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中国电力行业分析研究报告32
第二章电力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宏观环境预测
一、2004年全球宏观环境预测
2004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进一步加快,世界贸易也将因此出现恢复性增长。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和风向标的美国经济趋好,欧洲经济将出现低速增长,日本经济也将继续缓慢恢复。随着入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我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定位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增加。虽然200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上好于2003年已成共识。
二、2004年国内宏观环境预测
从国内情况看,2004年我国GDP快速增长,达到8%左右已不成问题,为2004年电力行业的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2004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重要的一年,虽然面临通胀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居多,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电子政务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工程将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将快速增长,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速相对加快,钢铁、
煤炭、有金属和化工等高耗电行业虽有所压缩,但仍将持续快速发展;住房、电脑和彩电、洗衣机将分别在城乡进一步普及;电力体制改革所导致的释放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城乡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加,城市居民以汽车、商品房、电子通讯产品等为主的消费热点将持续升温。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2003年用于基础设施的2800亿元国债,也将对电力需求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凡此种种,将支持和保证我国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不过,随着我国节能降耗力度的加强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以及政府加强对电荒的调控,高耗电行业用电将受到影响。
第二节 2004年电力供应能力预测
一、电力建设情况预计
根据调查资料整理,预计2004年全国新增大中型发电装机3731万千瓦,其中水电763万千瓦,火电2795万千瓦,核电165万千瓦。年底总装机将达到42181万千瓦,同比增长9.7%;如考虑小型自备及计划外装机,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实际将超过4000万千瓦,投产规模和增长速度均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从投产时间来看:上半年投产1244万千瓦,仅为全年的三分之一,投产比重较小,对今年的迎峰度夏作用有限。
2004年,全国将要投产33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约10000公里、变电容量约4500万千伏安,投产规模将为历年最高,显示出近年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减少窝电现象,提高
网省间的互供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电煤供应对发电的影响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好
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电煤消耗大幅增加,由于煤炭生产总量、价格和运力的矛盾,电煤库存曾一度下降。1—2月,全国煤炭产量创同期历史最高,但2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却比去年初下降了3%。截至3月28日,直供电网电煤库存杨洋谴责京东侵权
仅为736万吨,较去年同期降低40.2%,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由于电煤供应不足,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缺煤停机现象。装机容量略有富余的山东电网也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主要就是由于缺煤停机容量接近300万千瓦造成的。目前,仍有很多电厂存煤量不足一周,甚至出现多个电厂存煤只有一天的严峻局面。3月底4月初,煤炭价格上涨的消息不断从各地传来,产煤大省山西的电煤也爆出吃紧消息。
2002年和2003年原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均已经超出产能约16%,新投产矿井少,新增生产能力赶不上需求增长,煤炭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凸显;发电用的贫瘦煤、无烟煤短缺,更加剧了电煤供应总量矛盾。尽管国家发改委已经进行了多次协调,但煤电双方的价格矛盾仍然很大,例如煤炭订货会很多合同“签量不签价”。由于国家大煤矿早已超能力生产,不足部分只能由小煤窑补充,“掺杂使假”现象抬头,煤炭质量下降。此外,铁路运力不足、海上运力紧张、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等综合因素形成了煤炭运输矛盾。
预计2—3季度,原煤价格将继续保持去年底以来的上升态势。受运输及需求持续增长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在东南沿海等局部地区供应紧张的状况仍将持续。可见,今年电煤供应对电力供应的影响越来越大,供应总量、价格、质量和运力等方面出现的四大矛盾,使电煤供应形势很严峻,不利于火电机组的正常生产。
三、水电发电情况预计
与历年同期累计来水量相比,1—3月份,全国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除松花江偏多近5成,淮河上游偏多1成,长江上中游偏多1~2成外,其它江河来水量均偏少或接近常年。其中辽河偏少8成多,海河流域拒马河偏少近8成,黄河中下游、淮河下游接近常年略偏少,长江下游干流偏少1成,洞庭湖湘江偏少3
成多,鄱阳湖赣江偏少6成多,西江偏少2成。相应地,除三峡以外的全国21座重点水电厂来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10%以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黄河流域摆脱了50年一遇的特枯期,来水量接近多年均值。近期以来,黄河干流的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水库可调节水量仅为150亿立方米左右,仍处于较少水平。东北、四川电网及华中电网北部的水库库存水量相对较多,而南方、西北、华东及华中电网南部的大部份水库蓄水不足,全国各电网水库蓄水情况很不均衡,总体形势不乐观。华东电网一季度水库综合来水仅为多年同期的50%左右,继续特枯,水电厂发电量和水库水位接近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水电出力严重不足。
三峡电站的投入运行,为缓解华东、华中等地的电力紧张局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将在今年开始向广东送电。目前,三峡电站已经投产7台机组,在二、三季度还将各投运一台,全年发电量达到333.8亿千瓦时完全可以实现。湖北由于蓄水情况较好,加之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较多,预计二、三季度水电发电量会有较大增长。四川、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该两省(市)水电调节性能较差,大多水库为月调节水库,水电发电同各月来水情况都有关。由于调度加强了水库水位的合理调控,二滩、宝珠寺、大桥三大水库均达到了较高水位,加上目前来水情况较好,二、三季度发电情况比较乐观,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压力。五一游记
3月中下旬开始,福建来水转好,4月5日,安砂水库水位达到252.82米,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直调水库库存电量达到2.54亿千瓦时,是今年初以来最低时3月18日的0.86亿千瓦时的3倍。福建省将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全省水电联合调度及水库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用水调度协调,节水增发电,并准备今年在汛期尝试采取“拦洪尾”措施,根据水情适当抬高水电厂的洪水退水阶段水库水位,估计全年可增加水库发电量1亿千瓦时,提高迎峰度夏期间的供电能力。
南方地区在一季度的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较多,但自3月份下旬以来,降水开始逐渐增多。根据水文预测,2004年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五省(区)主要河流来水属平水年,其中,天生桥、鲁布革来水均属枯水年;云南来水为平偏枯,广西来水属平水略偏丰年份;贵州乌江流域来水为平水年,广东来水为平水年,海南为平水年或略偏丰年。同去年相比,预计南方地区水电增发电量能
力有限。
第三节  "十五"期间全国电力需求状况预测
"十五"期间全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这个速度比"九五"期间有较大增加,电量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但到“十五”末期有所缓和。
一、用电构成将继续发生变化。
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预计第一产业用电绝对量将稳定增长,但比重减小;第二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单位产值电耗将进一步降低,但总消费比重会进一步上升,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受政策的影响用电比重将有所微降,传统行业(纺织、煤炭等)和低电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用电比重将相应提高。第三产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城乡居民用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各地区供需平衡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十五"期间,随着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和电网之间的互联,各电网之间的供需平衡差异将逐步缩小。初步分析,东北电网、海南电网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广东、华东、华北等局部地区供
