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简答题
1、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一)思想形成期 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有儒家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墨家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中华文化典籍。
(二)思想发展期 秦汉隋唐期。逐步确立了以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同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中国政治思想进一步发展。
(三)思想完善期 宋明时期 (1)出现以朱熹、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2)出现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小哨兵还原卡驱动
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四)思想反思期 明末清初时期。对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出先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
(五)思想转型期 步入近代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使政治思想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
(六)思想变革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终结,出现反映社会变革的思想
即辛亥革命思想。
2 中国思想史的特点
(1)重实际而不尚玄理。(2)多因袭,少创造。注重经学形式,以注经阐释己意
(3)、重辩证思维(儒、道、释等)。(4)、重政治与民本思想的结合。
(5)、重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自然哲学成分少。如儒家思想。
3、先秦“四民分居定业论”管仲
(1)齐国管仲政治主张之一。
(2)原因:认为民杂居在一块容易混乱,导致社会不稳定。
(3)主要内容:运用行政权力将(士农工商)按职业划分居地,户籍制度进行严格管理。(4)目的:使民心安。相语以事,相亦以巧,相陈以功。
4、 范蠡的(持盈,定倾,节事)的思想
治理国家要三件事:这三者的结合即天时地利人和。
持盈:顺从天道。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因势引导。盛而不骄,赢而不溢。
节事:顺从地道。平时治理国家政事要得当。
定倾:顺从人道。国家将要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
5、孟子的民本思想
(1)理论基础:人性善。人心是政治行为的基础,政治是道德主体即仁心扩充的结果。
(2)政治道德化的基本思路
A. 政治是道德的延伸。孟子的王道仁政说,是以德治为其运行基础的。
B.政治领袖应由仁德之君担任,君心则是关键;施行仁政,致天下太平。
(3)施政纲领(政治学说的实践性)
政治上:以民为本。
经济上:A.制民之产,平均赋税。B.宽刑薄赋C.救济穷人D.保护工商
(4)在仁政基础上提出贵王贱霸
综合收益6、老子“无为而治”的基本内容。
(一)理论基础 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到达理想境界的途径。因此政治上主张无为治国,无为而无所不为。
(二)中心思想:政事清简,不扰民,愚民。
A 不尚贤,使民不争。人的夺之心根源在尚贤,不尚贤可以制止纷争。
B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民偷盗的原因是提高了难得之货的价值,刺激人的欲望。
C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认为社会动乱原因在于人类的文明和人民的智慧。
D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绝巧弃利。
F、慎征伐.统治者慎重对待战争,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发动战争.
7、商鞅法治思想 (必考)
商鞅重视法律的作用,通过法治达到天下大治。
(一)法律的作用。
1、法律能够定分,确定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分界,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根本途径。
2、法能够胜民。法律史专制国家的工具用于镇压人民的反抗。
3、法律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在法律驱使下,民众耕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具体法治原则有
1、:刑无等级, (名词解释以阐释)
2、明法利民。法律要让全体臣民知晓才能更好的守法用法。
(1)使臣民都能够知法守法,以下两个条件是必须的。一是法律条文本身必须明确易知。
二是要培养一批熟知法律的官吏宣传法律
(2)商鞅认为,之所以要将法律公之于众,是因为法律不同于势,势应该为君主所独具,而法律则应为君臣所共操
3、轻罪重罚,以杀止杀,以刑止刑,刑于将过
(三)法治理论的局限:(1)商鞅的法治理论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专制君主在法律制裁范围之外;(2)商鞅片面强调法胜民则国治,在法律面前除君主外都变为没有人格的奴仆(3)刑于将过,法律执行过程带有很大随意性。
8、儒家思想学派特点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
