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1、将本册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归纳过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及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分类复习。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4、根据复习计划制定的导学案。做到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5、练习题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6、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 复习内容简析: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三、 复习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6、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7、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连续进位乘法。
五、 各单元的知识点:
1-4单元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复习对策(1-4单元为全册重点)
单元 | 知识点 | 主要存在问题 | 对策 | ||
一 测 量 |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 1、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毫米、分米、千米、吨的机会少,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不深。 典型错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0( ) 运动场跑道是400( ) 学生桌高7( ) 一车煤重5( ) 汽车每小时行60( ) 神州九号飞船返回仓重约( ) | 1、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或某一具体实物形成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可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加深体验“1千米有多远”,“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 3、先估测,再实测。 4、对比法,理解选择哪个单位更合适。 | ||
2、对单位间的进率认识不深,计算时容易混淆。 典型错例: 6000米+9000米= )千米 8吨—5000千克=( )千克 1厘米+50毫米=( )毫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 1、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 2、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各种胶水的用途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 ||||
二 万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二) | 1、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 1、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 典型错例: 6 9 7 + 2 3 5 8 2 2 百位漏加进位“1” 4 5 7 - 5 8 4 0 5 十位漏减退位“1” |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进位和不进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进 位、退位和不退位、连续退位和连续不退位的对 比练习,避免学生出现定势思维。 3、针对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进行 专项练习。 如: 4 7 9 6 1 3 + 3 8 6 - 2 5 5 | ||
2、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典型错例: 4 0 2 - 7 4 3 3 8 |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对比练习。 如: 402-71 402-74 | ||||
三 四边形 | 1、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和应用; 3、物体长度的估量。 | 1、画平行四边形容易出错。 | 1、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般先出相邻的两条边,在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边。) | ||
2、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典型错例: (1)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画两个周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进行对比性题组训练,如: 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0,宽是5。 1)先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 2)把这个长方形剪成2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两个正方形周长之和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知道求组合图形的周长不是各个小图形周长之和。 | 女人是老虎 歌词||||
四 有余数的除法 |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1、没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的方法。 典型错例:36÷5=6······6 | 1、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明确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口诀,进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如:( )×5〈 47 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检验方法。 | ||
2、对“余数〈除数”的定理的理解不深。典型错例: (1)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 )。 (2)○÷□=◎……6,除数□最小是( ). (3)○÷□=7……8, ○最大是( ),最小是( ) | 1、演示操作,进一步理解“余数 < 除数”的定理。 2、对比性练习,加深理解。 如: ÷ = …….7 中,除数最小是( ) ÷ 7 = 关于母亲节的文案短句……. 中,余数最大是( ) | ||||
3、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中,单位名称的书写。 典型错例:我班有51人,平均分成8个组,每组几人?还剩几人? | 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中“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掌握单位名称的书写方法。 | ||||
4、“商加1”的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 典型错例:25人去公园划船,每船限乘4人,这25人至少得租几条船才够? |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从而理解剩下的人还要1条船。 | ||||
六、 典型考题:(详见复习导学案)
七、 主要措施:
(一)教师方面:
我爱你到底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复习课、并利用导学案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4、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八、 复习安排:
轮次 | 时间起止 ( 12月 26日至1月 11日) | 复习内容 | 复习主持人 | 复习目标 |
第一轮(分单元复习) | 12月26 | 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 (总复习第1-2题,完成练习26第1-2题) | 张晓芬 |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2、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
12月27 |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总复习第3-4题,完成练习26第3-4题) | 蔡细霞 | 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相关的解决问题。 | |
12月28 | 第三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总复习第5-6题,完成练习26第5-6题) | 张晓芬 |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 |
12月29 | 第四单元:四边形、周长 (总复习第7-8题,完成练习26第7题) | 宋娟 | 1、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
1月4 1月6 | 毫米、分米、千米 和吨、时、分、秒 (总复习第9-10题,完成练习26第8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总复习第11-12题,完成练习26第9-10题) | 黄海花 蔡细霞 | 1、进一步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 4、进一步理解吨的质量概念,熟记1吨=1000千克。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5、熟记1分=60秒,1时=60分。 6、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1、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 |
第二轮(整体构建) | 1月7日-- 1月8日 | 勾通整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对“计算”与“应用题”两大重点题型的综合性复习。 | 常晓颖 | 对易错知识进行重点练习,让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达到95%,并加强对解决问题的重点指点。 |
第三轮(模拟补缺) | 1月9日—1月11日 | 通过波克比怎么进化2-3次模拟测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训练整改。 | 通过几次模拟测试,对本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考察,以进一步查漏补缺。 | |
注:1、该复习计划于12月18日备课组活动时共同研究确定,由备课组长执笔撰写,必须严格按本模板的要求制作,于12月25日前交数学科审定后,于12月26日前印发给组内每位,按此计划开展复习教学工作。2选择专业、复习教学提倡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每阶段的复习主持人即本内容的复习教学研究者、课例提供者、知识要点及考题的收集者。模拟测试题每人仿照历来市校试卷各命制一套,供组内教师共享。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