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故事彩的性别、政治和消解
2020年第?朗|学术论丛丨077
粉红的故事:彩的性别、政治和消解
/胡超
摘要:粉红是女性的彩,这一概念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在二战后美国商业文化的推动下,社会确定了粉红的性别含义,并由此演化出多种政治意义和社会运动,反过来又推动了粉红含义上丰富和边界的模糊。中国对粉红的性别认识也受此影响,近年来也在性平等运动、“粉红动漫”等流行文化各个领域,体现出这一性别观念的调整。而网络“小粉红”引起的热议和接受,更反映了社会对粉红这个词语在性别和政治两方面含义的灵活处理。表现这一类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妨看作是反映时代变化的“粉红艺术”。
关键词:粉红彩性别政治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焦捷 2019年的个人展,全部为粉基调,描绘游走于社会性产业边缘的 女性形象w(图1>。为什么观众一眼 就能看出这些女性的暧昧身份?今 天,“粉红通常与所有女性化事 物相关,从裙子、衬衫和钱包,到 女性争取权利的游行,随处可见粉 红”同时也具有“边缘、情(e
dgy and erotic) ” <3)等涵义。本文即是试图对这些含义的产生和 变迁进行探究。
借用彩,人类社会建构出不 同的情感投射。比如说:基于肤 的种族歧视;红具有政治含义;情文字叫“黄”小说,小报登 载“黄”新闻('“蓝革命”则强调海洋生态(5>。而用彩来比喻政 治,最典型的莫过于“”。
但彩从何时开始具有性别意 味呢?即便粉红是最具有性别指 向的颜,但例外也很多。如印度 服装中,“粉红对于印度,就如 同海军蓝”(6>,而在墨西哥,粉红更和国家象征相连
出乎多数人意料,粉红具有
“女性彩”也才一百多年时间。
18世纪的西方文化高峰法国,男女
一样穿着粉红服装,只是一个世
纪后的19世纪末,粉红才在西方
变成女性专属(8>。这种性别定义,又
随着现代化进程传入中国。
本文讨论粉红如何被建构出
性别和政治的含义,又如何不断地
被消解和转化。中国经历了类似的
过程,并出现了本地特的新转向。
一、屮W传统中的粉红
粉红由红和白调和而
表白情话最暖心长句成。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幵始
用红花好来制作红(safflower
re d),到汉朝时候,人们采用茜草
根(madder root)制作出摘红<9>。
而把粉红和女性生活联系起来的
文字,可以追溯到《诗经•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一首在婚礼上歌颂新娘的歌谣,
用桃的花、果、叶来比喻新娘的美
好和生儿育女的幸福。
而真正把粉红来比喻女性是在
唐朝,贾至(718—772 )栖赠薛瑶英》
一诗中写道:舞怯铢衣重,笑疑桃
脸幵,
唐代崔护的名句“人面桃花相
映红”,也是较早把桃花和女性联
系的诗句。而将粉比喻女性气质
也发生在唐朝,如李商隐诗句:“浣
花笺纸,好好题诗咏玉钩”。
这里浣花笺的典故,来自唐代
名伎薛涛。她自制信笺纸,用的就
是桃<n>,历代均有仿制(12>。宋代
的胭脂版纸笺,也称薛涛笺,用产
于嘉州(今四川乐山县)的胭脂树
染。宋人诗曰:“名得只从嘉郡树,
样传仍自薛涛时”(13)。
但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古代中
国把粉红赋予性别含义。这一点
可以考察传统戏曲服饰。因为程式
化的规定,戏曲行头变动较小,能
反映社会对服装彩的接受程度。
而在历史最悠久的剧种昆曲中,男
主角就经常身着粉红服饰。
078[西北美术]NORTHWEST FINE ARTS
昆曲研究总结了《南西厢》不 同场次中男主角张君瑞的行头,有 很多粉红:
