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加剧,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各级政府面临着依法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艰巨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快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步伐,相继出台了应对有关突发事件的单行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30多部,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和应急法制建设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不够充分、有力。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臵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教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五是,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有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还无法可依。近几年,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突发事湛江娱乐
件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
法。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务院法制办于2003年5月组织力量研究起草这部法律。在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全面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研究借鉴国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讨论修改,于2006年6月提请全国人人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修改,于今年8月30日全票通过。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
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的内容: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梦见大便失禁防脱洗发水哪个好当前,我国应对来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突发事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大
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臵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
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和立法的根本出发点。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政治要求。政府在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对的整个活动中也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它负有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职责。近年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组织、实施和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颁布了大量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开展和有关体制、机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效能,有必要加以规范,使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臵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增强全社会
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团结。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重申,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臵突发性事件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众安居乐业。党中央关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体制建设的重大决策要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一体遵循的行动准则,就必须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化、规范化、法制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适得其时。
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
中秋国庆双节祝福语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施行,对于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九月九重阳节经典句子
四、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
隐蔽的角落最后结局1、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是整部法律中最重要的一个制度,也是涉及条文最多的一项制度。本法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共二十条,几乎占全部条文的三分之一。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包括如下具体内容:
一是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制度。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性制度,主要包括:①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②基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③基层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④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二是隐患调查和监控制度。这是最重要的预防制度,主要包括:①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②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矿山、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和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都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隐患排查。③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基层组织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三是应急预案制度。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方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计划和步骤,也是一项制度保障。预案具有同等法律文件的效力,比如,国务院的总体预案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国务院部门的专项预案与部门规章有同等效力,省级人民政府的预案与省级政府规章有同等效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