谣言止于智者。其次,网民要知法守法,做网络秩序的自觉遵守者。虽然网络环境是虚拟空间,但是网民的言论却具有现实影响力,因此要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最后,网民要提升整体素质,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终身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低俗内容,同时还要洁身自好,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三)完善政府对新媒体行业的引导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之间的交互性也增强。网络舆情的突发可能引发另一个网络舆情,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因此,政府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公平公正维护网民信息权利。其次,要把握引导舆论走向,不断提高公信力。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出现时,把握主导权,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发声,遏制谣言蔓延,从而保证网络
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8]
。最后,要重视网民的意愿,提高公众参与度,忽视网民意见只能使政府处于舆情监管的被动地位。
五、结语
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同时注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科学分析,从而客观准确地反映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吴泽.自媒体环境下突发网络舆情及其应对研究
千克和吨的进率是多少
[D].合肥:安徽大学,2016:1-2.[2] 孙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困境与出
路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1-3.[3]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
点[J].探索,2006(2):134-138.[4]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
界,2006(7):7-11.[5] 刘小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及导
控[J].山西青年,2020(17):6-8.[6] 王雯雯.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回应问题研究
[D].开封:河南大学,2019:24-25.[7] 刘东业.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控
制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1):20,27.[8] 张一,郭师玮.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
舆情控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6):52-53.作者简介:梁瑛楠(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张丽颖(1998—),女,河南陕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