“他在《游殿》、《寄柬》中 穿粉红花褶子,粉红彩裤,着厚底 靴,戴粉红小生巾;在《闹斋》中 穿青素褶子,粉红彩裤,束湖宫 绦,着厚底靴,戴小生巾;在《下 书》中穿湖绣花褶子,湖彩裤,厚底靴,戴小生巾;在《跳墙》中 穿粉红绣花褶子,罩湖绣花褶子,粉红彩裤,着厚底靴,戴
粉红小生巾”。(14>(图2)
西厢记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戏 曲则受王实甫所写的元杂剧影响。同时,昆曲“行头”影响了其它戏 曲的范式(15)。而昆曲中衣饰的彩 并不是舞台虚构,“什么人物配用 什么颜,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 这规定也源自于生活”(16)。粉红,也就是“绯”,符合张君瑞的读 书人身份。
从唐代以后,“紫、绯及香 又为达官权贵服饰所使用,因此,这类颜被封建统治者列为贵,而禁止民服使用” (1'
事实上,绯还是中国传统官 服的专用颜之一。“以服辨官 品,是中国古代官服制度中最具政 治彩的重大特征”(18),这一做法起源于三国后期。曹丕建立魏国后,设立了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大致 历代相沿,直到元明。(19)这就说明,粉红是统治阶层服饰的核心颜,并没有今天的女性指向。
清代宫廷中粉彩瓷器的普遍使 用(2'也显示直到最后一个王朝,粉还没有性别含义。受昆曲影响的戏曲如京剧服装也是明显例证,而
检索清代名著《红楼梦》,薛涛粉
红信笺的文人传统依然存在,贾
宝玉写诗句祭祀晴雯,用的就是“泥
金角花的粉红笺”(21)。男子服饰方面,
贾宝玉让丫头莺儿给汗巾打络子(丝
带),莺儿推荐了 “桃红”和“葱绿”
(22>,可见粉并不是男子衣饰中
的禁忌。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基本可
以说明,一直要到现代,中文语境
里的粉红,才具有了今天所说的
性别以及相对应的政治含义。下文
也将提到,粉红等同于女性彩,
主要由西方发明、特别经由美国现
代商业消费主义的推广。上海老月
份牌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出这一
时代西风东渐的影响(23>,特别是夸
张的胭脂化妆,和女性被“凝视”
的姿态,都强调女性的性别姿态<24>。
因此,当代中国对于粉红的
性别认知,来源于西方影响。这一
性别含义所延伸出的政治含义,也
同样进入了中文语境,并有了在地
的解读和调整。
二、欧太传统屮的粉乜
关于粉红的历史,已经些重
要研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通讯》
2010年发表了《洋红:一种颜的
艺术史》,依托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
讨论了胭脂虫这种美洲昆虫,作为
制作大红颜的原料,如何从中美
洲流传至全世界(25)。19世纪,这种
胭脂虫通过贸易进入中国,被称作
“洋红”w。“洋红”的传播历史,
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这也呼应了疫情爆发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后来粉红的含义,一样经由西方
传到全世界。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博物馆
(M u s e u m at the F a s h io 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8 年
组织了展览:《粉红:一个朋克、
美丽和力量的彩》。该展览通过
18世纪到今天的80件时装,展出
了两个方向的主题:一个是时装背
后粉红的性别,一个是流行文化
中粉红时装背后的政治含义(27)。
展览体现了彩历史研究者M ichel
Pastoureau的观点,“颜是一种
社会建构的概念。社会制造颜、
定义颜,然后赋予颜以意义”(28)。
