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而获得政治独立,正在逐步发展的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现在约有130多个,陆地面积约占世界的1/3,人口约占世界的3/4。
一、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各异,收入水平不同而形成类型的差别。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结构和资源可分为:农矿原料生产国、石油输出国、出口加工国、综合发展国。高薪
农矿原料生产国,占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属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大多数原料出口国严重依赖于农矿原料的生产和出口,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农矿原料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非洲的科特迪瓦素以生产和出口咖啡、可可闻名于世,整个国民经济依赖于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1989年经济结构的构成,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工业占24%,服务业占39%。非洲的扎伊尔以生产和出口铜、黄金、钻石和其他有金属驰名于世,它的经济结构构成,1989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30%,工业占32%,服务业占30%。一般说,原料生产国农业、产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占30%以上,在出口中占70%以上。近年来,原料生产国的生产和出口呈多样化趋势。
回收站恢复
汶川地震伤亡石油输出国。它们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生产和开采石油,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当前大量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约有20多个,其中有13个参加了“石油输出国组织”。1976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1.3%,出口量占世界的84.4%。进入80年代以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1980年石油产量比重占到45%,出口量降至75%。石油输出国经济的特点是单一的石油出口型经济。自从1973年开展石油斗争以来,石油输出国收回了石油资源控制权和石油价格制定权,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强。80年代以后,石油输出国大力改变严重依赖石油生产和出口的片面性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逐步形成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道教名山出口加工国和地区。自6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异军突起的就是所谓出口加工国,即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半制成品、设备,加工和组装成工业制成品,再出口。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四小龙”属于这种类型。当时约有10个这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加工国和地区鼓励出口,以出口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从而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综合发展国家。如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它们拥有资金、人力、资源和市场等优越条件。印度有9亿人口,占世界第二位,资源丰富,有比较高的工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也较高,科技人员人数仅次于美、俄,居第三位。这些国家依靠自己的优势,既发展农业,又发展工业,既发展内需工业,又发展外向型企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人
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不高,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00多美元。
按收入水平分类,可分为低收入国(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10美元以下)、中等收入国(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610~7620美元之间)、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7620美元以上)。
低收入国1990年约有51个,其中包括最不发达国家。1981年联合国规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是:(1)按1976~1978年期间平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低于250美元;(2)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比重在10%以下;(3)全国人口中识字率在20%以下。1981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确定这类国家有31个。1991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宣布,最不发达国家已增加到47个。最不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近5亿,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5。1991年的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亚洲9个,非洲32个,拉美1个,大洋洲5个。1980~1990年间,这些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2.5%,1990年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3%。
碳粉盒中等收入国共有94个国家。在中等收人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一批迅速地、成功地进行工业化,并在制成品输出中所占比例迅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东亚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97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这些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1)经济增长迅速。1960~1970年间,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9%、9.9%、13.7%、9.4%,1970~198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9.7%、8.2%、7.0%、6.4%。
(2)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显著,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产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3)在出口总额
中制成品比重增加。新加坡、香港在85%~96%之间,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50%以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地区。
除最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外,还有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它们当中多数国家还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不少国家逐步转向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
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上的二元结构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存在传统的农业部门,另一方面存在现代工业部门。发展中国家都有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广大的落后农村地区。城市以工业为主,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比较进步,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均较高;乡村则以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工具简单,产品主要是自己消费。经济上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由
关于幸福的感言
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过渡的必然现象。从实质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
运动。
“二元化”的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现代工业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隐蔽的失业和过剩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就是将这些传统部门中隐蔽失业的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中来。而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本。资本积累一方面来源于本国的储蓄,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往往不足,因而更重要的途径是利用外国资本来弥补储蓄缺口。外国资本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业部门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在发展中国家中一方面存在着落后的、陈旧的、发展缓慢的传统行业和部门;另一方面随着外资的流入,一部分先进的新兴产业随之兴起。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二元化”趋势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往往偏重发展工业,而相对忽视农业。由于工业发展较快,农业人口日益流向工业和城市,使农产品日益不能满足国内基本消费的需要。粮食和基他食品供不应求,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因而加重了外汇压力。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粮食生产增长慢于人口增长,从而导致严重的粮食危机,也为工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二元经济的转化过程,即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断为工业部门所吸收。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二元结构的转变也在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