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_成就_问题_约束与前景
中国经济:成就、问题、约束与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京文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孙涛个人资料简介及
中国经济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稳定地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总量和多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已经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必须继续积极加快发展,实施自主创新和走出去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真正实施自主创新和走出去战略,就必须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已经连续27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6%,“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见图1。同时,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增长10.5%,
四个季度分别增长9.9%、10.1%、9.8%和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6.4%,四个季度分别增长16.2%、16.5%、16.2%和16.4%。2005年和1978年相比,GDP总量增长10.9倍,人均GDP增长8.9倍,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均位居世界前列。
2.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增长与效益增长基本同步。2005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8%。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9.8%,增收523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2.6%。经济增长支撑条件绷得过紧的状况有所缓解,煤炭产量21.9亿吨,增长9.9%;发电量2.47万亿千瓦小时,增长12.3%,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系统拉限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同比分别减少61%和66%;重点物资运输得到较好保障。“十五”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情况见图2。
3.农业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67万公顷,粮食产量达4840亿公斤,增加145.4亿公斤。 “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及增产情况见图3。
冰箱最低温度
4.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8%。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顺利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重型燃气轮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大型水电和抽水蓄能机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顺利推进,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开始启动,建成75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部分过度扩张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十五”期间规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见图4。
5.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
通。县际公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建公路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7公里。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203公里,新增电气化铁路863公里,新增铁路复线486公里。
6.服务业继续稳定发展。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邮电通信、现代物流、社区服务、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7.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2%和31.8%。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取得成效。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达69亿美元。
8.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加大。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部分地区启动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对部分高耗电行业实行了差别电价政策,对部分高耗水行业制定了取水定额国家
标准,对部分产品发布了强制性能效标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7%。节能建筑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及木材节约和代用取得新进展,全社会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型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推动: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和政策因素。国际因素是指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势垒压力,这种压力从外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因素是指中国自身的技术、资金、物资等基础积累和人民的需求积累而形成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从内部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政策因素是指国家的上层建筑的推动,它包括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发展取向,正确的政策能利用压力和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27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一种正确的政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可以用四个变量的函数表示,即
E D=f(D f,D n,T f,T s)
其中,E D是经济发展,D f是国内外需求差异,T f是国内外技术差异,D n是国内需求差异,T s是国
内技术水平,f是政策因素。很显然,在正确的政策下,D f、T f、D n是和E D呈现正的相关性,T s是和E D呈现负的相关性。当D f、T f、D n和T s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改变政策因素f,从而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即将遇到的约束,都可以从此模型进行分析。下面就来分析中国经济即将遇到的约束。
袁隆平的故事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约束
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型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归纳到五个变量,它们分别是国内外需求差异、国内外技术差异、国内需求差异、国内技术水平和政策。其中政策是根据前四个变量来决定的,因此主要分析前四个变量。通过对前四个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约束。
下面,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变化,接着再分析这些变化现象下隐藏的本质,最后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化
1.国内外需求差异。与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国内外居民需求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物质层次上的差异。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居民主要追求四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自我介绍演讲稿
空调),而同时期国外居民则是对电脑等高档次电子家具的需求。而目前国外居民和国内居民需求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绿”和“环保”,“绿”和“环保”的需求差异开始约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缓解这种约束引申出政策上的相关规定,比如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水平要比“十五”末期减少20%。
2.国内需求的差异。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需求差异比改革开放初期的差异变大。一方面,汽车、家具、金银珠宝等的销售快速增长,出国旅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较大,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持续稳定地增长。这种需求的差异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维立体的道路,但同时也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满足个性化的多样性需求。
3.国内外技术的差异和国内技术水平。国内外技术的差异和国内技术水平相辅相成,都体现为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集成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创新机制的约束等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种不足不是体现为发明专利等产品的开发前期,而是表现为产品商品化的时期,
技术不能转化为商品或不能充分转化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将直接约束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由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国有大中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因而在当代具有历史意义的集成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创新机制。国内外技术的差异和国内技术水平较低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于创新机制不完善。正如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当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因,不是中小企业怕创新,而是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约束归纳为资源能源的约束、人口素质不高的约束、个性化的多样性需求的约束和政策机制体制的约束。