这个服装展览也揭示,粉红
具有性别之分,不过100多年时间。
根据展览研究的梳理,欧美传统中,
粉红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里,
“荷马为了要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
史诗几乎总是说‘当那初升的有玫
瑰手指的黎明呈现时……’” <29>。
荷马最爱用玫瑰来形容朝霞,而
玫瑰“rose”来自拉丁文,指的
就是粉红(30>。
13到14世纪时候,奇马布里埃、
乔托等人,最早用闪亮的粉红来
绘制婴儿耶稣(31)。这时候对粉红
不分性别的传统,一直贯穿稍后的
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就大量运用
粉红这种颜来表现耶稣、天使、
诗人以及神话人物。(图3)
在西方日常生活里,粉红在
十八世纪中期才开始流行。粉红
在文化含义中的调整,也和这一时
期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蓬巴杜
夫人有关(32)。除了引领粉红时尚,
蓬巴杜夫人也推动了洛可可艺术的
发展。洛可可常见的灰蓝、灰黄、
暗绿和粉红,是当时艺术和时装最
爱用的颜(33)。
I学术论丛I079
® 1中央美术学院育年艺术家焦捷2019年个人展览现场
图2昆曲西厢记剧照
图3<;圣约翰布道》局部拉斐尔
一种把粉红和女性人物联系 起来的商品也就应运而生。因为蓬 巴杜夫人对粉红的喜爱,“1757年,法国瓷器制造商塞夫尔(S 6 vres )将其新出品的精美粉红瓷,以蓬 巴杜玫瑰命名”(34)。这种粉红 瓷的发明,受中国清代粉彩的启发,但比粉彩更显华贵和艳丽,后来又 反过来影响了清朝的瓷器(36>。
这些图片、服装和商品都显示,“粉在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新的 流行颜,但并不区别性别”(36)。(图4)那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女 孩开始穿粉红,男孩开始穿蓝 的呢?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博物馆主 任Valerie Steele认为开始于1890 年代和20世纪初期,“在美国,制 造商试图通过设定彩规则来出售 更多的儿童和婴儿服装”(3'但起
初并不严格,甚至“一直到1918年,粉红还是男孩专利,而蓝才是 女孩的象征” 138),—个解释就是在基 督教传统里,蓝常用来绘制圣母。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一方面,人们期望摆脱战争的阴影,美国家居风格强调
彩柔和,淡粉为代表的厨房用具
开始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战后婴
儿潮的出现,推崇女婴穿粉的广
告铺天盖地,这一观念也渗透到成
人服饰和生活其它领域,粉红是
女性的颜逐渐成为社会规则。而
明星玛丽莲•梦露,总统夫人杰奎
琳•肯尼迪等人也一度让粉重新
赋予了奢侈品的含义(39)。
这种对女性性别含义的强调,
也催生了粉红派生出的情欲含义。
“粉红被广泛视为情的
原因之一,是白种人皮肤呈粉红、
米,这导致了粉红与裸露相关
的想法”(40>。除此之外,身体的某
些性感区域(如嘴、生殖器和乳头)
被称为“粉红部位”。还有,长
期以来具有女性美感的花朵,就是
植物的性器官,对应在时装领域,
粉红系的内衣、紧身胸衣和晚礼
服,也都暗指欲望。这些含义的
广泛出现,也导致后来和粉红有
关的社会抗议和表达,也必然围绕
着粉红的这种性别设定而进行。
粉红不再属于女性专用,这
种变化开始于1980年代,当时风靡
一时的朋克乐队如The Ramones和
The Clash,开创了流行文化领域里
男性拥抱粉红颜的先河。2002年,
黑人说唱歌手卡姆隆(Cam’ro n)
穿着粉红的貂皮大衣和相配的服
饰参加纽约时装周,更“让粉红
