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解析
1、 抗震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使结构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小英雄故事⑵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及构造措施等。
⑶抗震设计的4个准则:①强度准则:保证不坏(小震)②刚度准则:保证适用性(小震)③能量准则:减小地震作用(大震)④延性准则:增强抗倒塌能力(大震)
2、 设计地震分组(近震与远震的不同影响)讨论的是同烈度,不同震中距对不同建筑的震害影响。
3、 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4、 按震源深度分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和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km)。
5、 按地震序列的特点分为:主震型、震型、单发型(或孤立型)地震。
6、 按剧烈程度分为:微震(1级)、有感地震(2~4级)、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7级以上称为强烈地震,8级以上为特大地震。
7、 现行规范的抗御地震基本做法是1)、抗震方案设计(概念设计)2)、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构造设计)3)、进行抗震验算(计算设计)通过以上手段达到抗震的目的。这就是抗震设防。
8、 震级: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9、 烈度定义: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
10、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11、 多遇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12、 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13、 两阶段的常规设计方法:第一阶段,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保证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第二阶段,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大震不倒。
14、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5、 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 “小震不坏”:当遭遇多遇的、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中震可修”:当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6、 建筑场地的类别:与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关。
⑵为什么要对建筑场地进行划分?即使在同一烈度区内,由于场地条件的不同,建筑物的震害也有很大差异,将建筑场地按其对建筑物地震作用的强弱和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的建筑场地类别采用相应的设计参数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高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8字17、 砂土液化: 饱和砂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18、 影响液化的因素:①土层的地质年代:古老的不易液化,新近的易液化。②土层土粒的组成和密实度,细砂比粗砂易液化,松散的比密实的易液化。③可液化土的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埋深越深、地下水越深越不易液化。④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19、 结构的地震反应:在地运动的干扰下,结构运动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内力及变形的变化。
20、 地震反应算不准的原因:①需准确知道地面运动,而这是不确定的。②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不确定性。③结构和地基的相互影响、协同工作的不确定性。
21、 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主要有弯矩、剪力、轴向力和位移等。
20 重力荷载代表值: 将恒荷载与活荷载一起考虑,并对活荷载进行折减。
21、⑴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⑵根据反应谱的图形及公式,讨论影响结构地震作用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场地土的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共同影响的特征周期;结构的自振周期;设防烈度;阻尼比。
⑶如何软件小地震作用?使结构的自振周期远离场地的卓越周期;增大结构的阻尼比;使建筑结构做到轻质高强,即减轻Gi;当T>Tg时,增大结构的自振周期。
22主振型:对应于结构的某一自振频率,结构各质点振动的位移比是一个定值,这就是主振型,简称振型。结构的振型数与自振频率数相同。
23、⑴底部剪力法的假设:
⑵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①建筑高度不超过40m②以剪切变形为主③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④假定位移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接近于直线
24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
25顶部附加作用是考虑振型的修正。
鞭梢作用是考虑刚度突变对地震作用产生的影响。
27结构抗震变形验算两个部分:一是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二是罕遇地
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8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目的:避免建筑物的非结构构件在小震下出现破坏,保证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
29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目的:防倒塌,保证大震不倒。
30顺丰电话多少概念设计主题怎么设置”: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或试验研究所得到的非常重要的定性设计原则或工程判断进行设计。
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非结构构件的处理,材料的选用等。
31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
32、关于地基基础设计,抗震规范有如下规定:①避开危险地带(如断裂带等)②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③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④软弱地基上的基础应加强其整体性和刚性。
33
34、⑴多道抗震防线(意义):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如框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干个单肢墙分系统组成。②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为什么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设计是必要的?当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
框架-抗震墙体系: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第一道防线:抗震墙,承担水平地震荷载,保护框架承担竖向荷载;第二道防线:延性框架,承担竖向荷载。
35结构的延性定义为:结构承载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
36延性设计的原则:1)在结构的竖向,应该重点提高楼房中可能出现塑性变形集中的相对柔弱楼层的构件延性。(一般是底层) 2)在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的构件延性。对于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端构件的延性。(3)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第一道防线中构件的延性。(4)在同一构件中,应着重提高关键杆件的延性。(5)在同一杆件中,重点提高延性的部位应该是预期该构件地震时首先屈服的部位。
37改善构件及结构延性的途径:1)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弯曲破坏的延性远远大于剪切破坏的延性。称为:强剪弱弯设计原则。
2)控制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使梁的弯曲破坏先于柱的弯曲破坏。称为:强柱弱梁设计原则。(3)结构构件破坏与节点破坏的关系,使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称为: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4)避免构件的锚固破坏,称为:强锚固设计原则。(5)减小杆件轴压比(N/bchcfc)(6)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规范规定:9度时不宜超过C608HD怎么关闭掉度时不宜超过C70。(7)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良好的抗冲击韧性和抗地震延性。(8)型钢混凝土的应用
婚庆策划方案
框架:还有加密箍筋
38抗震等级:考虑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抗震要求划分等级,以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39、⑴轴压比 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⑵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40框架柱抗震设计设计原则及要点:⑴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柱设计弯矩的取值及计算。⑵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柱设计剪力的取值及计算。⑶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轴压比的限值。⑷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构造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