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案例
远程教育总结家访案例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恩格斯也曾经指出:“ 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孩子们自认为目标不可能达到,就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要争取家长的了解到这一点,并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方法:家访前的准备。想几条学生的优点,并要有具体的事实。让家长听了高兴,学生听了感激,为以后的教育铺平道路。
  家访总结::1、要想达到家访的目的必须精心设计家方案,尤其在方法和目的上多下工夫。2、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关系,首先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3、通过家访必须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把潜力释放出来。为了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基地,学生的性格和习惯的形成,
郑裕彤家族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交友情况,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父母这个渠道。4、通过这次家访不可能就解决了学生的上课问题和一切毛病,这只是和学生建立的一种和谐的关系,是今后进一步教育帮助学生的契机和良好的开端。
重点访学生典型案例
家访教师:徐  洋              班    级:四年二班
一、基本情况 :
    佟金娇,女 ,12岁,无父,母亲精神时好时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学期开学之后发现该同学变化很大。首先,她本身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学生,但是在开学来我发现她不爱说话了,下课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不跟同学们在一起玩。其次,部分任课教师向我反应,说该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溜号,回答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
三、我一直都在思索她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情了呢?由于她家庭的特殊性,我感觉到可能是家庭方面造成的。因此我决定去她家看一看。
当我来到她家时,她母亲在炕上躺着,她和在写作业,看到我来到她们家,一家三口人挺意外。我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和她妈妈说了一下,然后她妈妈的一翻话让我到了孩子的原因。由于这段期间她妈妈时常发病,给妹俩身心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她们俩除了学习之外,又承担起了家务活,这对于年幼的她们来说照顾母亲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又要上学又担心生病在家的妈妈,无形中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影响。到原因之后,我需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让她回乐观、开朗的自己。在课下经常的给孩子心理上进行疏导,她谈心,了解她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课上经常的提问,并对她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课后经常到她家里,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就这样在我细心的观察和帮助之后,该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和集体的温暖,让她又重新恢复到以前开朗活泼的状态,并且在言语中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段的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收获与思考:
从这一案例中,我得到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囱的拼音2、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波动,发现问题及时的与家长沟通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家访后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要经常的回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自己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彻底根除。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久而久之,他对母亲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奶奶过分的依赖,对老师的话听而不见,任凭老师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一言不发。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而这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跟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跟奶奶的过分溺爱有关。每当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奶奶就会充当挡箭牌的角,使母亲的教育无法正常进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第三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老师负责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二、和孩子交朋友并签订责任状,如:不完成作业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在学校犯了错误要主动接受惩罚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三、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管得彻底,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一、多次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三、鼓
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帮助她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课下让他多帮老师、同学做事,树立他在班中的威信等。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了,该生不光学习取得了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五、案例分析:
腾讯人工客服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
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形成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
二、    帮助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
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同时,要让家长明确职责,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
三、    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怎样查询银行卡余额在农村家庭,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应特别强调,家长要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但只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完全能够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我那片园地,努力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使每一位山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 访案 例
新华中学  李雪宝
访问者:初一年级1班主任李雪宝
被访问者:罗逸飞的家庭(扬州阳光小区)
08年10月11日晚,我到一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目的有两个:寻转化的办法和了解本地家长对教育的态度。
该生存在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喜欢捣蛋,有新年级的学生有外出玩耍的行为,喜欢围观学生矛盾,滋事。逆反心理强,在家基本管不住。
    优势:该生年纪较小,可塑性大,心中还有热爱学校、班级、教师的情绪表现,成绩虽然差一点,但还在30—50分左右。
    经过与家长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了解到:拆迁安置家庭比较富裕,但不太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忙于商务或者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在家中生活空虚,基本上是靠看电视,上网、外出打游戏机来消磨时间。告别2020迎接2021
    对家长提出的建议:改变“家道”尊严的态度,无论是爷爷、是父母都要平等对待孩子,
不要一味教训与说教,要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看课外书,或适当的家务,占领孩子空虚的时间,让孩子减少与游戏机的接触;加强家校联系,回校后我要协调教师,借鉴成功教育的理念,多鼓励这位孩子。
了解到学生的这些情况后,我决心利用家访这一家校共建的重要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协助,以求共同努力转化罗逸伟同学。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为了让学生知道家访不等于“告状”,也为了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在家访前的一段时间,我尽量挖掘罗逸伟同学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小优点也不放过。因为我知道,再坏再难教的学生都有其存在的闪光点。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正是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也是向家长证明他的孩子不是“一无是处”、“无药可救”的有力说明,只要我们给予他足够的爱心与帮助,他是会变好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