成为嘻哈乐一代人追求的事物
("'m ade pink a thing for the hip
hop generation”)M2)。受其影响,
不少流行乐巨星如Kanye W e st和
蕾哈娜(Rihanna )也在各种场合和
视频中运用粉红M3>。(图这些
例子表明,至少在流行文化中,粉
红开始被认为也可以是男人的颜
到了 90年代,全球乳腺癌防治
运动的粉丝带等活动,虽然起源
是和粉红的女性指向有关,但是
提供了机会和场景,让男性也深度、
公开参与。1992年10月运动幵始,
美国各地成千上万名妇女,在胸前
佩戴上了粉红丝带,并通过各种设
计,让男性也身着粉参与进来(w。
类似这样的社会活动,突破了
粉红简单的性别指向,通过提倡
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吸引了大量男
性参与者。
粉红性别的定义发生转化,
它的政治化含义,也因此而调整。
0的[西北美术]NORTHWEST FINE ARTS
最早把粉红政治化,是二战 期间的纳粹集中营。被关押的男同 性恋者,衣服被贴上粉红三角形 (The Pink Triangle)标签,暗示 他们像女性一样软弱(45>。(图6)后 来艾滋病的阴影与同性恋社区之间 的联系曰益紧密,在许多国家,艾 滋病也被称为“粉红瘟疫(Pink Plague) ” <46)。
也因为这段历史,粉红从1970年代起,就成为同性恋激进主义争取权利的象征。今天大量和 LG B T相关的社会活动,都用粉红 作为标志,如苹果手机应用商店里 的“粉新闻(PinkNews) ” |47>。
美国在冷战初期,沿用了纳粹 迫害同性恋的一些做法,清理政府中 的同性恋官员,担心他们的性取向隐 私被冷战对手,这就是“薫衣 草恐惧(Lavendar Scare) ”(48),也称为“粉恐惧”。同样的思路,后来发展到反共的麦卡锡主义_。
因为粉红与象征共产主义的 红近似,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一 些思想左倾或者同情社会主义的人,被称为“粉红知识分子”,英文是 “Pinko”,遭到残酷打压。被“抹 粉红”的知识分子,就包括《红星照 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50)。这一新造词语,于1925年首次在《时代》周刊出现(51>,至今在文化 和政治领域被广泛使用,有时也写 作“Pinko Commie (共产主义粉 红)”(52>。
这些将粉红与性别、政治观 点等相关联的迫害,也引发了有针 对性的反抗,在六十年代与叛逆青 年相关的政治抗议活动和流行音乐 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粉红成为这些人在争取权利运动时候的
彩符号。例如,今天的同性恋等
辄字怎么读性少数体的平等权利运动,一个
广为使用的符号就是粉红三角形,
延续纳粹时候的标签,作为社抗
争的宣示(53>。
与此同时,粉在社会生活中
被固定为女性性别的含义依然存在,
成为驱动和粉红相关的政治表达,
从而使粉红的性别指向成为一个动
态调整的过程。(54)
三、粉红在气代中M
巴克桑德尔《艺术与意图》中
解释说,艺术的意图,受整个社会
和时代的意识形态所影响。粉红
的性别和政治含义,在中国的当代
艺术作品中就有直接反映。
展示粉红的暧昧气质,比较
早的知名艺术作品中,包括崔岫闻的
偷拍视频《洗手间》(55),展示2000
年北京某的女卫生间里,性工
车管所端午节放假吗
作者们忙于整装、补妆、以及互相
讨论“业务”,视频画面充满粉红
调。
用粉红系来创作,还有上个
世纪九+年代俸正杰等人的艳俗艺
术。因为大量运用了粉红,呈现
出人物的失落和迷茫,所以被看成
是“艳俗”。栗宪庭在《“新月份牌”
风格的创造一俸正杰作品简说》评
论,中国的艳俗艺术,是从泛政治
波普热潮中衍生出的一种语言方式,
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消费文化
的泛滥,为它提供了艳俗的审美语
境,同时“也是上世纪新文化运动