应不足的问题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剧;其他地区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三、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将趋于明显。
各行各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的用电水平。电价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明显减少;二是影响高耗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和现有布局。高耗电产业将纷纷由电价高的地区转移到电价低的地区,致使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
四、负荷增长速度将持续超过用电量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空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气温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全年最高负荷逐步由冬季向夏季转移,导致年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增
大,各电网日负荷率、年负荷特性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负荷的增长将继续高于用电量的增长,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电网需要的调峰容量逐年增加。
"十五"电力供需的矛盾将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
经济运行的需要。
第四节电力行业中期预测(2001年-2020年)
make
一、与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用电水平比较
表 50:历年人均电力指标
年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元/人)  人均装机容量(千瓦/人)
1980年452.9  0.0667  1981年476.9  0.0691  1982年510.9  0.0712  1983年563.9  0.0742  1984年667.1  0.0768  1985年808.5  0.0822  1986年901.9  0.0873  1987年1033.9  0.0941  1988年1267.1  0.1040  1989年1419.1  0.1124  1990年1547.7  0.1206  1991年1747.2  0.1308  1992年2051.3  0.1421  1993年2647.7  0.1543  1994年3654.6  0.1668  1995年4767.0  0.1793  1996年5539.3  0.1933  1997年6048.2  0.2057  1998年6373.9  0.2222  1999年6516.9  0.2373  2000年7062.9  0.2523  2001年7516.7  0.2653
图 55 国民生产总值
图 56:人均装机总量
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和用电水平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以上两图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装机容量(表示电气化程度和用电水平)在23年来的增长趋势及增长幅度,还有增长速率都相当,只是人均GNP的波动相对剧烈一点。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资源及能源消费结构不尽相同,达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用电水平也有差异。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用电水平分析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达到小康社会或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用电水平。从国外不同发达国家的用电水平来看,美国、加拿大等国人均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很高,如美国,1960年人均GDP为2787美元,人均用电量达到4291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085千瓦时。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工业化程度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以及资源和价格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人均用电水平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法国及原联邦德国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国家,由于受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加上调整经济结构、推行节能政策以及本国发电资源限制等原因,人均用电水平仅为美国等国的60%~80%,如原联邦德国,1970年人均GDP为3040美元,人均用电量为3600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只有709千瓦时。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的人均用电量为2800~4000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560~1400千瓦时。从用电结构看,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的工业用电比重在45~60%,生活用电比重在20~30%。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预计我国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的人均用电水平在3000千瓦时左右,人均生活用电量在600千瓦时左右,用电结构中工业用电比重在60%左右;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在20%左右。
蔡美月婚纱表 51: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GDP和人均用电量比较
人均GDP (美元)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时)
美国、加拿大等 2787 4291 1085 日本、法国、原联邦德国 3040 3600 709
发达国家 3000左右2800~4000 560~1400
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3000左右 600左右
表 52:发达国家和我国工业和生活用电量比重比较
工业用电比重(%)生活用电比重(%)
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45-60 20-30 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60左右 20左右以上判断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因素:
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人口众多,地域分布辽阔,
使得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及生活用电的比重都将相对较低。
二是在我国经济结构及用电结构中,工业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
伤仲永翻译的水平,未来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在经济结构及用电结构中的比重仍将
高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水平。
三是受我国发电能源资源及其开发条件限制,加上我国工业化将是在科学技
术更加先进的基础上实现,因此人均用电水平将低于发达国家在类似发展时期的
水平。
六、中期(未来20年)电力需求水平预测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用电水平
分析,未来二十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需要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预计为
5.5%~6%左右。如表所示:
表 53:2001-2020分阶段电力增长情况
时间阶段电力需求
增长率
(%)
全社会用电
(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
(亿千瓦)
年均净增电量
(亿千瓦时)
年均净增装
机(万千瓦)
2001-2010 6.5-7 到2010年达到
25400~26600
5.5~5.8 1190~1310 2300~2600
2011-2020 4.5-5 到2020年达到
39400~43200
8.2~9.0 1400-1660 2600~3200
相应地,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结构为2.8:66.5:14.5:16.2,人均用电量将达到1854~1942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300~315千瓦时。到2020年用电结构将为2.0:58.5:18.5:21.0,人均用电量达到2660~2920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560~610千瓦时。未来20年间,第一和第二
产业的用电比重逐渐缩小,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不断扩大,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图 57:未来20年各产业用电结构演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