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是积累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中国经典三级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
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井冈山简介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青瓷剧情介绍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0513是哪里的区号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黄瓜拌拉皮的做法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家长感谢老师的话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