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张骏
文旅融合背景下,只有以文旅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改革,才能为文旅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文旅专业首先应准确定位,树立专业发展的明确目标,结合文旅融合特征,树立专业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的发展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文旅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方面,应推进工学交替,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师资队伍,促进实训发展等。还需要在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予以改革发展的有效支持。
伴随着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文旅经济的转型升级,文旅业的发展呈现出国际化、智能化、产业融合化、服务标准化、产品多元化等多种新特点和趋势,满足了不同人的消费新需求。如何准确定位文旅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文旅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加强人才培养的保障,以适应文旅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已经引起学界、业界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当前文旅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以文旅专业建设为抓手,厘清专业发展目标,深入剖析发展路径,建立良好的支撑体系,才能促进文旅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深化。
1 文旅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
1.1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文旅互促,跨界融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在“文旅融合”开局顺利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努力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制度化上走。在未来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不但会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而且除了关注旅游经济效益外,还会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旅游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促进实现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这一发展趋势对文旅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期许。只有契合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才能进一步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2 文旅职业教育发展特征
为了实现文旅真融合、深融合,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六个融合”即“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概括了文旅融合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与“六个融合”相契合,结合我国文旅业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出“培养理念”、“职业面向”、“综合素养”、“岗位技能”、“职责范畴”的“五大变化”。“培养理念”方面需要由单纯的契合行业发展需求,转变为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职业面向”由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传统的旅游行业拓展到“旅游演艺”“旅游文创”“旅游会展”等文旅融合性行业;“综合素养”方面更加重视“
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养成;“岗位技能”方面除了传统的旅游行业服务技能以外,还应根据文旅融合岗位的需求,相应的具备文创产品设计技能、旅游演艺表演技能等新的能力;“职责范畴”领域除了传统的企业服务职责外,还需要肩负起传播国家、地方形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职责。根据以上“五大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可对新时代契合文旅业发展的旅游职业人才“职业胜任力”进行重新诠释,分析其新的发展特点。
1.3 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分析
具体而言,文旅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文旅职业教育的诸多方面,可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将其总结为“体制机制”“目标定位”“实施运行”“支撑保障”四大体系,涵盖了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目标、规格;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结合“六个融合”的内容和“五大变化”的要求,可对四大体系及其涵盖的各维度进行“文旅融合”视角下的重新审视。
文旅融合背景下,以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等理论和方法
. All Rights Reserved.
181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为依据,并结合旅游管理类、文化产业类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构建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旅职业教育总体而言可从“围绕中心,双轮驱动,四维合力”的角度构建起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中心”即面对文旅融合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以“职业胜任力”养成为中心,满足文旅行业融合发展的新需要,担负起促进行业发展的重任。职业胜任力是担负起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综合性能力。职业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面对“六个融合”“五个变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特点,需要进一步审视文旅职教人才的“职业胜任力”的构成体系,并以其为核心与目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升级。
“双轮驱动”指在人本主义和能力本位理念的指引下,将“文化元素”“文化特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也是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工作。而对“人文素养”的强调,一方面是指文旅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文旅行业的合格从业者,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备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则从职业特征的角度,指出新时代的文旅人才不但需要技能强、素养高,且要具有人文情怀,能够与旅游者达成“同情共感”,能够主动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更好的为文旅产业发展服务。
此外,还要构建更加契合文旅融合行业需求特征的“体制机制体系”“目标定位体系”“实施运行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并使其形成四维体系的合力。“体制机制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布局与调整的机制、课程团队建设的机制、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等。“目标定位体系”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和实训教学目标三个层面的定位。“实施运行体系”包括专业质量监管、课程教学实施监管、实训实习环节运行与反馈等教育教学推进中的运行需求。“支撑保障体系”者包括经费、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保障等。从而在不同的维度全方位审视职业教育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运行和保障体系,助力新时代文旅人才培养。
2 文旅专业职教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工伤赔偿项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实现文旅人才培养的优化,需要进一步明晰文旅融合时代文旅人才的需求特点,了解目前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状况。立足“文旅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通过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将“文化”特质、“文化”元素融入文旅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契合文旅新时代的要求,为文旅融合更好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探索混合所有制下的育人机制。比如创新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引企入校,与文旅优质企业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文旅类优质专业。借助企业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引企入教,送师进企,通过“过程共治、责任共负、成果共享、人才共育”的方式,加强校企融合,形成密切的校企
