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与水乡乌镇的建筑风格比较
丽江古城与水乡乌镇的建筑风格比较
摘要:一直以来,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与追捧络绎不绝,江南古镇的确以其特有的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在众多建筑风格里独树一帜,其中尤以乌镇最为突出。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古镇内典型的水乡风格,房屋沿河而建,河上小石桥众多,给人一种秀气婉约的感觉。而在云南的丽江古城,同样是一座水乡古城,她的奇特之处在于她得海拔高达2000多米,丽江古城内部也是非常具有古古香的韵味,也有小桥流水,沿河民居。不过,古城内部的纳西族民居则是非常的与众不同,非常值得欣赏一番。本文就丽江古城和水乡乌镇的建筑风格和特进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丽江古城 乌镇 建筑风格
丽江——人间天堂
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
格;纳西族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其中的纳西族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领结婚证需要什么手续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
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
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
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乌镇——时光堆积古代设计艺术
乌镇的规模很大,虽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但还是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人熙攘,现代人却在用古典的方式行走。
这里的老屋平静而冷寂,是一种保守而剥蚀的文物,住户们世代相传,传的是越来越破的木结构太平屋。在乌镇,人们习惯用来称呼整座宅第。
  徐家厅沿街店面,石库墙门,水廊下平房前筑凉棚和栏杆,中开河埠,河埠边蹲有一只石狮子,有狮子桥洞之称。徐家厅的木雕值得称道,内容多为花果鸟兽和日常用品,艺术风格带有东阳木雕的神韵。
  朱家厅俗称厅上厅,砖木结构的民宅,一进已朽损,三进最完好。高大的风火墙,中开石框门,门上方有砖雕垂檐,破损,却仍然细腻雅致。一排落地长窗,窗板上雕刻《岳飞全传》故事和花卉图案。雕刻精细、传神,保存完整,细微处仍历历可见。
  除去厅堂,乌镇多的是桥,且桥的样式纷繁,风格各异。有古朴威严的多孔石拱桥,有秀美巧趣的砖砌洞桥,有短仅丈余的木桥,最多时全镇有120多座古桥,素有百步一古桥之称。其式样因地势不同呈纷繁之象,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纤巧。
  乌镇现存古桥30多座,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于明清两代。因乌镇人视修桥为积德之举,即便是无路之处,架座桥也未尝不可。这样的方便桥有菜埠桥、仁寿桥、冶坊桥等。
长长的廊棚,古朴的木质建筑重重叠叠,鳞次的墙檐泛射着暗涩的光,有阳光透过,恍在时空的隧道里行走。清风徐徐,绕廊而过,如一圈一圈的年轮,辗过漂浮的空寂,以湿泽
的静影,沉浸在水中。透过廊顶的间隙,细数着光与影的流落,青砖黑瓦的泽在悠然中渐渐老去。
  砖雕门楼是西塘建筑的又一特。砖雕门楼又称仪门,一般面厅而起,大户人家的仪门巍峨雄伟,小户人家的仪门玲珑精致,仪门的尺度大小一般和厅堂成正比例的关系,仪门的做工也与厅堂的豪华程度相辅相成,仪门上方一般有四字砖雕题额,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或家族明训。
  水阁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劳动节高速免费不”。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关于戏曲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传说水阁是由一位机智的豆腐倌的违章建筑而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
气质更为优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特,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乌镇则静静的坐落于杭嘉湖平原之上,在江南水乡的氛围之中散发着恬静的气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充分的展示了江南的婉约与美好,这是水乡文化的历史的沉淀,是水乡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丽江古城与水乡乌镇都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肖鹏如何提高电脑网速.大众文艺,201015.
2. 李晓峰.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直辖市有几个.2005
3. 杨长春.云南民族文化.外文出版社
4. 陈汉波.论江南古镇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05).
5. 孙萍.江南古镇旅游文化资源评价[J].今日科苑,2008(0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