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塾第一案
中国私塾第一案
    私塾教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早在20世纪初,因其与现代教育模式格格不入,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个别家庭却又重拾这种教育旧模式。这种只有一个老师的非正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素质教育,更是对现代教育体制和义务教育法的一种挑战。
 
  一个8岁就可以流利朗读《China Daily》(《中国日报》)的孩子。
  一个8岁就通读过《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的孩子。
  一个一直独自在家接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命运能有多曲折?一个孩子的未来能有多少种选择?私塾教育与中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当这些问题依然是大多数人心中尚未解开的谜团时,8岁的小鸿儒的父母为了让他走一条各自认为正确的学习道路,展开了一场较量,引发了中国首例私塾教育案。
  从20066月北京石景山区法院受理了这起以现代私塾挑战学校教育引发的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后,此案历经一、二审程序,200612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小鸿儒依旧归父亲侯波抚养,但侯波得尽快让小鸿儒重返校园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526号军舰200791日,当其他同龄人都已背着书包上学时,小鸿儒却依旧没有出现在校园里。
 
  固执父亲执意私塾教育
 
  8岁的小鸿儒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回答问题总是出人意料。他对动画片“不屑一顾”,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国宝档案》和《海峡两岸》;他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因为他们太幼稚;他有超强的英语和汉语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自己阅读英文小说、杂志,平时看的是《全汉赋》、《傅雷家书》、《参考消息》之类的书报。
  这一切,都是小鸿儒的父亲侯波在家进行私塾教育的“成果”。
  “我认为,现在学校缓慢、古板的教育体制,根本不适合培养天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没有比尔?盖茨的原因。”说这番话的人正是小鸿儒的父亲侯波。
  而小鸿儒的母亲,侯波的前妻王育对此则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完全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教育孩子,让孩子整天面对他一个人,将来孩子怎么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远比一个孤独的天才要重要得多。”王育坚决反对侯波对孩子进行封闭式家庭教育。
  2006员工考勤制度年4月,王育向北京石景山区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请求法院变更自己为儿子侯鸿儒的监护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还得从侯波与王育那段已经破裂的感情说起。
  侯波原来是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1997年通过登征婚广告,结识了某报记者王育。起初双方觉得还算满意,恋爱3个月后就结了婚。但刚结婚不久,王育便发现侯波不切实际,总是有“拯救中国教育事业”的想法,而且不擅交流,两人的感情也开始恶化。200011月,王育便与侯波协议离婚,当时小鸿儒刚满两岁。因为侯波有北京户口,小鸿儒的抚养权归侯波,可实际上孩子一直和王育生活在一起。
  然而,2004摩托赛车6月的一天,侯波却突然出现在幼儿园,接走了小鸿儒。王育说:“自从孩子被侯波接走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孩子。两年半的关门教育,侯波不让我探视,孩子对我已经产生敌意,再也没有叫过妈妈。”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孩子越来越像他的父亲,变得有些偏执、自负,所以王育下决心要把孩子“夺”回来。
 
  两年半私塾教育“硕果累累”
 
  接走小鸿儒后,侯波为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便与医院解除了劳动关系,回家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
  父子俩每天的课程安排很有规律,晚上学习时间比较长,所以两人早上起床会晚一些,吃完早饭后便开始学习。“累了就看一会儿电视,或者健身,还可以闭目养神。”,几乎没有作业和考试。在父亲的熏陶下,小鸿儒每天能主动背几十个单词,自觉学习7个多小时。在一本日历上,侯波记录着孩子的学习进度,半年左右已经学习了6000个英语单词。
  侯波介绍说:“小鸿儒先学了半年的基础中文,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然后是现代的东西,全球优秀华人小学生作文选,尝试从阅读中去识字。”
  侯波的这种教育方法源于自身经验的总结。侯波说:“1990年我大学毕业,发现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绍兴美食,却看不了《ChinaDaily》。我就开始自己钻研怎么看懂英文报纸和原版小说。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摸索了5年才做到,但现在小鸿儒只用了一年半就做到了。起初宇智波斑,小鸿儒每天记三五十个单词,我只要求孩子努力记忆,慢慢地他自己掌握了,开始读《英国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全是英汉对照。《新概念英语》第2,我只教了他两课,后面居然是孩子自己学会的。6岁半以后我们开始背托福单词……”
  相对于学校,侯波认为自己的私塾教育是成功的,而两年的教育“成果”,似乎也印证了他的预期。开庭时,小鸿儒当着所有的媒体记者,即兴朗读了《China Daily》中的一节,又一字一句地进行翻译。有的记者还想“为难”他,随便了报纸上的一段让他读,没想到他不假思索地读出了原文并当场翻译,令在场记者惊叹不已。
  实际上,侯波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保留看法”,他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模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意味着一个老师要向数十个能力各异、秉性不同的孩子灌输同样的知识。老
师的精力又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的缺陷就在于它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将每一个孩子的优势和能力挖掘出来,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侯波认为,一个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每天自由地学习,这种方式是学校教育没法比拟的。教育的实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现在小鸿儒能够做到每天非常轻松地读100页中、英文书,再让这样的孩子去读小学非常荒谬。
  而小鸿儒的母亲坚信孩子必须上学,必须接受中国主流式的学校教育。为此,王育起诉了侯波,决心赢得孩子的抚养权,让小鸿儒过和同龄儿童一样的生活。
 
  母亲不满,决定要回抚养权
 
  20069行李箱怎么改密码月,这起关系着小鸿儒未来命运的案件在石景山区法院开庭,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的辩论充满了“火药味”。
  王育提出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关系,主要有两个理由。首先,她有正式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而侯波至今无业,长期靠借钱度日,并且还接受过精神方面的疾病,以上种种状况表明他抚养儿子极为不利;其次,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均衡的发展,应该接受主流的正规学校教育,而侯波自20046月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将儿子从幼儿园带走后,自己实施所谓的“私塾教育”,至今不让孩子上学。国家200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现在孩子满8岁了还被封闭在家里,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小鸿儒缺乏自然、流畅、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怎能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