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人文主题:品读小说,感受榜样的力量。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二、语文要素: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端午节安康祝福语简短一句话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三、知内容:
1.《桥》:用共产党人的信念,筑起一座“不朽的桥”
2.《穷人》:穷人的善良,人性的美好
3.《金的鱼钩》:生锈的鱼钩,金的光芒
四、学知识
1.字词:会写22个生字、29个词语
2.积累背诵:《回乡偶书》
3.拓展阅读:
(1)读短篇:《小站歌声》《蜡烛的秘密》《九个炊事员》
(2)读整本书:《童年》(高尔基)
五、提能力
1.阅读《童年》 《小英雄雨来》 《爱的教育》 等小说,理清人物关系,培养阅读兴趣
2.表达
(1)用清晰的观点、充足的理由说服别人
(2)设想对方反应,恰当应对
3.写作
(1)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完整,写生动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4)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四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2年10月10日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一次备课 | 二次备课 |
13 桥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唤发情感 1.(播放歌曲《为了谁》)导语: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弦轴作用2.板书课题,感情读题。 三、初读课文,初识人物形象 付出心态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咆 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3.课件出示:咆哮 惊慌 嗓子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 员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五、小结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今年中秋节放假安排表2.通过情境创设,品味语言,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梁静茹情歌歌词1、复习词语。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沙哑 豹子 胸膛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洪水来袭,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板书:洪水 老汉) 3、出示句子,分组读,再次感受洪水的凶猛。 课件出示: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一)抓住人们的表现,体会众内心的慌乱。 1.默读课文,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 2.学生读出的描写人们面对洪水的句子。 3.自由大声地读这三句话,你们读出了什么?假如用一个字去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引导学生理解“疯”) 4.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慌乱的情境吗?(指导朗读) (二)品读老汉言行,感悟品质。 示例二: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突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以及崇高的责任感。 “他像一座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老支书的镇定如山。 (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从哪里看出来的? 看到了一位沉着冷静的老汉。从“不说话”“盯着”等神态、动作描写看出来的。 (板书:沉着冷静) “他像一座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可以体会出此刻老汉镇定得像一座山。 (板书:镇定如山) (2)正当人们六神无主时,看到镇定如山的老汉,人们心里一定会感到安心,不再害怕。 3)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镇定如山的老汉。(提示:不要慌,放慢语速,这样才能镇定如山) 四、领悟全文写法,学习表达方法 | |
作业设计 | |
教学反思 | |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