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与品牌研究
广电传媒103
12122救援收费标准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
——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为例
刁卓达
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的各类宣传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针对少数民族体所采取的新闻宣传手段,以此探究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新闻宣传策略。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世居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77.9%。[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考虑到一
些少数民族众文化程度偏低、汉语水平不高的实际,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宣传报道的同时,利用自身少数民族语言译制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让少数民族众听得懂媒体所说、喜欢听媒体所说,为筑牢西双版纳州各民族抗“疫”战线,全面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用少数民族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疫情信息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立足少数民族众生产生活实际,内设民语①译制中心,专门负责将本台采编制作的各类汉语广播电视节目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翻译为傣语和哈尼语两种语言播出。为了能让少数民族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先后译制播出了近千条疫情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新闻,力求把疫情防控的各类知识更加广泛地传播到众耳中。
1月27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其“西双版纳手机台”上发布了由民语译制中心翻译制作的傣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识》音频,在该音频文章页面的精选留言区,有“什么时候出哈尼族版的?急需急需!”“有没有拉祜语版的?”“什么时候出个布朗族语言的”“终于可以给家里老人听了 不然我们怎么解释老人也不听”等留言评论。[2]
随后,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其上发布了哈尼语和拉祜语版本的音频,三种少数民族语言
的音频文章阅读量均超三万次。在1月29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利用民语译制优势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宣传》[3]的报道中,当地村民岩温扁接受采访表示:“我们有些傣族老人,看不懂汉字,也听不懂汉语,现在用本民族的
作者简介:刁卓达,男,彝族,云南西双版纳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记者,硕士研究生,媒介运营。
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0.12上
广电传媒104
语言来宣传,会让傣族的老人更好地了解这个病毒怎么传播,要怎么预防。”
1月30日起,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三期傣语和六期哈尼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音频,从“认识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致病性、传播途径、流行现状”“理解传播风险:社区获得性肺炎、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早发现早:早期临床症状、病例识别、临床”等方面,更
加深入、系统地介绍了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
此后,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又陆续制作了傣语、哈尼语《主播教您防控疫情》、哈尼语《关爱动物拒绝野味》等短视频,通过少数民族语播音员用傣语和哈尼语两种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第一时间在电视和、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播出。
二、用少数民族众喜欢听的方式做好防疫宣传
520给女朋友的最暖心的情话2月13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上发布哈尼语小品《科学防疫》,以一些众认为石灰能杀菌、病毒忌辛辣,便在身体上撒石灰、在脖子上挂生姜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系列荒诞的防疫故事,向观众宣传科学、有效的防护手段。随后,又在上发布了三集哈尼语广播剧《传染病》和四集傣语广播剧《病毒》,讲述医务工作者离开家人,投入抗“疫”战争,守护各族人民平安健康的动人故事。
此外,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还联合当地文艺工作者,以少数民族语言歌曲和傣族章哈②等少数民族众喜爱的形式,把疫情防控知识融入文艺创作中,先后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平台上播出
了布朗语歌曲《齐心协力战疫情》、傣语歌曲《共抗疫情》、傣族章哈《一切为了傣乡尽早解除疫情》《共同携手 抗击疫情》等文艺作品。
三、讲述少数民族抗“疫”故事,筑牢各民族抗“疫”战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路媒体不约而同地把焦点聚集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立足本地民族特,紧抓新闻报道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深入挖掘各民族生动的抗“疫”故事,通过《战疫情抓生产直过民族增收忙》等一大批形象生动、特浓郁的少数民族抗“疫”新闻报道,树立了一批少数民族抗“疫”先进人物,讲述了一系列少数民族抗“疫”故事,凝聚出一条西双版纳州各民族抗击疫情的统一战线,展现出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担当。
以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的少数民族基诺族为例,基诺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在2019年实现了整族脱贫;基诺族众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每年的2月上旬是基诺族的年节——特懋克节③,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这一天,基诺族众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度过本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断了这个在
基诺族历史上从未间断过的节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以极强的新闻敏锐性,以此为线索深入挖掘,做出了《不一样的“特懋克”节》
过冬《全民抗“疫”中的基诺族战线》等一系列的报道,通
小学生健康小知识注释:
① 即少数民族语言。
② 一种傣族的音乐形式,“章哈”意为“会唱歌”。③ 基诺语,基诺族的传统节日,“特懋克”意为“打大铁”。④ 布朗语,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桑康”意为“过新年”。
告与品牌研究
广电传媒105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过交警车慧兰、村医杨晓虹、政府工作人员车慧芬等基诺族众放弃休假、过节,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描绘出了一幅基诺族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壮丽画卷。
此外,在布朗族桑康节④、傣族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还以《特殊时期的布朗族“桑康节”》等一批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动人心的疫情防控宣传报道,讲述了西双版纳州各民族齐心共抗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的民族团结抗“疫”故事,鼓舞了各民族众的抗“疫”士气。
四、结语
习近平在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4]
疫情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一手抓宣传思想工作,一手抓民族团结事业,打造了一批民族新闻精品和抗“疫”新闻精品,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制优势,把中央和地方的声音带进村寨,不仅让少数民族众听得懂、看得懂新闻媒体在说什么,切实增强了少数民族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而且还凝聚起了少数民族众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像在西双版纳州这样多民族聚居、部分众文化水平偏低、汉语普通话没有完全普及
的地区,新闻媒体更加需要树立以受众为主体的意识,建立各民族间的信息共通渠道,使各民族众能够借助平等的新闻信息传播体系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消除冲突与对立,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这一机制的存在使得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其次,无论是播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还是制作少数民族语言的音频、短视频,其本质还是以汉语节目或文本为源语言进行的简单翻译。这样固然能够准确地传递有关疫情的信息,却影响了少数民族众的接受度,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6]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进报道手段,改变说教式的新闻宣传思路,深入到少数民族众当中,用少数民族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让少数民族众不仅能够听得懂、看得懂,而且还要喜欢听、喜欢看,从被动地能够接受到主动地希望接受。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民族资源,把民族性和时代性融入新闻宣传报道中,体现民族特,努力打造能够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新闻精品。[7]
参考文献:
[1]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西双版纳州概况[EB/OL].
(2020-06-28)[2020-09-01].ws.detail.dhtml?news_id=34206.
2022年国庆节高速免费时间[2] 请放给村里老人听!“新冠肺炎”科普小知识(傣语版)[EB/OL]. (2020-01-27)[2020-09-01]. mp.weixin.qq/s/Lx_bfqBQWsTX6Bp4V6_yvQ.
陕西特产[3]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利用民语译制优势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宣传[EB/OL].(2020-01-29)[2020-09-10]. mp.weixin.qq/s/J-4n_NGVcgm0oUz1tjeQDg.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99.
[5] 李世举.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问题论析[J].新闻界, 2010(04):61.
[6] 郑保卫,
李文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传播,2013,35(05):34.
[7] 陈峻俊.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的民族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4):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