长效合作性机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的需求,激发企业参与育人的动力,比如建立“产教融合平台”,通过长效的对接机制,及时将企业诉求传导给院校,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多方面配合企业,一方面借助优势企业促进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助力和陪伴企业的壮大发展。
推进工学交替,探索分类、分段、分向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市场调研,融入“创业创新+”理念,形成文旅专业多方向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文旅相关专业在中职、高职、运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定位、培养路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涵衔接。发挥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还可以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来促进专业的新发展,以国际标准进一步严格要求相关专业的发展,接轨国际,对接通用性需求。
融入创新创业及信息化思维,构建具备国际品质的“双核三级”课程体系。所谓能力本位,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根本,以此来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厚植文化,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以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引入国际优质院校的文旅相关课程,构建具备国际品质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变革传统的表述性知识型课程为行动导向、创新思维训练的实践型课程。在“通识课程”模块要注重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文化类、艺术类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专业课程”模块可以引进国际成熟课程体系,比如休闲旅游类专业就可以参考瑞士冰雪休闲旅游人才培养的成熟课程体系架构等;在“拓展课程”模块要关注文旅新业态的发展,比
如房车营地、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户外拓展、研学旅行等,根据地域需求和生源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拓展课程,通过学分制、选修制等
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 All Rights Reserved.
182
方式鼓励学生实现“一专多能”。
实施素能提升,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服务行业为抓手,以科研为引擎,利用“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建设契机,通过赴外研修、送师进企、技能竞赛等措施,培养一批“双师双语”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要关注将企业的优秀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吸纳到教师团队的建设中来,形成混合式的教师团队,发挥不同来源教师的特长,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
加强基地建设,构建递进式、交替型合纵连横的实训体系。横向上构建从“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纵向上构建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习”的“递进式、交替型”合纵连横的学生实训体系。编制实训指导书,强化校内实训、校外实训、海外研修基地建设,遴选校外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工作站等。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要尤其重视“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科技型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的建设,秉持
“智慧职教”的理念对传统的文旅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提档升级。
多方参与,形成三维视角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学校、企业、院系、师生多方参与的人才质量保障主体。从教学、实习、就业三维视角,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就业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文旅职业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预警系统”长期没有建立,其主要原因是文旅服务大多是对客服务,而服务对象的评价往往主观性较强,因此缺乏对文旅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科学考核、测量标准。在文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尽快探索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量标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3 文旅专业职教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建设
3.1 资金保障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文旅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议采用专项资金引导、院校自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并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根据项目进度,确保学校自筹资金足额按时到位。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审批权限,设立项目建设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尤其是实训设备采购严格执行招标制度等节流措施。同时,随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优化合作伙伴,深化与优质品牌企业的深度合作,规避合作风险,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保障项目建设的资
金需要。
3.2 政策保障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为文旅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都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也为文旅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协调同步实施“新四化”的科学发展之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网+”等几大战略等都为文旅业未来发展创造了机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落实各项具体建设项目,各院校应制定配套政策,构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体系。
3.3 制度保障
随着文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院校应该制定系列管理文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健全监控机制,成立项目监控组,配合改革项目组做好自我监测工作。制订责任明确、措施得当的项目责任制,严格按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全程管理。建立健全改革项目建设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项目组的责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校内民主监督与约束机制,强化纪检、监察、审计的监督审计职能和管理职能,为文旅人才培养的改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尤其要优化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文旅骨干专业的建设提供管理保障。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骨干专业绩效
管理水平。构建“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院校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深化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管理幅度,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行为,充分发挥院系和教师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等。
四字成语大全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2020SJA079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应用型旅游人才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应用型旅游职教“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对策研究(2020SKJD08);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快手极速版怎么回.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就业的专业18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