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求鲁迅《故乡》的主题
作者:单华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
作者:单华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
摘 要:鲁迅小说《故乡》的主题一直没有定论。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借叙述者“我”的视角,展示了闰土前后二十年巨大反差的可悲生活,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统治和毒害,从而引出反封建主义、打破封建思想统治的主题。
关键词:叙事学;鲁迅《故乡》;主题
作者简介:单华锋(1976-),男,陕西户县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
[精华液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02
鲁迅的小说《故乡》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其主题思想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阐释。最
先对《故乡》的主题进行阐释的是茅盾,他提出了“有没有歌词隔膜说”,他在文章中说:“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简言之即‘哀人生之隔膜’。”【1】建国初期中学语文教材对《故乡》主题的阐释为:“作者与闰土隔膜的悲哀,由这种悲哀引发他自己所属阶级的悲哀。这种悲哀也就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与反抗。”【2】进入新时期后,一般认为《故乡》的主题是:通过对闰土、杨二嫂等人可悲生活的描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与社会的黑暗。当下也有人从寻精神家园的角度解读《故乡》,认为其主题是:“一种寻精神故乡的艰难旅程,而人的精神故乡即是人类企盼回归的终极所在,也是人安身立命的现实栖居。”【3】以上几种说法说明鲁迅《故乡》的主题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描写冬至的优美诗句古诗”张卫健 张茜讲述回到故乡的故事,这就涉及到叙事学中叙述视角的问题,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述视角的角度分析《故乡》这篇小说,或许能够探求到作品主题的真相。
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学问,叙事学关注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关注如何讲,谁讲述的,叙述学关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叙事学的叙述视角是看待一个事物的角度,其中作者和叙述者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他们可能重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故乡》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和“我”属于不同的主体,并不一致,这样的情况在鲁迅的小说《伤逝》
中也有出现,其中叙述者涓生和作者本人就不一致。我们认为,《故乡》中的叙述者“我”爱国名言警句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因为文中有这样的表述:“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封建大家族轮流主持祭祀祖先的活动称为“值年”。可见,“我”的家庭是封建地主家庭,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了。据文学史记载,作者鲁迅是出生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小时候常随母亲回农村的外婆家省亲,得以更多地接触了解农民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鲁迅和文中的叙述者“我”并不是一个人。文中的“我”在叙事学里称“隐含作者”,是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第二自我,“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规范和作者相一致,叫作“可靠叙述”。文中的“我查询车辆违章”是一个开明的封建地主,具有民主改良思想,而作者鲁迅是一位具有先进民主思想的革命者,他们在价值观念方面具有一致性。作者借“我”的可靠叙述所传达的思想应该切近文章的主题。文中以“我”为视角,通过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发“我”——一个开明的封建地主对如何生活的深刻思考,从而引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我们认为,文章通过对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和可悲的生存现状,揭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封建主义统治,这种统治不仅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封建等级观念、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如何打破封建思想,推
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是“我”着重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作者着重要表现的问题。因而我们认为,《故乡》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统治,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主义,打破封建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