(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不同的约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这些约束实质上是我国的科技水平、人口素质、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决定的。
1.科技水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为质的飞跃,贯穿于人类发展史全部,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总趋势是:以质的提高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正经历由消耗资源型为主向以扩张资源型为主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达程度,呈倒“U”型运动轨迹。我们国家还没有达到“U”型的转折点。实际上,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低下,致使本就十分宝贵的资源变得更难以充分开发。比如,我国每单位能源消耗对GDP的贡献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集中表现为产业结构中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等比重过高,而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
产业比重过低。科学技术进步的后果是,一方面资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包括资源种类的不断扩大,尤应提及的是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欲望无止境,人口增长表现出很强的“加权效应”,加剧资源短缺态势;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质的提高,必然以科技进步为杠杆,而科技进步又必然带来资源新的发现和新的应用。
2.人口素质是推动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重大因素。人类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劳动力熟练程度及其质量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的首要因素。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上说,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关注的重点是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知识经济时代关注的重点将转向人口的质量。可以说,国家的综合国力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创新能力,而后者又主要是由该国家的人力资本条件所决定的。人口素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有了质的变化,部分指标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截止2003年底,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2004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为1.4亿人,2005年大专及以上人口为883192人,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5.6%。但是,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但不是世界第一人才大国,按世界银行的统计口径,目前我国的初等教育入学率较高,中等教育入学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等教育入学率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受教育年限的制约,我国企业职工的技术等级相对较低。劳动者知识面窄,技术单一,现有的技术等级也有不少水分,用人不当,浪费人才的现象普遍。这样的人口素质使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3.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资源,因此,资源状况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源头上的制约作用。目前我国资源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总量,特别是人均拥有量低。土地、水、矿产资源总量不算少,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量就很少、耕地稀缺,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为2.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土地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我国土地、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35万平方公里还多,荒漠化土地达262.2万平方公里。再如水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1/4,有10个省低于10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区,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的1/7。矿产资源储量少、品质差、自给率低,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1%、5%和55%,铁、铜、铝等矿储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6左右。
(2)供需缺口不断拉大,资源不足已经成为约束经济增长的瓶颈。根据《未来20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未来20年我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低下。我国金属和主要非金属开发利用的综合回收率仅在30%左右,约有2/3具有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的矿山未开展综合利用;而已经综合回收的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0%,尾矿利用仅达10%,煤炭综合回收率平均不到40%,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综合
回收率。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后续发展问题凸现。这些问题包括空气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城镇被垃圾包围、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速度加快和生物物种消失严重等方面。
除了上述约束因素外,还有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上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上还有一些束缚生产力的旧体制在继续起作用,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同时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上的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此外,要严厉打击腐败现象,腐败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2006年9月26日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芬兰和瑞典分列一、二、三位。中国的排名从上年的第48位降到了54位,印度的排名上升两位,位列第43名,且排在印中俄及巴西所谓“金砖四国(BRIC)”之首。
那么,导致中国竞争力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报道说:“2006年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腐败、买方成熟度的评估水平低,以及对劳资关系的担心。”腐败是导致中国全球竞争力大幅下降的首要原因。这个判断应该是基本准确的。腐败影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吏治上的腐败,导致领导干部素质下降,体现在经济决策能力和水平降低,影响竞争力;教育腐败导致对人才和劳动力培养水平降低,影响竞争力;商业贿赂大行其道,正在破坏着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市场经济的公正、公平原则,
影响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环境;学术和科研上的腐败正在大大降低我国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减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影响竞争力。可以说,腐败正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途。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全诗腐败不除不但会大大影响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可能吞噬掉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毁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腐败导致中国竞争力大幅下降就是一个证明,也是一个震耳的警钟声。
(三)中国经济发展克服约束的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五个统筹”。具体地说就是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大力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各种矿产资源的消费,节约能源。我国的主要资源的拥有量和消耗量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天然气占世界总量的0.8%,原油占世界总量的2%,煤占世界总量的11%,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5.6%,木材占世界总量的
2.5%,可耕地占世界总量的7%;而我们的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我国的资源能源消耗量是这样的:煤占世界总量的31%,钢铁占世界总量的29%,水泥占世界总量的46%,铝占世界总量的25%,石油占世界总量的7.5%,平板玻璃占世界总量的33%。这么大的资源能源消耗却带来的只是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4%。由此可见,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但是资源的相对不足却要满足需求的大消耗量,这
种情况造成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大。比如,2003年的统计,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是47%,锰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是65%,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是40%。资源消耗量大而GDP相对比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