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试论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鲜明的现代小说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之后鲁迅在1918年至1925年连续创作了26篇小说,结成《呐喊》《彷徨》两部小说。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存在。
一、鲁迅叙事艺术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他试行新的叙述视角或新的叙述方法时的独创才能,本文试就此谈些浅显的看法。
信格式视角,是现代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视角,其实就是叙事作品中故事的叙述者所处的位置,具体表现为人称问题,一般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旧小说进行了全面革新,突破了旧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和全知全能视角,叙事方式和叙述角度呈现多样化,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总括地看,《呐喊》、《彷徨》中的第一人称小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作品:
自制葡萄酒
包含双重或内外两层第一人称叙述者,小说的语调包含了两种不同声音,两种声音的独白性自述构成相互的对话、论争关系;由于这类小说的双重第一人称叙述者实际上体现着主体心理现实的不同侧面,从而主观精神史是通过客观呈现的论争关系来体现的。
《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的外部第一人称叙述者不仅有独立的叙述语调,而且直接参与情节和对话,整个故事似乎是包裹在他的旁知眼光,并沉浸于他那沉思而抒情的语调里。从表面看,这两篇作品就是由这个叙述者叙述的两个失败的知识者的寂寞、颓丧、报复的故事,但实际上小说并非单调独白式的,而是对白式的,主人公的故事大量应用自知视角,有着独立的叙述语调,整个小说由两种各自独立、相互渗透、交织缠绕的曲调配合着小说对偶式主人公的存在,超越了单纯的沉思抒情的外部叙述者的单一语调。
由于对话关系建立在双方主体性存在中,双重第一人称叙述使作品环绕统一事件而展开两条并列、共存又产生对话或论争关系的独白,双重的独白性不仅强化了各自的独立性,而且呈现了各自的特点。
《狂人日记》中的我则明显可以看出来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叙述者,这个我的心理不仅不同于真实的鲁迅。而且也不同于作为这篇小说写作者的隐含的作者,其中有些带有精神错乱倾向的呓语和妄想,显然是隐含的作者安排给叙述者的心理状态,而不是隐含的作者自身的状态。《阿Q正传》中的叙述者从他讲述阿Q行状时的声音来看,是个冷静而潜含揶揄的性格。这种冷静而揶揄的态度显然是隐含的
作者有意使用的叙述声音,以避免作者态度倾向过分直露。这种以叙述者声音的无动于衷来掩盖隐含的作者对所叙述对象的主观态度倾向的做法。
第二类作品:
通过第一人称在叙述非己故事时,对自我与叙事对象的关系进行反省,从而将主体的精神历程在故事的客观叙述中呈现出来—— 实际上,这种叙事模式本身便是鲁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人生哲学体现:客观的现实对于我
而言不是外在的、与己无关的东西;不是可以漠然对待、不以为意的东西,因为,只要我失去自身与现实的相关性的认识,我也就失去了自身力图独立于现实并力图改造现实的可能性,从而成为造成悲剧的现实秩序中的一个角,成为旧世界的同谋。
在〈孔乙已〉中次,鲁迅进行了三重讽刺:对主人公、对看客、对毫无感受力的代表看客声音的叙述者我。小说把批判剖析的锋芒指向了民众精神世界和启蒙者的尴尬处境,也表现出启蒙的重要和启蒙运动的悲哀。《孔乙己》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故事发生时,我的身份是鲁镇咸亨酒店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计,因为样子太傻,便干了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于是,长期地与酒客打交道,成了人们演绎孔乙已故事的见证。如果故事的叙述视角仅仅停留于此,那么,孔乙已的形象就显得简单化,其悲剧命运也不可能如此震撼人心。
民政局春节放假时间表2022实际上,从作品的深层情感和前后文字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已故事的第二重叙事视角——成人的我。小说
国旗的尺寸开头的插入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结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些都是作品结构中很重要的提示型语句,它们很明显地反映出小说是用追忆笔调来组织故事的。小说正是将这二十多年前与后的双重之我交织于一起来展开叙事的,一方面,少年的我涉世未深,理解有限,仅仅是耳闻目睹了孔乙已的生身经历和鲁镇的风土人情,见证了孔乙已的诚恳与善良,荒唐与可笑,可怜与可悲;另一方面,成年的我经历丰富,思想成熟,在追忆中带有对人物的悲悯与同情,能深切体会人物的心情与人情之冷暖,懂得人物神态的不屑置辩和模样的颓唐不安,以及孔乙已跌断谎言中的恳求眼的深刻含义。
第三类作品:是非虚构的追忆性小说,叙述者的心态直接呈现出作者的心态,因此,这类小说叙事方式上的特点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其中包括《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关于植物的诗歌现代
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鲁迅的小说《白光》、《高老夫子》属于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小说《白光》,除最后一段,全部采用陈士成的
视角进行叙述,从而成功展示了陈士成落榜后狂乱的心理世界。《高老夫子》中,叙述者通过高尔础的视角展开叙述,把高尔础上课前的慌怯、课堂上的手足无措、课下的恼羞成怒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收到很好的讽刺效果。三、全知叙事在《阿Q正传》中,鲁迅使用了全知叙事,他使叙述者我直接站出来,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公然对阿Q的种种行为进行评头论足,连带地把阿Q种种可笑的行为特征揭示出来。
四、纯客观叙事与限制叙事的转换
昱读什么在《离婚》中,鲁迅采用了纯客观叙事与限制叙事的转换。纯客观视角的运用,在《离婚》文本开头尤为明显:叙述者运用旁
观视角叙述了庄木三、爱姑两人上船,怎样与众人互道恭喜发财,就坐后老父将烟管倚在船边,女儿怎样摆开八字脚等。这样的开头不但引起读者的悬念,而且旁观视角蕴含了更深刻的主题意义:爱姑虽大胆泼辣,敢于跟老小畜生斗争三年,但由于她身上的许多弱点(文本中爱姑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就是这种暗示,这个八字令人不由联想到杨二嫂的圆规,最后在七大人强大精神压力下终归失败。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的巨大成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革新意识,在与他具有广阔的视野与深厚的文化素养。鲁迅的才力足以使他完满地实现了他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显
要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思想的深刻和技法的上达,堪称现代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而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