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物联网技术
13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5G融合应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已成为智慧城市、行业数字化转型等的代名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所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各行业之间的边界愈加模糊。业界的变化迫切需要新型“跨界”工程科技人才的支撑,以提升工程教育支撑和服务产业的能力,这在客观上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的速度和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产业界需求,新工科明确提出要将“为新经济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教育的目标。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其本质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改革工程教育模式、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培养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跨界”工程科技人才的目的[1]。面向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传统工科专业正在进行改造升级。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等时代需求的专业之一,亟待优化升级[2]。
本文以欧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剖析专业现状,着眼专业内涵式发展,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基于OBE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优化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1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融合成为信息通信产业的主旋律,先前分离的通信领域逐步融合。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之间,数据、语音和视频通信之间原则上的差异逐渐消除;信息处理子系统,单处理器、多处理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传输子系统,本地网、城域网以及长途网络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促使计算机(IT)产业和通信(CT)产业融合成为信息通信(ICT)产业,其中包括产品、设备乃至系统集成等各环节的融合交叉。随着技术和标准的演进和发展,通信网将可以实现信息生成、信息处理、信息
存储、信息查以及使用等功能。信息通信网络将能够集成所有通信方式,实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统一接入,助力智能社会的实现[3]。
欧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坚持在传承中探索变革,以为业界输送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传承与变革并重的专业发展特。专业秉承学校“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的质量战略,密切关注ICT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形成CDIO工程教育模式“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率先与大唐移动开展产教融合,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新篇章。2016年,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逐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2018年,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升级改造的突破点。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
——以通信工程为例
田亚楠
(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在新工科明确提出工程教育要将“为新经济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作为目标的背景下,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现状,基于OBE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重点从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优化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程教育的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升级路径和方法,同时希望对应用型本科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22)08-0139-03
收稿日期:2022-05-11  修回日期:2022-06-13
基金项目:西安欧亚学院2020年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进口牛奶推荐(2020GKYBOO4)
2022年 / 第8期
物联网技术  2022年 / 第8期
140一些问题逐渐暴露。
1.1 融合型“跨界”人才培养特尚不突出
自2017年初教育部推出“新工科”计划以来,各级政府、高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依据新工科建设内涵,新工科要体现出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五个特征[5]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开始主动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其次,为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或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整合发展,并以此为牵引,推动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传统工科专业为支撑、新兴工科专业为引领、交叉
工科专业为协同的发展格局[6]
麦克风没有声音怎么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本科专业。在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 融合应用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培养信息通信领域新型学科交叉融合“跨界”的工程科技人才。1.2 专业培养方向设置口径较窄
在通信领域,移动通信行业具有发展迅速、稳定,受众面广,人才需求量大且持续性强的特点。结合学校通信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保持中等的原则,通信工程专业方向一直定位为“移动通信方向”,但在后期课程体系制定及课程计划实施落地过程中,出现了较为狭隘的一面,即考虑到企业对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人才和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人才持续大量需求的现象,将专业技术课程重点放在了工程技术方面。这一现象导致:虽然从短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来看,均有较喜成绩。但毕业生中女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持续走低,且部分不愿从事工程性较强类工作的学生,会在就业初期或几个月后另择业,影响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同时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调研数据的反馈,学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指标持续低于同类院校水平。这也说明,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正确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摆正心态,更好地融入职场。另一方面的现实是:“许多年来通信工程专业都是工科专业中入学分数最高的热门专业,现在却被戏称为‘管道’专业,通信公网运营商被称为‘管道’运营公司,原因是目前最热门的是通信‘管道’里所流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而不是通信‘管道’本身,如果通信专业还不跨界到互联网应用中,通信专业的热度将会逐年降温[1](引自杨毅刚《企业视角下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这就要求必须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 念[7]。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 )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4个问题: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并依次细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关联矩阵,持续改进教学效果[8]。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过程中,通信工程专业以OBE 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梳理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流程,如图1所示。落实学校“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立足ICT 产业,面向信息通信领域,聚焦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培养从事应用设计、产品开发、系统规划运维等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围绕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应用型培养定位,紧贴ICT 产业发展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专业平台培养+一年专业方向培养+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凸显“工程教育+行业认证+职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特,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依据培养目标,梳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技术和素养,形成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
图1 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流程
3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OBE 理念,根据毕业要求,基于学习成果导向反向设计,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遵循图2所示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通过课程体系解构、重构、调整、更新,形成大平台、微方向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中国飞机失事
祝考研成功上岸八个字2022年 / 第8期  物联网技术
141
图2 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重要手段。通信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基于CDIO 的项目制教学设计,以相关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二级项目,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综合实训一级项目,形成以一级实训项目为主线,二级实训项目为支撑,三级课内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如图
3 所示。将核心课程教育与对专业的整体认知统一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9]
图3 三级项目制实践教学体系
4 师资队伍优化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有效落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结合专业方向的优化
、调整,采用引进+培养并重的方式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建设。措施如下:(1)引进云计算、信息安全技术方向的高层次师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建设由行业资深工程师和高校教师混编的兼职师资队伍。
(2)基于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实践课程探索项目制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对专业教师项目制教学能力的培养。
(3)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鼓励在职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形成“教学、工程、科研”岗位三循环的教师发
5 结 语
南航空难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欧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剖析新工科建设内涵,分析了当前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新工科内涵,采用OBE 理念,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优化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应紧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以培养符合新经济需求的跨界“融合”人才为己任,持续打造专业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口袋妖怪白金
[1]杨毅刚,唐浩,宋庆,等.企业视角下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6(3):18-23.
[2]王艳春,夏颖,石翠萍,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1,43(2):91-93.
[3]刘戒骄,燕雨林,海柱.通信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
[4]田亚楠,刘婉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9,9(10):113-114.
[5]郝丽娜.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6]李幼平.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7年10月10日(13版).
[7]刘敬肖,史非.基于OBE 理念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1):110-113.
[8]朱素果,匡振中,顾晓玲,等.OBE 导向下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求知导刊,2019,7(17):110-111.
[9]龚蕾,孙泽宇,杨尚森.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1,11(4):110-112.
[10]蔡亚永,艾散·帕合提,刘晓.“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1,43(7):104-107.
作者简介:田亚楠(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
[7]王磊.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实践探寻[J].中国设备工程,2021,37(10):225-226.
[8]李文生,邓春健,吕燚.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9(2):22-25.
[9]王宝珠,李文娟.竞教结合+项目驱动下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6(32):160-161.
[10]沈花玉,郝张红,苗艳华,等.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教
学的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10):205-206.
作者简介:童英华(1982—),女,青海西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优化和物联网系统可靠性等。
(上接第138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