之后艺术通俗化线索的结晶” <56>。
注意这个例子里的“月份牌”
以及“政治波普”这两个渊源,都
说明粉红和性别以及政治的纠缠。
同时也说明当代中国对粉红的解
释,也大致沿着西方现代的设定进
行,一方面指向女性的温柔娇美,
另一方面又指向衍生出来的暧昧和
俗艳。
这种暧昧意识,最鲜明地体现
在情行业对粉红的标志式应用,
广泛见于遍布中国城乡的各种“洗
头房”(57)。房间里悬挂着粉红的
灯泡,半透明的玻璃门窗,光影投
射出来,成为广告一样的展示。
粉红和情行业的关系,其
实也追溯至二H世纪初期的美国
社会。首先是粉红成为女性彩,
然后“工业化导致了像洋红这样的
染料,能大规模廉价生产”,“当
时的也就普遍幵始穿着粉红,
调和品味也体现在粉红服饰从
精致到粗俗的不同区分”(68)。
和美国的历程相似,在建立了
粉红的女性指向之后,中国社会
也在多个领域,经历了对粉红性
别和政治含义的讨论。
比如在文学界,2018年北师大
完成的《当代六十七位新锐女作家
的女性写作观调查》中,女作家们
反问:“女性难道永远只配穿着粉
红的裙子读《灰姑娘》吗?”(59>这
些借用粉红意向的女性主义质问,
也是中国社会女性独立思潮的不断
深入,反映着世界范围内对女性定
义的转向。
而与此同时,围绕粉红的性
别和政治符号,也在不同领域影响
着中国民众。
英国制作的长篇动画片《粉红
猪小妹》,或译《小猪佩奇》,主
2016安徽高考数学
角是几代同堂的猪家庭,猪爷爷、
I学术论丛081
图4男子像,版画印刷品,尺寸不详 图5说唱乐巨星Cam‘ron著名的粉装扮照片。图6纳粹集中营的同性恋者衣服上贴着粉红标签,照片来
自芝加哥 Legacy Project Chicago网站
猪爸爸和猪儿子,身体都是粉红 造型。2004年首次发行,这部动画 就在全世界大受欢迎。进入中国后,该系列不光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 主要视频网站上,全集的播放量均 在百亿次以上<6'相关出版物也备受欢迎,被用作英语学习教材。(图7 >
图7 <;小猪佩奇》动画
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变化,也体
现在很早就利用粉来强调女性意
识的芭比娃娃产业。2013动漫电影
《芭比之粉红舞鞋》将芭比玩偶搬散华礼弥ed
上银幕,通过粉红舞蹈鞋的故事,
“女主人公克里斯汀实现了自己在
舞台上的‘华丽转身’,为自己在
事业上到出路”(S1>。粉红舞鞋,
虽然还是性别符号,但更象征着女
性独立自强。
而中文动漫领域,也出现了大
量针对女性读者的作品,满足女性
读者的幻想,男主角通常集俊美温
柔和强壮于一体。女性作为观看主
体的这一类动漫,被称作“粉红动
漫”。这类作品虽然借用粉红这一
词汇来指代女性读者,但实际上已
经是女性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向
“凝视”:
“粉红动漫领域是女性至上的
文本场域,女性实质上是权力核心,
女性成为‘观看’/审美主体,男性
成为‘被看’/审美客体”,“以建
构粉红文化中的性别政治机制。” <62>
“粉红动漫”无疑是对女性在
性别和政治方面传统定义的反转,
也是男性权力的消解。这里的“粉
红”,正如同一时期出现的“女汉子”
和“暖男”这些称呼一样,体现出
社会对性别角的宽容,为当代社
会性别气质转变、性别话语转型做
出了贡献(63)。
这些“粉红”性别含义转向,
也反映出这些思潮背后全球政治和
消费的影响。
使用粉红缎带作为标志的预
防乳腺癌活动,在中国也不断得到
国际资本赞助。例如,两家美国公
司联合推出的“G E关爱,UBER
同行”活动,不仅为女性用户筛查
乳腺癌,还向男性用户提供体检卡
转赠女性<64>。本来是针对女性身体
隐私部位的关爱,结果成为全社会
共同关心和参与的活动,温馨的粉
红成为关爱生命的符号,从而突
破了性别的界限。
粉红一词含义的突破,不光发
生在社会生活领域
,也直接发生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