B公司注册地址 崇尚礼仪。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
C以孔子为师。
D、以六艺为法。
9、法家思想学派特点
A以人性好礼为基础,重视法律的作用,儒家的“德治”作用估计不足。
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运用法术势统治民众
C通过耕战实现富国强兵
D用进化观点解释历史历史不断发展的,但是缺少社会批判精神。
E以法治国,变法图强。
10、 贞观统治集团的思想
(一)(1)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 (2)君臣和谐,政治向心力
(二)基本政治主张
(1)以隋亡为戒,居安思危的思想(2)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3)道家的清静无为、戒奢从简思想(4)依法为治思想。
(三)政治策略
(1)求谏纳谏(2)重农思想(3)轻徭薄赋思想(4)重贤思想(5)以法治国思想
(四)贞观统治集团特点(1)君臣和谐,政治向心力(2)廉洁节约
复仇公主三人组11 李世民贤才观。
(1)重视人才,大力兴办学校,完善科举制。
(1)不避亲疏,唯才是举。把“贤能”与否作为唯一的评价体系。
(2)量才授官。贤才观的核心如何授予最合适的官职,使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3)用人求精而不求多。
12、玄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背景:魏晋之际,门阀士族阶层政治失意,故而发言高玄来逃避现实,于是清谈成风。玄学的产生是为他们放荡不羁、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做论证。
历史文化背景:汉代讖纬儒学日益没落。名教发生危机。思想家需要寻求新的理论改造名
教以维护统治。道家老庄学说满足了这种需求。魏晋玄学就是以道家老庄学说论证儒家名教纲常进行合法性论证。
(三)是汉末名实才性讨论逻辑发展的结果
(四)玄学形成是汉末魏晋时期残酷斗争的某种反映
13、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正始年间 王弼、何晏代表了儒道调和论
第二阶段:魏末至西晋,阮籍、嵇康代表儒道对立论
第三阶段:元康年间 郭象、向秀代表了儒道合一论褒义成语大全
13、韩愈的道统学说内容意义
1、原因:(1)为了排佛倡儒,同佛教和佛教思想对抗。
2、(1)与佛教的宗教法统一样,儒家也有传授谱系,韩愈以“道统”继承人自居。
(2)恢复“道统”,阐扬儒家纲常名教来代替佛道教义。
(3)道统的内容:A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佛道讲道德,但是没有仁义。B不仅止于道德自觉和内心境界,而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到达心和行的统一。而佛道只是欲治其心。C儒家实现政治与道德一体化。佛道无济与治国。
3、意义:学术角度:儒家开始自觉以 “道”来概括自己学说体系,是学家学说面向现实的新发展。
现实意义: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了封建统治。
14 柳宗元的社会批判与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
社会批判
1、坚持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天人感应论和天命观。
2、柳宗元批判封建等级结构,伦理说教的批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的纲常伦理。柳宗元从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为目的,同时批判了传统的纲常理论。
3、对唐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批判:(1)贿赂公行和征赋乱,赋税不均是唐王朝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办法法律严格约束官吏,调整赋税制度;(2)贪官污吏扰民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缺陷。(3)宦官专权,朝纲败坏
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
1、从历史进化论的角度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分封制只是部落组织向统一国家进化的过渡性政体形式。
2、分封制是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因素;周朝灭亡之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较分封制更利于国家的统一;并对秦灭亡是由郡县制进行驳斥。
3、现实唐朝藩镇割据势力的现实威胁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
15、理学为什么兴起于宋朝
1.儒学本身的局限 被经化的儒学缺乏哲学思辨,走向末路。
2.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 五代十国社会混乱,需要从哲学角度论证伦理纲常合理性。
3.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必然趋势
16 叶适的经济主张.
A 否定重本抑商,主张本末并兴的思想。认为士农工商四民不可偏废,应互为补充,经济才能繁荣,天下才能大治.
B反对打击富商大贾, 如果国家强行实施 “抑兼并富人”政策,必然造成社会不安和动乱。
C 主张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废除歧视商人的政策, 提出商人可以入资拜爵的主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