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达到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7.95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分析说,目前我国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林木龄组结果不尽合理。虽然人工林面积突飞猛进,特别是非公有林业在政策导向下不断扩大所占比例,但是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地流失依然严峻。清查间隔期内有1010.68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全国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面积达369.69万公顷,年均达73.94万公顷。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一方面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达7554.21万立方米。
据了解,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历时5年,是我国第一次对内地国土
面积全覆盖的森林资源调查。
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结果,我国森林资源总的情况是:
森林面积为1.5894×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蓄积量为1.2488×1010 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1010 m3。
我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趋势(不包括台湾省)
1984~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与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比较,我国有林地面积净增加8.03×106hm2,年均增长2.04×106hm2,年均增长率为1.65%,森林覆盖率净增0.84%。我国有林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3.4×107 hm2,居世界第一位。
从1989年至1993年,我国林木年均生长量为4.2×108 m3,林木资源年均消耗量为3.2×108m3,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这说明我国通过狠抓采伐限额管理和加强森林保护,控制木材消耗,取得了很大成效,消灭了林木资源赤字,出现了森林蓄积量增长的趋势。
1994~1998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与第四次清查结果相比较,森林面积增加2.5237×108hm2,森林总蓄积量增加1.094×109m3,森林覆盖率增加2.63%,每年人工造林面积已
占森林净增面积的74.8%。
国家林业局今年6月13日发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资
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从第四次清查(1989-1993年)到第五次清查(1994-1998年)的间隔期内,森林覆盖率由前期的15.12%增加到16.55%。全国人工林面积净增量占森林面积净增量的74.8%。其中人工经济林面积占近一半。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无论是森林面积还是蓄积,都位于世界前列。我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五位;森林蓄积量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尼之后,列第七位。但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公顷的21.3%。
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到1998年,我国仅有森林15894.1万公顷,人均只有0.12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木材蓄积量124.88亿立方米,人均不足1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为16.55%,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3%。
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经过5年艰苦细致的清查,我国森林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国家林业局今天在此间公布了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从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看,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喜忧参半,林业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山东的二本大学这次清查结果表明,我国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成绩显著,森林面积、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与1989年至1993年的第四次清查相比,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面积净增13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1.4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6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
旬步登天然而,我国森林资源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主要表现在: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指标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水平;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继续减少,这对后备资源培育构成极大威胁;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用数量巨大。间隔期内,有281万公顷森林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林木蓄积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间隔期内,林木年均净消耗量达37075.2万立方米,较上期增加了5082.8万立方米。
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猴子的出装
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量
积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据介绍,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4年开始,至1998年结束,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清查。本次清查全国共调查27万多个样地,有2万余人参加了清查工作。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本次清查统计中采用森林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的标准。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清查结果显示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
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六大变化:
一是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
二是森林蓄积稳步增加。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78亿立方米。
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每公顷株数增加了72株,蓄积量增加了2.59立方米,林木平均生长速度加快。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四是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比例上升了21个百分点,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
五是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森林面积中,非公有制达20.32%;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制达41.14%。
六是林业发展后劲较大。未成林造林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01年以来每年增长造林面积800万公顷以上。中幼林比例已达67.85%。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
东北地区
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
东北林区特点是:营林和木材生产集中,国有林业企业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比较高,采伐率高,林区道路密度大,林区经营水平高。目前,木材生产量仍占全国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一半。
东北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在缩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10万公顷;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4万公顷;可采伐的成、过熟林蓄积量下降更快。有1/3林业局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1/3的林业局勉强能维持生产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业能维持正常轮伐生产。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普遍下降。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珍贵树种的比重下降过快。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不足5%,蓄积量不足1%,从而已失去“红松故乡”的称号。
西南地区
这里所指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该区的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
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多数山脉和水系为南北走向,海洋湿
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米以上。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
单位面积蓄积量很高。川西高山峡谷林区,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80立方米/公顷,西藏波密岗乡一片200年生的云杉林,平均胸径达92厘米,树高57米,蓄积量达1950立方米/公顷。藏东南察隅地区,130年生的云南松蓄积量高达990立方米/公顷。
森林枯损严重。由于这里成、过熟林比重高,森林自然枯损严重,有人估测:西南林区每年自然枯损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
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多数地区的森林处在自生自灭状态,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十分严重,生活用材量也很大。云南省每年因开荒、火灾、生产和生活用材达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木材产量所消耗资源的1/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卡巴斯基key怎么用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区。其范围有750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17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31亿立方米。
处于高山峡谷地区的森林资源,起着极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部分森林已划入了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体系之中。
除高山峡谷原始林区外,还有很多森林资源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山区和云南中部、南部、东南部。
西南地区发展森林资源的潜力很大。本地区林业有地的利用率仅为4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发展林业条件较全国其他地方优越得多。例如:土地面积丰富、自然条件复杂而且有些地区的条件比较好,林木生长快。
今后除保证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和特用林外,积极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特别是亚热带和热带的经济林。
西南地区木材生产较为困难,采伐率低,基本建设投资效果低。今后的用材林源在地区上有所转移,向交通条件较好,海拔较低的山区发展。如四川从川西高山峡谷向四川盆地周围山区,云南省将用材林基地移至滇中和滇东南。
南方地区
本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等10省区。
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有很高的比重。山区的农民有经营林业的习惯。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南方森林资源的分布比较均匀。武夷山系和南岭山系较为集中,两个山系的面积占南方地区总面积的22%,而有林地面积占45%,蓄积量占65%。
南方地区森林资源集约经营水平高,林木品种多、生长迅速,为东北地区林木生长速度的2~3倍。例如杉木,材质优良,生长迅速,一般20~30年生的林地,每公顷达150立方米,中心产区的速生丰产地15~20年生的杉木林地,每公顷可达150立方米。30~35年的马尾松林,每公顷蓄积量可达150立方米。
南方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的漆、油桐;鄂、皖、赣、浙的乌桕;浙、赣、湘、黔、桂的油茶;湘、桂、闽、浙、赣的毛竹等。
东部少林地区
本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
淘宝网开店流程本地区的林业类型主要是以平原林业为主,即农田、沟渠、道路、村庄等防护林为主,绝大部分为带、网状的形式,还有林农间作形式,极少量的片林。
华北石质山区在古代森林较茂盛,宋朝至今,几经战乱,封建王朝大兴土木,又接近发达的农业区,森林带遭大规模破坏,部分阳坡地已经岩石裸露,童山濯濯,失去生产能力。绿化燕山、太行山、豫西山地和沂蒙山地对华北大平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防护作用。这里主要以营造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经济林为主,少量的用材林和薪炭林。还应结合名胜古迹发展风景林和森林公园。
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
本区包括的范围有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基本指标
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汉中、甘肃白龙江流域)、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部等。这里为原始林区,并有国有林业局分布。其次,陕、甘的陇东地区(小陇山、子午岭),陕西黄龙山、桥山,山西的管涔山、太岳山、吕梁山、五台山、关帝山、中条山等为次生林区。
本地区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地区,黄土高原为我国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土为该地区发展林业的重点任务,也是为本地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蒙新高原是我国干草原和荒漠区,风沙危害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